塞下曲五首

三戍渔阳再渡辽,騂弓在臂剑横腰。
匈奴似若知名姓,休傍阴山更射雕。
猎马千行雁几双,燕然山下碧油幢。
传声漠北单于破,火照旌旗夜受降。
朔雪飘飘开雁门,平沙历乱卷蓬根。
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
陇水潺湲陇树秋,征人到此泪双流。
乡关万里无因见,西戍河源早晚休。
阴碛茫茫塞草肥,桔槔烽上暮云飞。
交河北望天连海,苏武曾将汉节归。

作品评述

《塞下曲五首》是唐代张仲素创作的一首诗,描述了在北方边境上保卫边疆的壮丽场景和英雄气概。

诗中描绘了渔阳三度渡过辽河的壮丽景象,《騂弓在臂剑横腰》指壮士手持騂弓,佩剑挂在腰间。接着描绘了匈奴对中国的敬畏,即使匈奴也知道中国的名字姓氏,不敢靠近阴山,而更不敢射雕雁。燕然山下有碧油幢,这是指唐代西北边陲的边防军队设置的旗帜和军营。诗中还描绘了千行雁飞过猎马团,下面是碧油幢的景象。

诗歌的后半部分描述了日夜奉命保卫边境的英雄事迹,《传声漠北单于破,火照旌旗夜受降》。诗中也描绘了北方边境的恶劣环境,如朔雪飘飘的雁门和历乱卷蓬根的平沙。同时介绍了在战斗中的英雄行为,《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最后表达了征人来到陇水时的心情,泪水成双流。诗的最后两句描述了作家渴望回乡的愿望,但陇水旁的乡关万里遥不可见,西戍河源也没有喘息的时间。整首诗以其热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激情澎湃的语言,展示了中国边境的坚守和英雄气概。

中文译文:
渔阳三次渡辽河,持騂弓,佩剑横腰。
匈奴似乎也知道我们的名字姓氏,在阴山旁边停住,不再射鸟雁。
千行的雁飞翔,燕然山下有碧油幢。
漠北的单于被击破,火光照亮了旌旗,夜晚接受了投降。
朔雪飘飘,雁门开启,平沙历经乱流,卷起了风团。
功名耻计算活捉的人数,直接斩楼兰以报国家的恩惠。
陇水潺湲,陇树萧条,征人来到这里泪水双流。
乡关万里无从见,西戍河源早晚休。
茫茫阴碛,塞草长势良好,烽火在桔槔上的晚云中飞翔。
交河向北望,天空似海,苏武曾经将汉节归还。

诗意和赏析:
《塞下曲五首》以英雄的姿态,抒发了对祖国边疆边民的热爱和对保卫国家的决心。诗中描绘了北方边疆的壮丽景色和恶劣环境,如渔阳三度渡河、匈奴畏中国、碧油幢和雁飞、北地风雪和焦沙。诗歌展示了边防军队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作家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重返家乡的向往。

同时,诗中也揭示了当时国家面临的困境和威胁,积极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团结一心,共同保卫祖国。整首诗以其豪壮的诗调和紧凑的语言,真实地展示了当时边疆的壮丽景色和边防军民的英勇事迹,使人们感受到中国边境的辽阔和边防军民的英雄气概。

作者介绍

张仲素(约769~819)唐代诗人,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闺思》),"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闺思》),刻画细腻,委婉动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语言慷慨,意气昂扬,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

张仲素的生平

  张仲素 ,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宪宗时为翰林学士,后终中书舍人。其诗语言上十分清婉爽洁,悠远飘逸,少有庸作;题材上以写征人思妇的居多,也有描写宫乐春旅的作品。代表作有《春闺思》、《秋夜曲》、《玉绳低建章》、《 宫中乐五首》、《陇上行》、《秋思赠远》、《塞下曲五首》、《秋思二首》、《燕子楼诗三首》、《上元日听太清宫步虚》等,其中以《春闺思》和《秋夜曲》为最著名。这两首诗都写思妇对戍边丈夫(征人)的绵绵情思:前者是在春天,此时“城柳袅袅,陌桑青青”,主人公正在采桑,但因为心有所思,惦念着远方的亲人(“昨夜梦渔阳”),以至“提笼忘采叶”(居然忘记了采桑叶);后者是在秋夜,此刻“漏水丁丁,轻云漫漫”,在微露的月光中思念丈夫,只觉得这夜何其漫长,秋夜里潜藏的虫儿又整夜叫个不停,主人公想到将要秋去冬来,于是向老天祈愿:“征衣未寄莫飞霜”,因为怕丈夫受冻。两首诗都写得极其传神逼真,感动人心。贞元十四年李随榜进士,与李翱、吕温同年。以中朝无援不调,潜耀久之,复中博学宏辞,始任武康军従事。贞元二十年,迁司勋员外郎,除翰林学士。时宪宗求卢纶诗文遗草,敕仲素编集进之。后拜中书舍人。仲素能属文,法度严确。魏文帝有云:“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词为卫。”此言得之矣。其每词未达而意先备也。善诗,多警句。尤精乐府,往往和在宫商,古人有未能虑及者。

