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入潼关》
拼音和注音
xīn gòng huáng hé shuǐ , tóng shēng tiān hàn jī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黄河:河川名。源出于青海省巴颜喀喇山北麓噶达素齐老峰,流经甘肃、宁夏、绥远、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九省,注入渤海。
升天:1.上升至天界。。2.称人死亡。
天汉:天汉tiānhàn书面语称银河汉武帝刘彻的年号公元前——前天汉元年。——《汉书·李广苏建传》
河水:河水即河里的水。它含有碳酸盐、硫酸盐及钙等溶解物,与海水不同,海水主要含有氯化物和钠。
同升:谓与己一同升迁。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原诗
寒光照旌节,关路晓无尘。吏谒前丞相,山迎旧主人。东瞻军府静,西望敕书频。心共黄河水,同升天汉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