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成都上元席上用权帅许觉民韵)

幂幂轻云护晓霜。
银花千万朵,烂韶光。
宝山金字屡更张。
笙箫远,帘幕闷重廊。
车马暗尘香。
一邦如蜡日,尽豪狂。
游人归路笑声长。
长歌里,击壤咏陶唐。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
轻盈的云彩护卫着清晨的霜。银花开放,照亮了美好的时光。宝山上金字频频更换。笙箫声远远传来,帘幕沉闷笼罩廊道。车马行进在尘土中,散发着香气。整个国家像蜡烛一样消逝,豪放的人们尽情狂欢。游人归途中笑声不断。在长歌中,击壤吟唱着陶唐的诗篇。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繁荣的景象,但是其中也透露出一些忧伤和无奈。诗人通过描绘银花的美丽、宝山上金字的更换和笙箫声的传来,展现了一个繁华富裕的场景。但是在这个场景下,诗人也表达了一些不满和忧虑,比如国家的衰落和人们的豪放狂欢。最后,诗人通过击壤吟唱陶唐的诗篇,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视。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繁华的景象,但是其中也透露出一些忧伤和无奈。诗人通过银花、金字和笙箫等形象的描绘,营造出了一个繁荣的场景。但是在这个场景下,诗人也表达了一些不满和忧虑,比如国家的衰落和人们的豪放狂欢。最后,诗人通过击壤吟唱陶唐的诗篇,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视。整首诗既有现实的感受,又有对传统文化的回顾,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佳作。

诗词推荐

门外春风吹倒人,过门宁惜滞车轮。君能劝我杯中物,我亦挥君壁上尘。

小重山

武皇称汲黯,近古社稷臣。卓乎天地间,百世有余芬。宋公廊庙姿,志虑殊精纯。由来慕前烈,愿学在斯人。虽处江湖远,拟欲践臣邻。苟非尧舜道,肯向黼扆陈。尝笑贾太傅,前席对鬼神。著述累万言,所言皆归仁。为君观此书,四海属经纶。为臣观此书,有术能致君。圣贤友多闻,我亦

小重山

草木得新露,袭人吹冷香。泉水夜相激,衾枕自清凉。我携谪仙人,眉目秀而长。高怀洗尘累,抵掌论老庄。若人不世有,此景那可忘。终当跨皓鹤,同作云间翔。

小重山

新婚使别比秋胡,何似当年莫嫁夫。身在朔方征戍久,雁来南国信音无。空闺寂寂寒宵永,荒路悠悠远梦孤。闻道仙家能缩地,痴心要觅长房符。

小重山

高殿拂云霓,登临想虎溪。风匀帆影众,烟乱鸟行迷。北倚波涛阔,南窥井邑低。满城尘漠漠,隔岸草萋萋。虚阁延秋磬,澄江响暮鼙。客心还惜去,新月挂楼西。

小重山

楚腊还无雪,江春又足风。马羸三径外,人病四愁中。西塞波涛阔,南朝寺舍空。犹衔步兵酒,宿醉在除东。

小重山

薄命头欲白,频年嫁不成。秦娥未十五,昨夜事公卿。岂有机杼力,空传歌舞名。妾专修妇德,媒氏却相轻。

小重山

有客无知,为性太质。不忮不求,无固无必。足蹑天根,手探月窟。所得之怀,尽赋于笔。意还情融,气和神逸。酒放微醺,绡铺半匹。如风之卒,如云之勃。如电之歘,如雨之密。或往或还,或没或出。滌{上湯下皿}氛埃,廓开天日。鸾凤翱翔,龙蛇盘屈。春葩暄妍,秋山崒屼。三千簪裾

小重山

庭前春鸟啄林声,红夹罗襦缝未成。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

小重山

一丝不染湖光白,万点能回山色青。三月金明池上水,与予同是一浮萍。

小重山

粹德山藏玉,高标木秀林。三朝侍枫禁,列郡憩棠阴。文翰家声在,规模国计深。盖棺头正黑,空负济时心。

小重山

将军有齿嚼欲碎,将军有眦血成泪。生为将星死为厉,尽是山川不平气。二人同心金不利,天与一城为国蔽。强兵坐拥瞋相视,孝子忠臣竟谁是。千载功名亦天意,君不见河南节度三日至。

小重山

初长难掩膝,绝似汉金人。楼志幻全体。天丁现后身。眼高倾四海,力大引千钧。手挽银河水,来涓衣上尘。

小重山

三朝出入紫微臣,头白金章未在身。登第早年同座主,题诗今日是州人。阊门柳色烟中远,茂苑莺声雨后新。此处吟诗向山寺,知君忘却曲江春。

小重山

何幸遇休明,观光来上京。相逢武陵客,独送豫章行。随牒牵黄绶,离群会墨卿。江南佳丽地,山水旧难名。

小重山

共惜流年留不得,且环流水醉流杯。无情红艳年年盛,不恨凋零却恨开。

小重山

衣冠慵整鬓慵梳,万事从来静有余。却笑嵇康慵未得,区区犹作绝交书。

小重山

夜来忽梦洞宾仙,四十年前戊午年。老树精祠观画像,岳阳楼醉诵诗篇。喜逢巾裹真相似,获接杯行岂偶然。唤起沅湘旧游兴,洞庭飞过水如天。

小重山

寂寥荒馆闭闲门,苔径阴阴屐少痕。白发颠狂尘梦断,青毡泠落客心存。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醉后曲肱林下卧,此生荣辱不须论。萧萧华发满头生,深远蓬门倦送迎。独喜冥心无外慕,自怜知命不求荣。闲情欲赋思陶令。卧病何人问马卿。林下贫居甘困守,尽教城市不知名。

小重山

年年渐觉老人稀,欲别孙翁泪满衣。未死不知何处去,此身终向此原归。

小重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