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杭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

我识南屏金鲫鱼,重来拊槛散斋余。
还従旧社得心印,似省前生觅手书。
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
谁怜寂寞高常侍,老去狂歌忆孟诸。

作品评述

诗词:《去杭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我识南屏金鲫鱼,
重来拊槛散斋余。
还従旧社得心印,
似省前生觅手书。

葑合平湖久芜漫,
人经丰岁尚凋疏。
谁怜寂寞高常侍,
老去狂歌忆孟诸。

中文译文:
我认识南屏金鲫鱼,
重回来轻轻拍打栏杆,
再次从过去的社交圈子中找到心灵的印记,
仿佛省悟了前世寻觅手写之书。

菱荇相合的平静湖水已久被草花覆盖,
人们历经了丰收的岁月仍然凋零稀疏。
谁会怜惜寂寞的高级官员,
年老时回想起狂歌与孟诸。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复游西湖时写的,表达了他对过去和现在的思考和感慨。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苏轼重回西湖的场景,他再次来到这里,轻轻拍打栏杆,散步在斋房的余地。这里提到的南屏金鲫鱼是指南屏山下的金鲫鱼池,苏轼对这里的景色非常熟悉。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他再次来到这里,与过去的社交圈子相聚,重新找到了心灵的印记。这里的"心印"可以理解为苏轼在这里找到了心灵共鸣和情感的触动,似乎领悟到了以往生命的意义和目标。"省悟前生觅手书"表达了他渴望寻找前世的记忆、读懂生命的轨迹。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西湖的景色和人事的变迁。湖水被芦苇和水草覆盖,形成了芜漫的景象。人们经历了繁华的岁月,但依然无法抵挡岁月带来的凋零和稀疏。这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寄托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和忧虑。

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轼对自己的寂寞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高常侍"指的是苏轼自己曾担任的官职,而"孟诸"则是指孟州,苏轼在孟州任职时的情景和友人。这里他感叹自己年老时的寂寞和对过去的怀念,通过"狂歌"表达了他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和对往事的追忆。

整首诗以苏轼游览西湖的经历为脉络,通过对自然景色、人事变迁和个人心境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生命变化的思考和感慨,同时抒发了对过去岁月和友人的怀念之情。这首诗以苏轼独特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他对西湖的深情和对生命的思考,让读者在诗意中感受到了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与美丽。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数里一板桥,亭栏各清楚。长亭且百间,频憩忘羁旅。人自贲乾坤,溪山失其阻。庄生达未充,无梁思太古。行行降复登,川广湍流聚。急下看飞船,仿佛闻端午。

西湖

秋深万物尽归根,五谷从来不解分。以长而食了无事,南山有种何曾勤。遁泽真情在句中,薄俗三叹曹刘风。识得异形同一气,应无管蔡怨周公。

西湖

紫绶尚书印,朱輧丞相车。登朝身许国,出阃将辞家。不惮炎蒸苦,亲尝走集赊。选徒军有政,誓卒尔无哗。帝乐风初起,王城日半斜。宠行流圣作,寅饯照台华。骑历河南树,旌摇塞北沙。荣怀应尽服,严杀已先加。业峻灵祇保,功成道路嗟。宁如凿空使,远致石榴花。

西湖

玄鸟初来日,灵仙望里分。冰容朝上界,玉辇拥朝云。碧落流轻艳,红霓间彩文。带烟时缥缈,向斗更氤氲。仿佛随风驭,迢遥出晓雰。兹辰三见后,希得从元君。

西湖

碧玉参差簇紫英,当年剩有国香名。风前漫结幽人佩,沣浦春深寄未成。

西湖

春雪不禁风,散作六花堕,方庭截明玉,纯白不可唾。枯肠索悭句,喁噞空白过。同襟得二妙,敌我悉城破。试酌扶龙钟,重觞念頔鬌。西斋尚有毡,庶足供云卧。壁间见三闾,推枕为赓些。

西湖

人生政自无闲暇,忙里偷闲得几回。紫燕黄鹂驱日月,朱樱红杏落条枚。诗成稍觉嘉宾集,饮少先愁急板催。亲遣小童锄草径,鸣驺早晚出城来。

西湖

潘郎对青镜,乌帽似新裁。晓露鸦初洗,春荷叶半开。堪将护巾栉,不独隔尘埃。已见笼蝉翼,无因映鹿胎。何人呈巧思,好手自西来。有意怜衰丑,烦君致一枚。

西湖

堂上会亲戚,可怜马上郎。呻吟更流血,干戈浩茫茫。

西湖

公乎真爱山,看山旦连夕。犹嫌山在眼,不得着脚历。枉语山中人,匄我涧侧石。有来应公须,归必载金帛。当轩乍骈罗,随势忽开坼。有洞若神剜,有岩类天划。终朝岩洞间,歌鼓燕宾戚。孰谓衡霍期,近在王侯宅。傅氏筑已卑,磻溪钓何激。逍遥功德下,不与事相摭。乐我盛明朝,于焉

西湖

合因斩关,铸印乘轩。始当果断,终得嗣天。

西湖

流阳为役者,相访叶纷纷。有句虽如我,无心未似君。构林青及竹,茆屋暖于云。何日相将去,千山麋鹿群。

西湖

,独以赏音见许,而不知予频年连婴逆景,久疏词笔,非复向时怀抱矣,戊申秋杪,邾仲羲持示词卷,且辱彦文寄声,并索近作入卷,乃为倚歌二阕,其一以答彦文,其一以喜翔南还家当年放浪苏台下,长从故人诗酒。茧帖飞花,*弦度曲,思绕阊门杨柳。星霜易久。怅十载分携,几番回首

西湖

沧江初夜雨翻盆,将晓风声战乱云。篱下寒鸡鸣晓苦,老人先起自开门。

西湖

高人亦未闲,来往楚云间。剑在心应壮,书穷鬓已斑。落帆秋水寺,驱马夕阳山。明日南昌尉,空斋又掩关。

西湖

初笄梦桃李,新妆应摽梅。疑逐朝云去,翻随暮雨来。杂佩含风响,丛花隔扇开。姮娥对此夕,何用久裴回。

西湖

寒食清明次第来,紫苞红萼裹池台。东风似与人商量,最好花教最后开。

西湖

闭户秋风里,寥寥绝往还。菊开无俗艳,木落见真山。心比孤蟾净,身同野鹿閒。困来虽就枕,无梦到人间。

西湖

仙人好楼居,天上多琼楼。祥氛结紫炁,磅礴常周流。道人仙之裔,居然梅山头。山头耸百尺,日与云从游。静默观内景,缭绕云气浮。轩豁挹西爽,天净云影收。倚栏畅吟情,笔砚云烟稠。领客谭又玄,满吸云腴瓯。不用分半间,盘结任相缪。怡然自可悦,澹然亦何求。悦则动静随,呼吸

西湖

樽俎折冲贤甲胄,衣裳定伯胜兵车。先生学谱河汾嫡,礼乐须还贞观初。

西湖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