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寄子由

百川日夜逝,物我相随去。
惟有宿昔心,依然守故处。
忆在怀远驿,闭门秋暑中。
藜羹对书史,挥汗与子同。
西风忽凄厉,万叶穿户牖。
子起寻裌衣,感叹执我手。
朱颜不可恃,此语君勿疑。
别离恐不免,功名定难期。
当时已凄断,况此两衰老。
失途既难追,学道恨不早。
买田秋已议,筑室春堂成。
雪堂风雨夜,已作对床声。

作品评述

《初秋寄子由》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写了作者在初秋时分寄给子由的情景和思念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百川日夜逝,物我相随去。
惟有宿昔心,依然守故处。
忆在怀远驿,闭门秋暑中。
藜羹对书史,挥汗与子同。
西风忽凄厉,万叶穿户牖。
子起寻裌衣,感叹执我手。
朱颜不可恃,此语君勿疑。
别离恐不免,功名定难期。
当时已凄断,况此两衰老。
失途既难追,学道恨不早。
买田秋已议,筑室春堂成。
雪堂风雨夜,已作对床声。

诗意:
诗词表达了苏轼在初秋时寄给子由的情感。他感慨时光如百川流逝,物事变迁,唯有内心的情感仍然坚守在原地。诗人回忆起过去在遥远驿站相聚的情景,现在却在秋天的炎热中独自闭门。他与子由一起品尝藜羹,一起挥汗如雨,表示对友谊的珍重。然而,突然西风凄厉,万叶穿过窗户,子由起身寻找裌衣(指外出行走),作者感叹地握住他的手,警告他不要过于依赖容貌。诗人担心分别是不可避免的,而功名成就可能难以实现。当时的情况已经如此悲凉,何况现在年老衰弱。失去的道路难以追寻,学习修行的遗憾晚了。诗的最后提到,已经计划购买田地,筑造房舍,雪天里风雨的夜晚,已经成为对床的声音。

赏析:
《初秋寄子由》以苏轼独特的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友谊、时光流逝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诗词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来烘托诗人内心的情感,如百川日夜逝、西风凄厉、万叶穿户牖等,营造出初秋的景象,增强了诗词的意境。诗中表达了对友谊的珍重,通过品尝藜羹、挥汗与子由同行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深怀念和重视。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忧虑,对功名成就和人生道路的追求的反思,以及对时光流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整首诗词感情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抒情才华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之河绕浦各纡萦,结束楼台稳更清。全与好人修实地,任教流俗趁虚名。儿应自了书林债,泪苦还滋墓柏荣。今岁田荒望周急,乡村忆着倍关情。

天阴篱外夕寒生,寒食东风野水明。无限满船商客语,柳花时节故乡情。

孤屿红蓼深,清波照寒影。时有双鹭鸶,飞来作佳景。

壮岁功名妄自期,晚途流落鬓成丝。临风画角晓三弄,酿雪野云寒四垂。金锁甲思酣战地,皂貂裘记远游时。此心炯炯空添泪,青史它年未必知。

布衣蔬食百无营,底用江湖更有声。正尔多才忧管辂,何如一肆老君平。逢人足可谈忠孝,对鬼无劳语爽精。问鹊占珠还动否,亲年喜惧室{女睘}{女睘}。

石壁巉岩路已荒,人言相国旧书堂。临机自古多遗恨,妙策当年取范阳。

北平山头羽穿石,将军醉眼横夜色。高堂白昼坐眈眈,想见负嵎俱辟易。铜环锁深双古槐,霍地啸舞含风雷。三生得非故人积,变化为我腾空来。目光射庭威百步,童奴近前初不怒。再三未敢尺箠麾,生绡张罗红打围。头如可编须可捋,约莫留皮是浑脱。世上丹青得许神,向来叶公龙乃真。

移壁回窗费几朝,指镮偷解博红椒。无端斗草输邻女,更被拈将玉步摇。寒绣衣裳饷阿娇,新团香兽不禁烧。东邻起样裙腰阔,剩蹙黄金线几条。试共卿卿语笑初,画堂连遣侍儿呼。寒肌不耐金如意,白獭为膏郎有无。

休弹别鹤。泪与弦俱落。欢事中年如水薄。怀抱那堪作恶。昨宵月露高楼。今朝烟雨孤舟。除是无身方了,有身长有闲愁。

茫茫驱一马,自叹又何之。出郭见山处,待船逢雨时。晓鸡鸣野店,寒叶堕秋枝。寂寞前程去,闲吟欲共谁。

兰台清吹指冠緌,薙草新居对渺瀰。丽赋朝云无处所,羁怀秋气动齎咨。三年送目愁邻媛,七泽迷魂怨楚辞。独有江南哀句在,更传馀恨到黄旗。

荒园处处闲步,小阁时时燕居。阮籍惟思饮酒,嵇康最懒读书。

散发空林下,人间事不知。风高蕙帐冷,天远鹤书迟。瓶尽花朝酒,扃残寒夜棋。无由访幽趣,踪迹阻江湄。

镇犀不动红炉窄。宿酲恼损金钗客。瑞鸭雕盘。白毫起鼻端。韩郎双鬓老。个里知音少。留取麝煤残。临鸾学远山。

列宿光三署,仙郎直五宵。时衣天子赐,厨膳大官调。长乐钟应近,明光漏不遥。黄门持被覆,侍女捧香烧。笔为题诗点,灯缘起草挑。竹喧交砌叶,柳亸拂窗条。粉署荣新命,霜台忆旧僚。名香播兰蕙,重价蕴琼瑶。击水翻沧海,抟风透赤霄。微才喜同舍,何幸忽闻韶。

彼美云章子,翛然天外情。凝眉逐层翥,俯手散馀清。霄迥心逾远,徽迁曲暗成。千秋想萧散,方觉绘毫精。

云幢烟节十洲人,犀甲檀枪百万军。翳荟丛生何足道,此君真是此君君。

脉差死活悬三指,炙误风挛废四肢。宁饵生金餐野葛,有身不可试庸医。

笑向桃花,又一番、玄都春色。彷佛记、主家阴洞,不多陈迹。竹里棋枰憎乌污,林间鹤语无人识。怪东风、迟暮却归来,庞眉客。沟水涨,云充斥。环堵隘,花狼藉。似石鱼湖小,酒船宽窄。庭下已生书带草,旁人错认扬雄宅。问青天、明月落谁家,无心得。

枚回洲边春水生,日光照縠波文平。绣衣使者何世上,彩舟唤客论交情。平生择交不择利,俗子纷纷卧之地。少年所识惟石君,晚岁相从不相弃。一官到处西复东,悲欢得失无不同。谁云我州大如斗,中有千岩万壑含松风。迩来所得尤艰难,人力不到天为剜。幽寻五岭犯炎雾,裹送万里穿狂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