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司户蕡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後归魂。
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
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作品评述

【注释】:
 刘蕡,敬宗宝历二年(826)进士,博学能文,性耿直,嫉恶如仇,有澄清天下之志。李商隐对他非常推崇。宣宗大中元年(847),诗人奉郑亚之命出使南郡和郑肃通好。次年正月南返时,与被贬去柳州的刘蕡在长沙一带相遇,李商隐写此诗相赠。

  诗的开头从相遇的地点黄陵庙写起。黄陵庙在黄陵山上,相传为舜妃葬处。山在湘江汇入洞庭的咽喉,山峰兀立,水势奔腾。时间正是初春,漫天阴沉,加上江风浩浩,越发扬起了浊浪。看来好似“云根”一般的岸边山石和系船石墩,受到浪花的猛烈冲击。船上高高的桅杆,在江风中摇摇晃晃,分外显得日暗天昏。这是湘江惊涛骇浪的实景,更是晚唐王朝政局动荡和险恶的写照。诗人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勾画了刘蕡悲剧遭遇的社会背景。

  颔联表现刘蕡的坎坷遭际,字里行间充满同情。“已断”句把刘蕡比做展翅万里的北国鸿雁(刘是燕人),刚刚要施展的雄图伟略就很快夭折了。这是隐指刘蕡应试未第。唐文宗时代,刘蕡曾应召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在对策中切论宦官专横误国,应予诛灭,一时名动京师。但因遭宦官忌恨,未予录取,初试锋芒,就遭挫折。旋被令孤楚、牛僧孺召为从事,后授秘书郎,不久即遭宦官诬陷,贬为柳州司户参军。“更惊”句即指此番遭贬。诗人把刘蕡比做受谗而被放的屈原,远贬南荒,难归乡土。前一“已”字,后一“更”字,紧凑有力地把刘的生平遭际中两件大事联结起来,通过沉痛愤慨的笔调,表现了诗人对刘的遭遇深致扼腕。

  颈联又借用历史人物进一步抒写对刘蕡的敬仰和同情。“汉廷急诏”用贾谊遭贬三年后又被汉文帝召回长安,拜为梁怀王太傅的故事。这句是说,如果皇上急召贤臣,以先生之才,应是首先被召去的,还有谁可以比你先回朝廷的呢?这里高度称赞刘具有贾谊的抱负和才华,相信他一定会受到重用,敬慕和劝慰之情溢于言表。“楚路高歌”用楚国狂人接舆的故事。而刘蕡身贬楚地,恰与接舆仿佛,借刘的遭遇来抒发自己的满腔愤激。“自欲翻”,体现了诗人对挚友的深切同情和理解。

  结尾“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不仅是真挚深切的友谊之歌,更是对当时腐朽政治的愤激的控诉。两位挚友在远离家乡、远离帝京的地方不期而遇,其兴奋和喜悦之情,是可想而知的。这是“欢”的来由。然而为什么又“欢”而“复泣”呢?原来这意外相逢,恰同在他们患难之时:一个是得罪被贬;一个是长期受排挤而万里投荒。大体相同的坎坷命运和对国运的忧切,又使他们不得不泣。“欢”不过是知音乍见时一刹那间的快事,而“泣”则是经过悲愤交加的长期酝酿。欢而复泣,感情复杂而沉痛,包含着个人的失意,但主要却是为国运难扶而“泣”。末句中这一点表现得很显豁。凤巢,比喻贤臣在朝。《帝王世纪》说:“黄帝时,凤凰止帝东园,或巢于阿阁。”现在贤臣一时都已星散,远谪穷荒,备受排斥,“君门九重”,他们又如何可能竭忠尽智呢?诗人长期目击党争的翻云覆雨,又饱经天涯飘泊的生活,对唐王朝的黑暗现实的认识就更深切了。因而这首感情深挚的投赠之作,揉合了同情知友和忧时愤世之情。结尾的殷忧和愤懑,表面落在凤巢西隔、急诏无从上,但实际更和首联呼应。刘、李的遭遇,不都同是晚唐王朝“重碇危樯白日昏”的必然结果么?

  这首诗以感慨苍凉的雄浑声调和高昂挺拔的沉郁气势,表现自己哀时忧国的情感。诗在愤激之中,寓有深讽;景语之中,渗透情语;由眼前江风的险恶联想到国家的隐忧;从同是天涯沦落的遭遇引起了欢泣交加的复杂感情,“涵茹到人所不能涵茹”、“曲折到人所不能曲折”(刘熙载《艺概》),寓哀怆愤激于深沉凝重之中,具有似矛盾而又统一的深厚蕴藉的独特风格,可说是古典诗歌中的艺术珍品。

  (吴调公)

