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识

常读古人书,随宜道更殊。
闲忙心各异,恬淡入清虚。

作品评述

《缘识》是宋代皇帝宋太宗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传达了一种对于读书的态度和心境。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阅读古人书籍的常态,他说自己常常读古人的书。通过读书,他能够跟随自己的兴趣去选择不同的道路,这些道路各不相同,独具特色。

诗词中提到了“闲忙心各异”,这是指作者在不同的时刻、不同的状态下,对待读书的心情和态度也不同。无论是在闲暇之余还是在忙碌之时,他都能够保持对读书的热爱和专注。

最后一句“恬淡入清虚”揭示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追求清净的心境。通过读书,他能够进入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与喧嚣的世俗相隔绝,体验到一种恬淡自在的意境。

整首诗词抒发了作者对于读书的喜爱和对于内心平静的追求,以及对于不同心态下的阅读体验的认知。通过诗词的赏析,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追求智慧和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于自由选择和个性发展的重视。

作者介绍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迴文偈颂》二十五卷、《迴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迴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爲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採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迴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爲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爲第十八卷。

诗词推荐

十八十九,痴人夜走。十九二十,人信不及。信得及,观音院裹有弥勒。

又送鹏程轩翥,几看驹隙推移。多端时事只天知。不饮沉忧如醉。白首已甘蓬艾,苍生正倚丞疑。楚台风转一帆吹。朝列问君来未。

堂闭厨荒藓壁颓,重寻陈迹故堪哀。残僧远避游山屐,饥雀空窥施食台。鬓换绝无黑丝出,樽空不见白衣来。千林摇落秋容老,未有黄花一朵开。

陟彼郊丘,大祀是承。其豆孔庶,其香始升。上帝时歆,以我齐明。卒事而入,福禄来咸。

这害风,心已破。咄了是非常持课。也无灾,亦无祸。不求不觅,不肯做墨大。大仙唱,真人和。全真堂里无烟火。无忧子,共三个。顿觉清凉,自在逍遥坐。

便风五两更悠悠,回望乡闾烟雾浮。若问无情唯颍水,不来随我到扬州。

壁立孤峰倚砚长,共疑沉水得顽苍。欲随楚客纫兰佩,谁信吴儿是木肠。山下曾逢化松石,玉中还有辟邪香。早知百和俱灰烬,未信人言弱胜强。

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

端明仙去谱犹存,珍重君侯拂藓痕。法石白虽无一颗,太仓红已饱千村。

忽闻摧岱岳,吾党更何依。敛枕看炊黍,登楼送落晖。祥麟伤史笔,山鸟怪儒衣。此道终难绝,他年有是非。

原原锡潭水,汇此南城阴。岸花有开落,水盈无浅深。

野树秋声满。对雨壁、风灯乱、云低翠帐,烟销素被,签动重幔。甚客怀、先自无消遣。更篱落、秋虫叹。叹樊川、风流减。旧欢难得重见。停酒说扬州,平山月、应照棋观。绿绮为谁弹,空传广陵散。但光纱短帽,窄袖轻衫,犹记竹西庭院。老鹤何时去,认琼花一面。

此意无所欲,闭门风景迟。柳条将白发,相对共垂丝。

迢递投前店,飕飗守破窗。一灯明复暗,顾影不成双。

驻马隋堤路。怨凌波、背人唤渡。正琵琶拨到伤情处。又底事、便轻去。日照*红无数。酒杯乾、再三细语。转首又天涯暮。怎约得、画桡住

个中一物著不得,建立森然却有余。尽底语君君岂信,试来跳入看何如?

僵寒危病分泉台,谁料今犹事酒杯。可是食羊供未足,只因齏瓮唤教回。紫荆老树死中活,棠棣春花笑处开。儿辈不知身是赘,劝餐云母寿方来。

西入秦关口,南瞻驿路连。彩云生阙下,松树到祠边。作镇当官道,雄都俯大川。莲峰径上处,仿佛有神仙。

平湖晓望分,仙峤气氛氲。鼓枻乘清渚,寻峰弄白云。江寒天一色,日静水重纹。树坐参猿啸,沙行入鹭群。缘源斑筱密,罥径绿萝纷。洞穴传虚应,枫林觉自熏。双童有灵药,愿取献明君。

日转花梢春已昼。双蛾曲理遥山秀。百草偏输羞不斗。随人后。无情自折金丝柳。秋水盈盈娇欲溜。六么倦舞弓弯袖。偷摘青梅推病酒。徘徊久。一双燕子归时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