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九鼎十二首

黄流在中,惟声香祀。
于荐于神,爰祗厥事。
礼从多备,以进为文。
尊斝三献,昭示孔勤。

作品评述

《祭九鼎十二首》是宋代真宗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祭祀九鼎的场景和仪式,展现了对古代祭祀仪式的尊崇和敬畏之情。

诗词中提到了"黄流在中",这句话意味着黄色的河水流淌在九鼎之间,形成了祭祀的场景。"惟声香祀"表明祭祀仪式中充满了声音和香气,以向神灵献上最真诚的敬意。

接下来的几句"于荐于神,爰祗厥事"表明人们将祭品献给神灵,以表达他们的虔诚和敬意。"礼从多备,以进为文"说明在这个仪式中,人们非常注重礼仪,准备充分,力求使整个仪式庄重而庄严。

诗词中还提到了"尊斝三献,昭示孔勤",这表明人们将三种珍贵的器皿作为祭品献给神灵,以展示对孔子的崇敬和敬意。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祭祀九鼎的仪式,表达了对古代祭祀仪式的敬重和崇拜之情。作者通过凝练的文字和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庄严肃穆的祭祀场景中,传达了对神灵的敬意和对礼仪的重视。这首诗词以其庄重肃穆的氛围和对传统仪式的赞美,展现了宋代文人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敬重。

诗词推荐

上国谁传消息过,醉眠醒坐对嵯峨。身离道士衣裳少,笔答禅师句偈多。南岸郡钟凉度枕,西斋竹露冷沾莎。还应笑我降心外,惹得诗魔助佛魔。

呼童扫蚁子,勿上法堂阶。渠出卖厅角,云参妙喜来。

去年别我旋出岭,今年汝来亦至燕。弟兄一囚一乘马,同父同母不同天。可怜骨肉相聚散,人间不满五十年。三仁生死各有意,悠悠白日横苍烟。

西风先自无消息,忽上青林报秋色。天高月明露泥泥,团扇已从蛛网织。蛩螿何苦不自聊,入我夜床鸣唧唧。似言冰雪催授衣,今者不乐君发白。春深花落病在床,永夏过眼等虚掷。卷帘昨暮得新凉,空堂呼灯照几席。岂无熟书试一读,欲似平生不相识。今日明日相寻来,百年青天过鸟翼。

东园嘹嘹山剥剥,有鸟晨饥啄霜木。天寒虫豸得几何,爪觜披猖良为腹。华堂蝙蝠添毛衣,飞蚁净尽何处归。海山野鹤亦有饥,饥绝不向人前飞。

竹引牵牛花满街。疏篱茅舍月光筛。琉璃盏内茅柴酒,白玉盘中簇豆梅。休懊恼,且开怀。平生赢得笑颜开。三千里地无知己,十万军中挂印来。

是处为家得,斯居亦漫成。西斋便静密,小阁更深明。送老一床足,遗形百虑轻。傍人讶幽僻,端可寄余生。

崇云护南山,有士在其下。俗贺日滔滔,谁为问津者。美人两世旧,独许半席假。诗从墨中来,繁露清可把。

一春鸠妇不停鸣,远岫云归喜得晴。水拍秧田钗股细,风吹麦陇浪纹轻。天应怜我倦行役,山亦多情互送迎。三十六峰如好客,相逢便觉眼增明。

坐曲木床,握乌藤杖。铸佛祖之楷模,活丛林之气像。你莫来虎口撩须,谁更敢蛇头揩痒。

东南重镇是扬州,分野星辰近斗牛。人物渐分南北早,江淮不改古今流。琼花香委神仙佩,杨柳风闲帝子舟。十里朱帘晴不下,银罂翠管满红楼。

玉阑干外重帘晚。流云欲度长天远。花草不知名。春来各自春。绿鞍游冶客。何处垂杨陌。不信不归来。海棠花又开。

塞北寒梅要笛催,更凭画鼓夺春回。江南气候闽尤暖,只用诗催也自开。

门巷多车马,空齐掩半扉。天时秋后变,人事日来非。岁月销瑞气,风霜敝客衣。谁知光影短,冉冉去如飞。

钟山突兀楚天西,玉柱曾经御笔题。日照金陵龙虎踞,月明珠树凤凰栖。气吞江海三山小,势压乾坤五岳低。百世升平人乐业,万年帝寿与天齐。

山中有所忆,夏景始清幽。野竹阴无日,岩泉冷似秋。翠岑当累榭,皓月入轻舟。只有思归夕,空帘且梦游。

忠简传汪白,家声属弟昆。惟公殿诸老,积善见多孙。两桂昌书种,双椿蔼庆门。寿终无可憾,况有典刑存。

竹殿阴阴间绿槐,日长棋罢看流杯。北窗风味沈沈静,南内时新节节来。

风西起。又老尽篱花,寒轻香细。漫题红叶,句里意谁会。长天不恨江南远,苦恨无书寄。最相思,盘橘千枚,脍鲈十尾。鸿雁阻归计。算愁满离肠,十分岂止。倦倚阑干,顾影在天际。凌烟图画青山约,总是浮生事。判从今,买取朝醒夕醉。

暝倚蒲团挂鉢囊,半窗疏箔度微凉。蕉心不展待时雨,葵叶为谁倾太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