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作品评述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翻译及注释

翻译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
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注释
⑴柳州:今属广西。
⑵漳州、汀洲:今属福建。
⑶封州、连州:今属广东。
⑷刺史:州的行政长官,相当于后世的知府。
⑸接:连接。一说,目接,看到
⑹大荒:旷远的广野。
⑺惊风:急风;狂风。
⑻乱飐(zhǎn):吹动。
⑼芙蓉:指荷花。
⑽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重遮:层层遮住。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江:指柳江。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⑾共来:指和韩泰、韩华、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⑿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文:通“纹”,用作动词。[1]犹自:仍然是。音书:音信。滞:阻隔。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赏析

  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凄楚动人。

  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这么辽阔的境界和这么深广的情意,作者却似乎毫不费力地写入了这第一联,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

  第二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的是近处所见。惟其是近景,见得真切,故写得细致。就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屈原《离骚》有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又云:“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大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又投射了诗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这不禁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

  第三联写远景。由近景过渡到远景的契机乃是近景所触发的联想:自己目前是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好友们的处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驰远方,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连四州。“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从字面上看,以“江流曲似九回肠”对“岭树重遮千里目”,铢两悉称,属于“工对”的范围。而从意义上看,上实下虚,前因后果,以骈偶之辞运单行之气,又具有“流水对”的优点。

  尾联从前联生发而来,除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的惆怅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问;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不要说互访不易,即互通音讯,也十分困难。这就很自然地要归结到“音书滞一乡”。然而就这样结束,文情较浅,文气较直。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先用“共来百粤文身地”一垫,再用“犹自”一转,才归结到“音书滞一乡”,便收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效果。而“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余韵袅袅,余味无穷,而题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曲曲传出。可见诗人用笔之妙。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创作背景

  此诗当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秋天在柳州所作。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这就是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元和十年,柳宗元等人循例被召至京师,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柳宗元改谪柳州刺史。十年前与他一同参与“永贞革新”的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多年的贬谪生活使柳宗元倍感仕途险恶、人生艰难。元和十年诗人到达柳州以后,登楼之际,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百感交集,写成了这首诗。

作者介绍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擢尚书礼部员外郎。会叔文败,贬永州司马。宗元少精警绝伦,为文章雄深雅健,踔厉风发,为当时流辈所推仰。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居闲益自刻苦。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读者为之悲恻。元和十年,移柳州刺史。江岭间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元和十四年卒,年四十七。集四十五卷,内诗二卷,今编为四卷。

诗词推荐

一卧春归尽,清羸寄翠微。地偏莺较少,花在客来稀。江竹浸茶圃,山榴罥葛衣。风流怀二仲,吟眺忽斜晖。

抒情

僧居一路曲通村,日落层巅生暮云。白石巧於山背出,清泉时向涧边闻。钵盂未信承龙化,锡杖曾经解虎纷。归去鹤猿应笑我,稚圭何必更移文。

抒情

石鼓溪边渡,门前一叶舟。雨滋千壑翠,风动万岩秋。仙去云常在。山空水自流,九天烦紫诏,借我此中游。

抒情

环非环,玦非玦,中有迷离玉兔儿。一似佳人裙上月,月圆还缺缺还圆,此月一缺圆何年。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

抒情

方欣佳客至,已寄好诗来。玩味徒三叹,披寻欲百回。相思愁梦断,一见笑颜开。便欲扶藜杖,江头共探梅。

抒情

老贼顺流下,周郎凭轼观。不干春水事,一蹙走曹瞒。

抒情

临水一太息,解舟当落晖。上楼人已远,极目鸟空飞。荆楚时方晏,江湖客未归。定知吟忆处,林外月光微。

抒情

沤生复沤灭,水湿元无异。尽日倚栏看,无人知此意。

抒情

高桃留晚实,寻得小庭南。矮堕绿云髻,欹危红玉簪。惜堪充凤食,痛已被莺含。越鸟夸香荔,齐名亦未甘。

抒情

秸卵因时化,如何赴越鸡。逸群来冀北,屏气入淮西。盛事兼三物,浮辞斥百题。慎须精藻鉴,宠辱异云泥。

抒情

旭日高槐啼欲断,午风深竹弄还长。莫言绝域如天外,犹有莺声似省廊。

抒情

龙虎江山未改形,临高一目但青青。春风岂是无才思,不洗从来战伐腥。

抒情

桂山山在天台上,秋风吹云列屏障。山中有客芙蓉掌,日日来看桂业长。老我住在京江湄,光芒夜夜占少微。哀哉死者不可作,薤露忽更扫隐词。

抒情

吁嗟乎雕来兮,汝趾不爪兮臂不翎,横口竖齿长眉目兮,曾不钩吻而金睛。胡为肆攫搏兮勇凭陵,称人类兮负鸟石。吁嗟雕兮反已灵,庠序汝乡兮衣冠汝朋。横翔傍舞兮群笑以嚣,阴窥狙伺兮风草动摇。嗟尔丑兮不可以招,仇一狝兮将汝枭。上或牾兮下或矫。隔截鸾鹄兮愁青霄。吁嗟雕兮逞

抒情

般若贯华严,涅槃通宝积。迷则龙宫海藏,悟则一字不识。教演三伯余会,度人无数百亿。如今满目放光明,十二部经诠不及。崔田彭族祖坟林,无欠无余楼独立。大千沙界纳其中,无说无闻真利益。远祖近宗无不超,得意生身乘此力。现存一族福绵绵,世出世间福何极。

抒情

地胜非离郭,花深故号村。已怜梁雪重,仍愧楚云繁。山近当吟冷,泉高入梦喧。依稀小有洞,邂逅武陵源。月好频移座,风轻莫闭门。流莺更多思,百啭待黄昏。

抒情

醉翁朝暮四时景,谁遣描摹入此图。唤作皆山真个是,携来到处与之俱。也曾佳客相陪否,亦有清泉可酿无。更喜一般僧侣旧,高楼百尺俯尘区。

抒情

种梧待鸾凤,鸾凤不来宿。梧生日夜长,岁华如飞镞。凉风一夕厉,露叶消初绿。岂乏爨下音,摧残比众木。我愿裁为琴,寄君清商曲。

抒情

玉麟堂上神仙,算来便合归廊庙。天教且住,堂堂裘带,舒舒旗纛。一笑谈中,遍江淮上,太平花草。待金瓯揭了,黄扉坐处,祗依此、规模好。恰似虹流节后,庆生申、佳期还到。乾坤开泰,君臣相遇机缘恁巧。谁信苍生,举头凝望,锋车催召。向芜湖,更有无言桃李,愿春风早。

抒情

渊默湛存,道超见闻。真照本有,妙尽新勋。虚谷之神兮大千界满,明月之影兮百亿身分。无住也浮萍流水,自由也飞鸟行云。得之有据,用之不勤。

抒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