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雁二章

鸣雁征征,白露既零。
猗嗟清兮,怀清香冰。

作品评述

诗词:《鸣雁二章》
朝代:宋代
作者:张玉孃

鸣雁征征,白露既零。
猗嗟清兮,怀清香冰。

中文译文:
鸣叫的雁儿征程漫漫,白露已经降落。
嗟叹啊,清香如冰,使人心怀清凉。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鸣叫的雁儿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感受以及内心的愉悦之情。诗中通过雁儿的鸣叫、白露的降落,以及清香如冰的描绘,传达了秋天的凉爽气息和宁静之感。

赏析:
1. 秋意浓郁:诗中描述了白露已经降落的景象,暗示着秋天的到来。白露是秋季的重要节气,代表着秋天的清凉和湿润。这种浓郁的秋意通过雁儿鸣叫的背景更加突出。

2. 清凉之感:诗中用“清兮”、“清香冰”来形容怀中的清香,表达了一种凉爽的感觉。清香如冰的描绘使人感受到了秋天的清新和宁静,给人带来一种内心的安宁和舒适。

3. 自然意象:诗中通过雁儿的鸣叫和白露的降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雁儿是秋天的代表性动物之一,它们的鸣叫声使人联想到秋天的来临。白露是秋季露水的一种,象征着秋天的湿润和凉爽。这些自然意象与作者内心的感受相互呼应,构成了诗歌的主题。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气息和内心的喜悦之情。通过自然意象的运用和准确的描写,诗人成功地表达了对秋天的感受,使读者在阅读中体验到秋天的美好和宁静。

诗词推荐

水向东流竟不回,红颜白发递相催。壮心暗逐高歌尽,往事空因半醉来。云护雁霜笼澹月,雨连莺晓落残梅。西楼怅望芳菲节,处处斜阳草似苔。

偶怜山在目,浅立意悠然。落落泉舂石,层层树接天。半峰分夕照,众壑共秋烟。将谓迷来径,樵夫已过前。

之子趣装归,占黄已在眉。雕虫观暇日,荐鹗信秋期。喜有传衣钵,惭无助鼓旗。捷书来报我,端的菊花时。

扁舟惯听浪淘声,昨天危沙今日平。唯有江豚吹白浪,夜来还抱石头城。

少年魂梦到庐山,今日亲游鬓已斑。聊复挥毫吟紫翠,未妨拄颊对孱颜。遥看飞瀑三千丈,近去青天咫尺间。不为白云频属念,应游此地不知还。

蝶散鸾啼尚数枝,日斜风定更离披。看多记得伤心事,金谷楼前委地时。

兔走乌飞不相见,人事依稀速如电。王母夭桃一度开,玉楼红粉千回变。车驰马走咸阳道,石家旧宅空荒草。秋雨无情不惜花,芙蓉一一惊香倒。劝君莫谩栽荆棘,秦皇虚费驱山力。英风一去更无言,白骨沉埋暮山碧。

体羸易生疾,况乃凌秋阴。微寒薄肤腠,饮药增衣衾。一日失所治,百骸将不任。当从华氏学,聊欲为戏禽。

春江波面浑,春岸卢芽嫩。不见木兰舟,羞带骈枝杏。轻绡_泪痕,急雨冲花阵。暗祷紫姑神,觅个巴陵信。

身倚层岩兴莫穷,若为郁郁在樊笼。故人话别伤心里,尊酒论文醉眼中。万井叠鳞烟霭暝,一江如练水云同。卫公慷慨风流在,却愧新诗力未工。

水收霜落云中早。群雁云中道。夜来明月过西山。料得水边石上不胜寒。黄尘堆里人相看。未惯云林眼。当年曾说探崆峒。怕有黄庭消息寄西

紫江好兄弟,才名瞻由偶。所自今成国,家风播人口。岿然翘女宗,慈俭犹龙守。赁庑揽胜区,娱抱天能厚。吹嘘湖山气,辉寐插箕斗。二子解养志,浊世不受垢。秋清飞鹊笑,桂馨澹流户。仰接初阳台,餐霞千万寿。

雾鬓云鬟已懒梳。君休乔木妾归欤。且来卖酒伴相如,骨细肌丰周肪画,肉多韵胜子瞻书。琵琶弦索尚能无。

十日九自病,偶平还苦吟。万金无枉志,千古有遗心。静隐支凭几,寒搔发解簪。南风久寂寞,谁继五弦琴。

掩户下帘朝睡足,一声黄鸟报残春。披衣岸帻日高起,两角青衣扶老身。策杖强行过里巷,引杯闲酌伴亲宾。莫言病后妨谈笑,犹恐多于不病人。

风月江山自四时,个中谁识活天机。会渠结峙融流意,方解吟光弄霁归。

水堂长日静鸥沙,便觉京尘隔鬓华。梦里不知凉是雨,卷帘微溼在荷花。

不出圆悟关,已入清净境。长松闭虚岩,阒坐吊孤影。我行宝珠林,闻君万缘屏。意将叩玄奥,未敢辄呼警。童子倚马睡,侍卒息驰骋。飞亭揽空翠,木末潮万顷。茕然忽我即,握手语高岭。脱屣人世外,豁若春梦醒。霏霞栖泬寥,幽云荫苍冷。万叶发远香,半天觉清迥。山水多胜事,兴到

九重丹诏下尘埃,深锁文闱罢选才。桂树放教遮月长,杏园终待隔年开。自从玉帐论兵后,不许金门谏猎来。今日灞陵桥上过,路人应笑腊前回。

其衣乃儒服,其说乃墨夷。天生物一本,今尔二本为。尔忍不葬亲,委以饱狐狸。吾心则孟子,不听尔矢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