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文徵明的《夏意》
拼音和注音
wǔ yuè jiāng nán yīng sǔn cán , shū huā chuī jǐn lǜ màn mà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江南:(名)①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即江苏、安徽两省南部及浙江北部。②泛指长江以南:~风光。
漫漫:(形)时间或地方长远而无边无际的样子:长路~。
五月:借指冤狱。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原诗
五月江南樱笋残,疏花吹尽绿漫漫。
雨来恰及梅黄候,春去犹馀麦秀寒。
白日幽深茆屋静,野情萧散苧袍宽。
美人何处经时别,满耳新蝉独倚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