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张问陶的《蟋蟀吟秋燕飞二首(其一)蟋蟀吟》
拼音和注音
qiān gǔ qióng chóu tóng yī zhì , hòu tì yǔ qián qì , bù dài xiāng mó zhu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千古:(名)悠久的年代:~流传。②(动)婉辞。哀悼死者留名永久(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同一:(形)①共同的一个或一种:~态度|~任务。②一致;统一:~性。
不待:不待bùdài不必,不用;不等不待你来,他就走了。
穷愁:穷困忧愁。
一致:(形)没有分歧:言行~。②(副)相同:~通过|大家~赞同。
张问陶
张问陶(1764—1814)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字仲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张问陶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原诗
蟋蟀吟,声断续。咽唈不胜啼,清商动林木。
鹍鸡筋作琵琶弦,铁拨夜弹水灵曲。
有客沾罗衣,热泪忽盈掬。
混沌凿死三万秋,人间何物能无愁。
英雄失路吞声哭,烈士途穷悲击筑。
诗三百篇,大抵贤人发愤之所为。
千古穷愁同一致,后涕与前泣,不待相摹追。
尔岂感于死生离别之不容己,迎霜号月鸣声悲。
一听感孤吟,再听若为赓。
呼俦复啸侣,中夜万羽戛戛鸣。
素女破瑟之弦二十五,一弦一柱皆商声。
胡笳乍拍千人怒,楚歌四起一军惊。
何不学为鸾笙凤吹悦人耳,无乃造物赋尔偏多情。
蟋蟀吟,重唧唧。晓露深,草根湿。
如驱万马,长城窟黑。天高秋气清,尔胡多不平。
岂独放臣逐子弃妻怨友耿耿不能寐,我亦听此心怦怦。
明星荧荧大如月,欲眠未眠声转烈,一灯欲死东方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