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作品评述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八月十五的夜晚欣赏月亮时的心情和景象。他首先提到眼中充满了明亮的月光,回心转意,放下了手中的大刀。然后他描述自己像漂泊的蓬草一样行走在遥远的地方,攀登高处仰望着桂树。水路上的月光仿佛是霜雪,树林中的鸟羽呈现在他的视野中。在这个时刻,他仰望着天空中的玉兔(指嫦娥),几乎可以数出它身上的每一根毛。稍稍下行,他到达了巫山峡,仍然能望见白帝城的轮廓。整个江面笼罩在黑暗之中,只有半楼的灯火仍然明亮。大地上的人们早已被鸡鸣声吵醒,而蟾蜍却自顾自地呱呱叫着。他展开弓箭,依靠着残存的光芒,感叹不仅仅是汉家的营垒需要他的力量。

赏析:
这首诗词以八月十五的夜晚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的心境和所见所感,展现了杜甫细腻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思考。

诗中以明亮的月光为线索,通过几个景物的描写,勾勒出了诗人内心的动态变化。开始时,他的心情沉重,手握大刀,可能暗喻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社会动荡的不安。然而,当他仰望明亮的月亮时,他的心情发生了转变,折断了手中的大刀,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诗中的桂树、水路、林中羽毛等景物,都是诗人游历时所见的自然景观。这些景物的描写,以及对白兔、白帝城的观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他凝视着天空中的白兔,希望能够看清它的每一根毛,似乎表达了对细节的追求和对完美的向往。

最后几句诗中,诗人描述了黎明时分的景象。他观察到人们的生活早已开始,而蟾蜍却仍然自顾自地叫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张弓倚残魄,表达了他在困境中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责任,不仅仅是为了汉家的营垒,更是为了追求真理和正义。

整首诗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细节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此同时,诗人也通过自然景物的映照,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反思。这种将内心情感与外在景物相结合的手法,使得诗中的景物不仅仅是客观存在,更具有了情感色彩和思想内涵。

整首诗意境明快而开阔,以自然景物为切入点,通过景物的描绘和诗人的感悟,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追求和平与美好的心态。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表达了杜甫对时代的关切和对人类命运的思索。

杜甫以其才情横溢、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以及对理想和人性的思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展现了他多方面的才华,无论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是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都显示了他深沉而独特的诗意。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诗词推荐

桃花无数,李花无数。若向这里活眼不开,平地上死人更是无数。去年踏青人今年不来,今年上坟底明年何处。日月急如梭,生死无定据。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

月亮

道家攀送呈玄趣。膝上自然琴抚。声透九霄妙处。引下青鸾舞。流霞满酌休辞诉。九节灵枝携去。相助亘初行步。直上蓬莱路。

月亮

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鸣钟报夕阳。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月亮

老仗相如节,佳时负酒尊。人谁羞侠毂,我自愧乘轩。尘土欺貂袖,功名付犊褌。令君休负矢,予不诧王孙。

月亮

落花空怨五更风,江水无情日自东。只解诗中嘲阿软,宁知花里活秦宫。进来荔子枝犹绿,洗去胭脂井尚红。多少风流多少恨,玉笙吹断月明中。

月亮

重门虽鏁春风入,先坼桃花後李花。赤白斗妍思旧曲,旧声传在五王家。五王不见留华萼,华萼坏来碑缺落。当时李白欲骑黥,醉向江南曾不错。

月亮

底处凭栏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春来看雪天。

月亮

雨後精神退九分,病香愁态不胜春。落阶一寸轻红雪,卷地风来政恼人。

月亮

木兰春涨与江能,日日江潮送晓风。此水还应接鄞水,为谁流下海门东。

月亮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诺为楚人重,诗传谢脁清。沧浪吾有曲,寄入棹歌声。

月亮

北雁竞南飞,寒风正凛冽。客思倦长途,妾心伤久别。厌闻残漏声,愁见不圆月。日日数归期,空教泪成血。

月亮

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胡麻好种无人种,合是归时底不归。

月亮

西谷柴车手自巾,风吹不到庾郎尘。回光返照千江月,复命归根一点春。永昼同窗陶处士,凉宵专席竹夫人。徐公好丑浑休问,认取青铜镜裹真。

月亮

绎句寻章久未休,花房日晏不梳头。谁教郎主能多事,乞与冥冥千古愁。

月亮

往来同路不同时,前后相思两不知。行过关门三四里,榴花不见见君诗。

月亮

绮罗巷陌总成尘,那识担柴老买臣。自笑卖柴元似旧,买柴却换旧时人。

月亮

万个琅玕节日影,两堤杨柳蘸涟漪。鸣鸟一声林愈静。吟兴。未曾移步已成诗。旋汲清汀烹建茗,时寻野果劝金卮。况有良朋谈妙理。适意。此欢莫遣俗人知。

月亮

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月亮

飞瀑舂撞破的余,速如蓬矢脱桑弧。谁知水底天吴伯,曾识人间金仆姑。

月亮

纵目下看浮世事,方知峭崿与天通。湖边风力归帆上,岭顶云根在雪中。促韵寒钟催落照,斜行白鸟入遥空。前人去后后人至,今古异时登眺同。

月亮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