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证道歌·证道歌

不可得中祗麽得,更无魔党相欺哧。
犯怖自歇即菩提,真净妙明无间隔。

作品评述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可得中祗麽得,
更无魔党相欺哧。
犯怖自歇即菩提,
真净妙明无间隔。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证道的主题,强调了一种境界的达成。诗人通过反复对比,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真正的道路上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和诱惑。然而,只要克服了这些困难,超越了这些诱惑,就能够达到菩提的境界,获得真正的解脱。

赏析:
诗词以对比的手法展示了修行的过程和修行者的心路历程。首句“不可得中祗麽得”,表达了修行者无法通过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和功利的追求来获得真正的满足和解脱。第二句“更无魔党相欺哧”,暗喻着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会遭遇到种种来自外界和内心的干扰和诱惑。诗中的“魔党”可以理解为一切违背正道的诱惑力量,需要修行者警惕和克服。

接下来的两句“犯怖自歇即菩提,真净妙明无间隔”,表达了修行者在面对恐惧和困难时,只要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就能够实现菩提的境界。这里的“犯怖”可以理解为面对恐惧,而“自歇即菩提”则是指一旦克服了恐惧,就能够达到菩提的境界。最后一句“真净妙明无间隔”强调了菩提境界的纯净和光明,以及修行者与之间的紧密联系。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了追求真理和解脱的道路上的困难和境界。它以精炼的词句和对比的手法,启发人们对修行的思考,引导人们超越物质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同时,诗词中蕴含着佛教的智慧和解脱的理念,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迪性。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推荐

莲花上客思闲闲,数首新诗到筚关。吟得楚天风雨霁,一条江水两三山。

老寄孤村里,悠然卧曲肱。算贫先放鹤,嫌闹并疏僧。古戍高秋笛,寒窗半夜灯。平生羞诡遇,多获岂吾能。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曾与瑶姬约。恍相逢、翠裳摇曳,珠_联络。风露青冥非人世,揽结玉龙骖鹤。爱万朵、千条纤弱。祷祝花神怜惜取,问开时、晴雨须斟酌。枝上雪,莫消却。恼人匹似中狂药。凭危栏、烛光交映,乐声遥作。身上春衫香薰透,看到参横月落。算茉莉、犹低一著。坐有缑山王郎子,倚玉箫、

遥夜独无趣,怳然思故交。泉声飞石壁,星影动林梢。志壮难低俗,情闲任献嘲。秋山虽入望,犹不似衡茅。

拔地高崖如铁色,拂天老树作寒声。他年记宿榕台夜,便是南归第一程。

人夸旌表旧门闾,梅长新枝鹤长雏。八叶可提和靖印,十箱须读阿宜书。诞弥厥月生无害,积善之家庆有余。准拟一饕汤饼供,奈何逢疾似相如。

野人于我有何情,半掩柴门向月明。深夜欲眠眠未著,一丛寒木一猿声。

一声羌笛咽龙沙,万里燕云独梦家。吹入中原都是恨,如何只怕《落梅花》。

独坐日将夕,凄凄风雨秋。寒灯照孤屋,欹榻拥疏裘。身世槐安国,功名蜃化楼。归欤老居士,踪迹继浮休。

三载须寻一状元,难寻却是状元贤。近时横浦梅溪老,方是人中第一仙。

小隐园中百本花,各随红紫发新芽。东君见借阳和力,不减公侯富贵家。

林塘天与占深幽,一把茆轻万户侯。漠漠断云开复合,纤纤微雨落还收。奇峰角立千螺晓,远水平铺疋练秋。诗料满前吾老矣,笔端无力固宜休。

笛声吹起白玉槃,正照御前杨柳碧。

独望天门倚剑歌,干时无计老关河。东归万里惭张翰,西上四年羞卞和。花暗楚城春醉少,月凉秦塞夜愁多。三山岁岁有人去,唯恐海风生白波。

兹亭何岧峣,下瞰伊与洛。惟昔定鼎地,绝云飞观阁。姬公安在哉,气象空回薄。

久赋恩情欲托身,已将心事再三陈。泥莲既没移栽分,今日分离莫恨人。

壮志如何便遽忘,故宜一旦问为邦。行藏独与吾夫子,不类当时狷与狂。

建业萧梁子,历劫宗心祖。志公一会人,显道腾今古。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