作者介绍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令狐楚帅河阳,奇其文,使与诸子游。楚徙天平、宣武,皆表署巡官。开成二年,高锴知贡举,令狐绹雅善锴,奖誉甚力,故擢进士第,调弘农尉,以忤观察使,罢去。寻復官,又试拔萃中选。王茂元镇河阳,爱其才,表掌书记,以子妻之,得侍御史。茂元死,来游京师,久不调,更依桂管观察使郑亚府为判官,亚谪循州,商隐从之,凡三年乃归。茂元与亚皆李德裕所善,绹以商隐为忘家恩,谢不通。京兆尹卢弘正表为府参军,典笺奏。绹当国,商隐归,穷自解,绹憾不置,弘正镇徐州,表为掌书记。久之,还朝,復干绹,乃补太学博士。柳仲郢节度剑南东川,辟判官、检校工部员外郎,府罢,客荥阳卒。商隐初为文,瑰迈奇古,及在令狐楚府,楚本工章奏,因授其学,商隐俪偶长短而繁缛过之。时温[庭]廷筠、段成式俱用是相夸,号三十六体。《樊南甲集》二十卷、《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今合编诗三卷。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人。生元和八年,大中十二年卒(据冯浩《玉谿生年谱》及岑仲勉《玉谿生年谱会笺平质》所推定。)补诗一首。

诗词推荐

已收蚕麦无多日,旋喜山川同一云。禾黍趁时青覆垅,池塘流润渌生文。两宫尚废清晨集,中禁初消永夜薰。仓粟半空民望足,深耕疾耨肯忘君。

文章漫道能吞凤,杯酒何曾解吃鱼。今日梓州张社会,应须遭这老尚书。

玉水灵山,霜天清晓,非烟非雾琴堂。载临初度,圭壁记煌煌。百里民安抚字,欢呼处、禾黍登场。今年好,为兹春酒,莫惜醉淋浪。神仙,□领袖,山河勋业,星斗文章。便黄扉青琐,会遇明良。愿赐尚方之剑,攀槛折、于古辉光。飞凫去,甘棠遗爱,留与话桐乡。

净与溪色连,幽宜松雨滴。谁知古石上,不染世人迹。

西晋盛,南风竞,二十四友皆为佞。前奉觞,后执盖,忠臣洒泪翻就害。万里中原士马空,铜驼尚在宫门外。宋家二帝俱入金,神州陆沉古犹今。黄旗紫盖渡江水,碧嵩清洛愁人心。晋之东,非失据。宋之南,竟何处?

媿无相如才,偶病相如渴。潩水有丈人,薏苡分丛茇。为饮可扶衰,余生幸且活。安知恶己者,不愿变野葛。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城去曾联疏,宣收亦举幡。向令无太学,安得有何蕃。

时近清和气愈浓,雨催花实喜晴风。篱边点点如钱大,尽是青青间绿红。

蜂不禁人采蜜忙,荷花蕊里作蜂房。不知玉蛹甜於蜜,又被诗人嚼作霜。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愿言解缨绂,从此去烦恼。高步凌四明,玄踪得三老。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献策金门去,承欢彩服违。以吾一日长,念尔聚星稀。昏定须温席,寒多未授衣。桂枝如已擢,早逐雁南飞。

寒食春光欲尽头,谁抛两两路傍球。二乔新获吴宫怯,双隗初临晋帐羞。月底故应相伴语,风前各是一般愁。使君腹有诗千首,为尔情如篆印缪。

忽惊红琉璃,千艳万艳开。佛火不烧物,净香空徘徊。花下印文字,林间咏觞杯。群官饯宰官,此地车马来。

山客野。新把朝衔书写。庆想江南樗枥下。踏歌鸡黍社。休问坤牛乾马。大率人生且且。聊唤玉人斟玉斝。莫辞沈醉也。

淮西渡两桨,江左随一鸥。苦嗟波涛窄,所至胶吾舟。借问舟中人,流转何时休。帆高风色利,欲止不自由。传闻弱水外,鼎立三神丘。鼓柜未可到,载行有潜虯。扶桑睹浴日,阳精热东流。万族呈秘怪,九土皆飘浮。送者安在哉,吾往不可求。岂比鸱夷子,并湖名远游。

黑山心历历,金殿口巴巴。不因渔父引,怎得见波查。

云淡天垂野。望晴郊、疏烟半卷,断虹低跨。老树连阴藏远景,十里湖光照夜。看不尽、真山图画。春满轩窗无着处,更银蟾、冷浸鸳鸯瓦。人共境,转幽雅。文章太守归来也。似当年、和靖风流,小孤山下。问讯佩兰餐菊友,曾约梅兄入社。待付与、竹臞陶写。尘外间寻行乐地,任傍人、

云外阳翟山,实与嵩少接。山中采药人,能自辨苗叶。当须斸其根,以遂素所惬。野箨包旧土,远置风雨捷。故本含新芽,枯莛带空荚。植虽乖地势,培壅得专辄。冬谁论臭香,春定引蜂蝶。岂惟识草木,庶用补羸苶。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