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还至都门先寄子由

老身倦马河堤永,踏尽黄榆绿槐影。
荒鸡号月未三更,客梦还家得俄倾。
归老江湖无岁月,未填沟壑犹朝请。
黄门殿中奏事罢,诏许来迎先出省。
已飞青盖在河梁,定饷黄封兼赐茗。
远来无物可相赠,一味丰年说淮颍。

作品评述

诗词:《召还至都门先寄子由》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老身倦马河堤永,
踏尽黄榆绿槐影。
荒鸡号月未三更,
客梦还家得俄倾。

归老江湖无岁月,
未填沟壑犹朝请。
黄门殿中奏事罢,
诏许来迎先出省。

已飞青盖在河梁,
定饷黄封兼赐茗。
远来无物可相赠,
一味丰年说淮颍。

中文译文:

老身倦马河堤永,
疲惫的身躯在河堤上骑马走过,
踏尽黄榆绿槐影。
踩碎了黄榆和绿槐树的倒影。

荒鸡号月未三更,
荒鸡鸣叫,月亮还未升到三更。
客梦还家得俄倾。
作为客人,梦里回到家中,转瞬即逝。

归老江湖无岁月,
回到江湖之中,老去的岁月不再重要,
未填沟壑犹朝请。
尚未填平的沟壑仍然向朝廷请求填平。

黄门殿中奏事罢,
在黄门殿中的奏事已经结束,
诏许来迎先出省。
诏书允许我迎接你先出京。

已飞青盖在河梁,
绿色的帐篷已经飞过河梁,
定饷黄封兼赐茗。
定额的俸禄和黄色的封印兼赐茶。

远来无物可相赠,
远道而来,没有可赠的礼物,
一味丰年说淮颍。
只能说淮河和颍水的丰年景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轼写给子由的,表达了苏轼回到京城的喜悦和思念之情。

首先,诗的开头描述了苏轼疲惫的身躯在河堤上骑马走过,踩碎了黄榆和绿槐树的倒影。这里通过描写疲劳的身体和踩碎的倒影,展现了作者长途跋涉的辛劳和劳累。

接着,诗中描绘了荒鸡鸣叫,月亮还未升到三更的夜晚,作者作为客人,梦里回到家中,但这种归家的喜悦却是短暂而转瞬即逝的。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望,以及在客居他乡的孤独和无奈之情。

然后,诗中提到回到江湖之中,老去的岁月不再重要,但尚未填平的沟壑仍然向朝廷请求填平。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江湖人生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的坚持。

最后,诗中描述了诏书允许作者迎接子由先出京,并赐予了定额的俸禄、黄色的封印和茶。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子由的关心和赞赏,也表达了对子由未来发展的期望。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苏轼对家乡和江湖的思念,以及对子由的关心和期望。通过描绘疲劳、孤独和渴望归家的情感,诗词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态度。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官场礼仪的描写,展示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情世故。

这首诗词在情感表达上深情而细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个人经历的抒发,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感受和思考。同时,诗词中也流露出作者对家国、社会和人生理想的关注和思考,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想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交织描绘,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感悟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具区以为潴,吴江以为裨。自专一方浸,尽纳海所遗。逝川无发叹,丽泽可求师。昔人会心地,今为鱼鸟资。飞者自无极,游者自无涯。造物不谆谆,亦莫分何谁。此时余与子,相遇相谐嬉。曾观烟雨外,未满苍茫思。复来秋风后,重有骚屑悲。不及日月入,烂焉堕轮规。尚见波涛惊,累然

实是身贫道不贫,七斤衫裹不容针。摇头只许无心得,入水元来不动冰。

镜中稍复旧朱颜,一笑衰翁乃尔顽。三百瓮齑消未尽,不知更著几年还?

明知此浦定重过,其奈尊前百感何。亦是今生未曾有,满襟清泪渡黄河。

玉鞭金镫骅骝蹄,横眉吐气如虹霓。五陵春暖芳草齐,笙歌到处花成泥。日沉月上且斗鸡,醉来莫问天高低。伯阳道德何涕唾,仲尼礼乐徒卑栖。

奉呈小词二阕三冬设粥来宫观,善事光临。休起愁心。悟取慈悲行最深。足人钦。休生倦怠常宁耐,胜*檀沉。妙处闲寻。水火相生玉里金。

日升于东,月生于西。惟神之驰,曾莫知所之。

朔野风烟古,临洺气象存。魏风沿土性,漳水抱城根。故垒盘荒草,残碑落近村。太平民产富,桑柘半郊原。

无双亭上传觞处,最惜人归月上时。相见异乡心欲绝,可怜花与月应知。

谁怜孤峭质,移在太湖心。出得风波外,任他池馆深。不同花逞艳,多愧竹垂阴。一片至坚操,那忧岁月侵。

久仕江湖白发长,今年得许乞身章。吏收封印朝辞郡,人贺悬车晚在乡。家箧已添新著稿,官衫未歇旧熏香。南风别墅初归处,应坐肩舆看种秧。

藤峡韩丞绩,昆仑狄帅功。左江仍略定,八寨未全通。舞剑狼家健,弯弧达舍雄。卢苏谁养寇,何事枉姚公。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东城有高楼,峨峨冠城阙。我来属昏暮,见此初上月。遥天罗江山,极目如霁雪。江山秀如此,岂不生豪杰。临风一高歌,达曙何由歇。

醉醒醒醉。凭君会取皆滋味。浓斟琥珀香浮蚁。一入愁肠,便有阳春意。须将席幕为天地。歌前起舞花前睡。从他兀兀陶陶里。犹胜醒醒,惹得闲憔悴。

抱琴历高峰,拂石就晚阴。空山对摇落,怀哉千古心。

褊地难层土,因厓遂削成。浅深岚嶂色,尽向此中呈。

今年不上一竿竹,渠岂於人亦世情。风雨尚余千个在,结巢吾欲听秋声。

积庆承前烈,呈才会圣时。践扬朝有籍,治行吏为师。僚友皆亲誉,黎民每去思。惜哉违世早,志业未全施。

昼听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如今老病须知分,不负春来二十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