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太湖

三万六千顷,湖侵海内田。
逢山方得地,见月始知天。
南国吞将尽,东溟势欲连。
何当洒为雨,无处不丰年。

作品评述

诗词中文译文:
太湖题记,广袤三万六千顷,湖水蔓延至海边。只有在山中才能获得土地,只有观赏月亮才能认识天空。南方的土地正在被吞噬,东海波浪似乎要与太湖相连。何时能洒下丰沛的雨水,让每个地方都丰收年年。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太湖为题材,展现了太湖的广袤和威力。首先,诗人描绘了太湖占据了大片的土地,湖水延伸至海边,表现出太湖的宽广和辐射力,同时也暗示了太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接下来,诗人通过“逢山方得地,见月始知天”表达了山与土地的关系以及人们通过观赏月亮来认识宇宙的智慧。在太湖附近的山区,人们才能得到可耕种的土地,这意味着山地对于土地的重要性。而通过观赏月亮,人们才能感受到天空的广阔和壮丽,从而认识到人类在宇宙中的微小与局限。

之后,诗人描述了南国的土地正在被太湖吞噬,而东海的波浪也似乎要与太湖连为一体。这表达了太湖水势之大和对周围环境的侵蚀力,同时也像征着湖泊与海洋之间的联系与交融。

最后,诗人希望能够洒下丰沛的雨水,使得每个地方都能够丰收。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期望和人们对于丰收的向往,也表达了对于水资源的渴望和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太湖的描写与联想,展示了太湖的广博和威力,反映了自然界中山地、湖泊和海洋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丰收和自然资源的渴望和关注。

诗词推荐

开轩但觉快心眸,百载云烟霭未收。谁谓昔人成迈往,每于遗墨见风流。看中猛势骧龙虎,藏处寒光射斗牛。白璧一双犹莫报,受君此惠等山丘。

况值艰难日,那当老病身。后生欺旧辈,俗吏笑高人。易扫张超雾,难清庾亮尘。监梅正相得,鼎能盍调新。

层崖高百尺,亭即层崖下。飞泉若环佩,万缕当檐泻。坐可脱赤热,听宜彻清夜。亭前树肤剥,为系行人马。

休舞银貂小契丹,满堂宾客尽关山。从今嫋嫋盈盈处,谁复端端正正看。模泪易,写愁难。潇湘江上竹枝斑。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

远客襄阳郡,来过海岸家。樽开柏叶酒,灯发九枝花。妙曲逢卢女,高才得孟嘉。东山行乐意,非是竞繁华。

非吏非隐晋尚书,一丘一壑降乘舆。天藻缘情两曜合,山卮献寿万年馀。

高明庭宇好崇基,枉把疏帘窣地垂。必欲满堂阴有乐,谁能暗室自无欺。卷舒未必风无意,间隙须防燕解窥。莫道人终可遮障,可终遮障亦何为。

有意超尘俗,无心爱夕晖。劝餐惟屡却,持璧竟全归。得正复奚憾,偷生良所非。传家孙子盛,端不坠前徽。

少戆不识事,误以仕为生。三已至四五,赀用都不营。儿累仅十辈,捐田无可耕。傍观不胜忧,馁死谅亦轻。肉食或色墨,梦寐心胆惊。瓜田良寂寞,当无走狗烹。

登高丘,望东溟。溟水方荡激,中有怒吼鲸。耸脊类峰岳,鼓浪如雷霆。嘘烟喷沫云雾冥,扬鬐掉尾三山倾。腹吞巨舟者百十,虾蟹不足饥肠撑。奈何骄悍当海横,官漕贾舶不敢行。鲛人织绡机杼停,神仙局蹐居蓬瀛。天吴既辟易,龙伯亦震惊。徒为虫族长,空有水神名。制御一颠倒,含羞

玉皇前殿掌书仙,一染尘心下九天。莫怪浓香薰骨腻,云衣曾惹御炉烟。

近报相臣亲奉诏,吾皇今是中兴年。江东邺下无三日,岭北湖南共一天。诸葛出师机未失,子仪见虏信应坚。老臣欲借食前箸,愿与君王策万全。

千古任风吹,明月最相宜。寒鸿云外叫,此意有谁知。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

蝉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病觉离家远,贫知处事难。真交无所隐,深语有馀欢。未必闻歌吹,羁心得暂宽。

麻衣穿穴两京尘,十见东堂绿桂春。今日竞飞杨叶箭,魏舒休作画筹人。

威灵洋洋,靡有常{上乡下同}。于惟钦承,来假来乡。博硕芬香,是孙是享。奉器有虔,载德无爽。

滦人薪巨松,童山八百里。世无奚超勇,惆怅渡易水。

连天芳草雨漫漫,赢得鸥边野水宽。花欲尽时风扑起,柳绵无力护春寒。

醉翁在东堂,为他栽桂树。待将枝条与人折,忆著家中玉色兔。夜看明月海上来,光彩离离入庭户。且问常娥一借观,翁家虽有来无路。常娥对面几万里,不声渐渐西南去。是时翁生怀抱恶,却恨陆机先忆鹤。致令亦念眼迷离,不似傍池能饮啄。始忧兔饥僮失哺,又恐白毛尘土污。仍不如鹤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