诗词推荐

出城行半日,始得到招提。山气随时变,州形入望低。地灵多产乐,村远不闻鸡。诘旦还离此,寻幽过别豀。

秋深犹带秋初热。未放秋香发。爱他楼下木芙蓉。妆罢三千美女、出唐宫。西湖虽小风光胜。分得钱塘景。这些林木这些山。恰似三贤堂後、凭阑干。

日者旱太甚,天乎祷有诸。震雷惊破柱,骤雨喜承车。精意通无间,神功敛不居。鲁侯明德颂,好接有年书。

古皇前化超群檄,无字印文明划划。今时衲子若当阳,往往半千成五百。

十月辛勤一月悲,今朝相见泪淋漓。狂风落尽莫惆怅,犹胜因花压折枝。

农歌非度曲,新乐信蚩蚩。迺父知田事,吾王采谚辞。折杨时动笑,鼓腹自成嬉。日暮牛童笛,连声下远陂。

我爱临封好,人烟十里赊。秋风三酿酒,风景四时花。竹屋无贫子,渔村足富家。守官真吏隐,谩放日高衙。

孀妇将归长安,路出于蒲,亦止兹寺。崔氏妇郑女也。张出于郑,绪其亲,乃异派之从母。是岁,丁文雅不善于军,军人因丧而扰,大掠蒲人。崔氏之家,财产甚厚,多奴仆。旅寓惶骇,不知所措。先是张与蒲将之党有善,请吏护之,遂不及于难。郑厚张之德甚,因饰馔以命张,中堂宴之。

广寒世界仙家种,金粟如来佛国花。多谢高人分惠我,一枝和月到山家。

春山日日寒风雨,一日天晴花欲舞。林暄洞屋散窑烟,水活溪岩落冰乳。嗟余郁郁无所适,方对青山一开户。苍袍紫帢两少年,健足齐扳气如虎。名区入眼疑未快,忽肯扪萝到兹土。霜蔬处处稀尚摘,腊酒家家寒未煮。相看气味太村野,自喜谈谐少城府。舒郎十八白眉长,四海龙门有明父。

尘劳最是爱山居,借得丹台半日余。黄雪糁来松径满,白云飞去洞门虚。扫苔有客题诗句,滴露无人校道书。何日结巢依石室,早从湖海赋姨欤。

五运惟火,寔宗众阳。宿壮用明,千载愈光。神保聿归,安处火房。厅攸不作,炎图永昌。

司马坟前客过频,灰飞常见纸钱新。岂如哭祭文山客,只有西台甲乙人。

白石峰之半,先生好在么?卷帘当大瀑,常恨不如他。杉罅龙涎溢,潭坳石发多。吾皇搜草泽,争奈谢安何。见说面前峰,寻常醉亦登。雨余多菌出,烧甚古崖崩。觅句曾冲虎,耕田半为僧。闻名多岁也,常恨不飞腾。

半生作梦身初到,此日游山兴可知。小盖曲穿杨柳岸,平舆斜掠槿花篱。层轩俯瞰人寰狭,阴洞幽寻古路危。满寺留题谁最警,南唐人写晚唐诗。

二月十五入寂,四月八日复生。虚空开笑口,大地绝人行。

何哉清明乃尔愁,雨声中间花事休。一春留春不肯住,况无酒与春相酬。墙头笋已吹成竹,夺我斋厨苍玉束。满床书卷为不平,亦怨秋崖长负腹。

冰雪凝寒万木空,我今正欲转春风。东郊已和安排计,会持枝头万点红。

郎吟未了西湖酒,惊心又歌南浦。折柳官桥,呼船野渡,还听垂虹风雨。漂流最苦。况如此江山,此时情绪。怕有鸱夷,笑人何事载诗去。荒台只今在否。登临休望远,都是愁处。暗草埋沙,明波洗月,谁念天涯羁旅。荷阴未暑。快料理归程,再盟鸥鹭。只恐空山,近来无杜宇。

云山参差碧相围,溪水诘曲带城陴。溪穷壤断至者谁,予独与子相谐熙。山城之西鼓吹悲,水风萧萧不满旗。子今去此来无时,予有不可谁予规。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