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唐洲东寺访友人不值诗

眼前风景似襄阳,松柏参天竹满岗。
题鴃一声春欲去,雨催新杏渐娇黄。

作品评述

《题唐洲东寺访友人不值诗》是宋代李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眼前的风景宛如襄阳,
松树和柏树高耸入云,竹子满山岗。
一声鸟鸣唤来春天,雨水催促新杏花渐渐变黄。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唐洲东寺访问友人时的所见所感。诗人眼前的景色使他联想到襄阳,山中的松柏参天,竹子丛生。其中,一声鸟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而雨水的催促下,新杏花也逐渐变黄。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春天的气息和自然景色的美丽。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而准确的笔触勾勒出了唐洲东寺的景色,通过描绘松柏、竹子和春天的到来,展现了自然的生机和变化。诗人用少数词句,点出了眼前景色的特点和意象,给人以直观的感受。整首诗以景物为线索,通过诗人的感受和联想,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大自然的赞美。这种描写方式简洁而富有意境,给人以留白和想象的空间,使读者可以自由地感受和赏析诗意。同时,诗中饱含了对自然和季节变化的敏感,以及对友情和交往的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准确的语言和景物描写,展示了李廌细腻的感受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诗人的情感。

作者介绍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行尽炎荒路向东,蛮村戍鼓夜逢逢。惜无王朔同登望,骑气应须似白虹。

撒手悬空万仞崖,方知佛祖绝梯阶。无端诸老争呈丑,未兔将身一处埋。

峦树棲禽暖不飞,不如弓缴有危机。季鹰若悟蓴鲈好,应悔江东不蚤归。

惆怅晓莺残日梦,梦中长记误随车。此中情意总堪嗟!大树凌云抗风雪,江南玫瑰簇朝霞,各随缘份到天涯。

携儿过岭今七年,晚途更著黎衣冠。白头穿林要藤帽,赤脚渡水须花缦。不愁故人惊绝倒,但使俚俗相恬安。见君合浦如梦寐,挽须握手俱汍澜。妻缝接?雾縠细,儿送琴枕冰徽寒。无弦且寄陶令意,倒载犹作山公看。我怀汝阴六一老,眉宇秀发如春峦。羽衣鹤氅古仙伯,岌岌两柱扶霜纨。

朔风动地来,吹起沙上声。闺中有边思,玉箸此时横。莫怕儿女恨,主人烹不鸣。

浮萍踪迹。又作南东□□客。不奈秋阳。一似朱明赫赫光。惊雷叱雨。料是阿香怜逆旅。好个凉天。称我前程步步便。

独将礼乐付程仇,房杜无才闻大猷。可惜唐家三百载,声明文物愧宗周。

太乙三门诀,元君六甲符。下传金版术,上刻玉清书。有美探真士,囊中得秘书。自知三醮后,翊我灭残胡。

始见腊月初,立春又四日。白日走波波,肚里黑似漆。擂鼓上堂来,一字说不出。

美连娟以修嫭兮,命樔绝而不长。饰新官以延贮兮,泯不归乎故乡。惨郁郁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释舆马于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阳。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神茕茕以遥思兮,精浮游而出畺。托沈阴以圹久兮,惜蕃华之未央。念穷极之不还兮,惟幼眇之相羊。函荾荴以俟风兮,

结屋不袤丈,著身还有余;破壁作小窗,亦足陈吾书。无酒当饮水,无肉当饭蔬。知止乃不殆,此语良非虚。古人造道处,正自无绝殊。愿君勿它求,且复爱吾庐。

西郊晴雾晓霏霏,回首京尘一拂衣。上国莫嗟为客久,高堂初喜改官归。洛城气候花才动,灞水风光絮恰飞。恨不同游曲江岸,与将歌酒{左言右尼}春晖。

惜树须惜枝,看花须看蕊。枯瘦发纤穠,况此具众美。千林堕黄埃,数点昭青泚。谁知霜雪深,天意欲玉女。

章台[1]柳,章台柳,往日依依[2]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外国言音不可穷,起云亭下一时通。口门广大无边际,吞尽杨歧栗棘蓬。

渔舍时时须一到,水光山色净相亲。玉肌花貌不须替,自有阳台行雨人。

流年五十前,朝朝倚少年。流年五十后,日日侵皓首。非通非介人,谁论四十九。贤哉蘧伯玉,清风独不朽。

避人忽起鸣衣桁,掠水飞来立钓矶。静处欲留看不足,翠光点破夕阳归。

坚轻筇竹杖,一枝有九节。寄与沃洲人,闲步青山月。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