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归行

明公壮年值时危,经济实藉英雄姿。
国之社稷今若是,武定祸乱非公谁。
凤翔千官且饱饭,衣马不复能轻肥。
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拾遗徒步归。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妻子山中哭向天,须公枥上追风骠。

作品评述

诗词《徒步归行》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这首诗以杜甫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描绘了自己被贬官后的境况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明公壮年值时危,
经济实藉英雄姿。
国之社稷今若是,
武定祸乱非公谁。

凤翔千官且饱饭,
衣马不复能轻肥。
青袍朝士最困者,
白头拾遗徒步归。

人生交契无老少,
论交何必先同调。
妻子山中哭向天,
须公枥上追风骠。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明公(可能指唐玄宗)被困于时局而感到担忧。明公已经到了壮年,而当前的局势非常危险。杜甫以经济困窘来暗示明公的困境,并且称明公有英雄般的姿态去应对这一局面。

诗中提到国家的社稷(皇室和国家命运)正如杜甫所说的这样,他认为武定(指节度使和军事力量)是消除祸乱的唯一方法,而这个责任落在明公身上。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明公的困境。在凤翔(指官场)里,千名官员可以吃饱饭,而明公却穿着破烂的衣服,没有马匹,生活变得艰难。青袍朝士(指士人和高级官员)中,杜甫认为最困难的应该是白头(年事已高)的拾遗者,指的可能是杜甫自己。他只能依靠自己的徒步回家。

最后两句表达了杜甫对人生交情的理解。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需在意年龄差异,而是应该看看是否能够互相信任。他的妻子在山上为他的安危而流泪,但他还是要追逐风驰电掣的骠马(指追求理想和抱负)。

整首诗通过真实的境况和哲学的思考,描绘了杜甫自己困境下的生活,展示了他对时代的思考和对人性的理解。它也透露出杜甫对社会不公平的愤怒和对英雄精神的赞美。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诗词推荐

晴雪白漫漫,山中几树残。但知开处好,谁向落时看。影不随流水,香犹在曲阑。飞来如靖鹤,相对立前滩。

道在贵芒羁,宁容滞一涯。是山皆有石,随处可镌碑。

亭亭槐柳午阴圆。薰风拂舜弦。一轮红日贴中天。乾坤如火然。观上象,想丹田。阳精色正鲜。□从炼得体纯全。朱颜无岁年。

晴暾发轻暑,惠风荡敏林。驱车青郊路,举趾西山岑。随流玩回转,就阴便清深。子规续哀响,食庚流好音。侧径既窈窕,层岩亦岖嵌。石泉清潄琼瑶,松风璆琳,云间涉虚旷,恍若韶沪临。水乐名其亭,上有坡仙吟。泉甘沦新茗,芹香侑清斟。攀跻岂不劳,景胜忘所任。夕阳忽在山,清兴

我本江湖客,归来二月春。居多闭门日,未卜赏花辰。绕树鹊声喜,隔帘莺语新。可怜垂白叟,却羡踏青人。

但爱秋月明,不厌秋夜永。掀髯立长风,舞手弄孤影。天净神宇清,露重衣袂冷。隐约辨山河,分明认奎井。一笑震九霄,唤起迷者省。

推云不动雨声苦,醖雪未成风力乾。瘖鹜一庭淘墨汁,也烦老子坐深寒。

青门无路入清朝,滥作将军最下僚。同舍尽归身独在,晚风开印叶萧萧。

乘春雀舌占高名,龙麝相资笑解醒。莫讶山家少为送,郑都官谓草中英。

七里深林集暮鸦,插空金碧被林遮。华堂何止容千衲,菜地犹堪置万家。虎去有灵知伏弩,僧来叙旧约分茶。世人要识峰头冷,六月重绵坐结跏。

我为同州牧,内愧无才术。忝擢恩已多,遭逢幸非一。偶当谷贱岁,适值民安日。郡县狱空虚,乡闾盗奔逸。其间最幸者,朝客多分秩。行接鸳鹭群,坐成芝兰室。时联拜表骑,间动题诗笔。夜雪秉烛游,春风携榼出。花教莺点检,柳付风排比。法酒淡清浆,含桃袅红实。洛童调金管,卢女

世尊无说说,迦叶不闻闻。默默到时良自庆,家山元在白云根。

峨峨楚南树,杳杳含风韵。何用八千秋,腾凌诧朝菌。

野性竟未改,何以居朝廷。空为百官首,但爱千峰青。南风新雨后,与客携觞行。斜阳惜归去,万壑啼鸟声。

被发骑龙事渺然,栾公立社自年年。臂鹰老手还余我,伏腊鸡豚掠社钱。三年蜀血肯销沉?我所思兮在桂林。却望苍梧量泪雨,湘江何似五湖深。日蚀麒麟格斗余,山河两戒眇愁予。兰沧渡后无消息,且坐前潮伴子胥。真王异姓指河山,箫鼓丛祠报赛间。咫尺灵飞催后命,红云仍押祝融班。

要识真铅汞,都来只一根源。烹前火候妙中玄。不是知音难辨。采取莫差时日,仍分弦后弦前。玉炉一霎火烧天。无位真人出现。

行尽白云际,乘槎过水西。稻田秋后雀,茅舍午时鸡。野饭自不恶,村醪亦可携。闻钟欲投宿,何处是招提。

水阁中宵动,寥寥起远思。秋风生折苇,星彩动寒池。白社孤前约,青云少旧知。苦吟空自叹,风雅道由衰。

漓水桥西列炬香,少城楼下变灯忙。儿嬉万里客程远,老懒一龛春梦长。

秋晓上莲峰,高蹑倚天青壁。谁与放翁为伴,有天坛轻策。铿然忽变赤龙飞,雷雨四山黑。谈笑做成丰岁,笑禅龛榔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