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韩持正寺丞知余姚

君家二仲父,连为吴越宰。
钱唐与萧山,治迹应无改。
鱼虾莫厌腥,网罟从人采。
天晴姚江深,县鼓朝翻海。

作品评述

《送韩持正寺丞知余姚》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君家二仲父,连为吴越宰。
钱唐与萧山,治迹应无改。
鱼虾莫厌腥,网罟从人采。
天晴姚江深,县鼓朝翻海。

诗意:
这首诗词是梅尧臣送别韩持正寺丞前往余姚的作品。诗中描绘了韩持正寺丞的家族背景和政治地位,以及他在钱唐和萧山两地的治理成就。诗人表达了对韩持正寺丞的赞赏和祝福,同时也展示了余姚的美丽景色和繁荣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韩持正寺丞的政治成就和余姚的景色。首句“君家二仲父,连为吴越宰”表明韩持正寺丞的家族在吴越地区的政治地位。接下来的两句“钱唐与萧山,治迹应无改”赞美了他在钱唐和萧山两地的治理成就,并表达了对他未来事业的期望。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余姚的美景。诗人用“鱼虾莫厌腥,网罟从人采”来形容余姚丰富的水产资源,表达了这个地方的富饶和繁荣。最后两句“天晴姚江深,县鼓朝翻海”则描绘了余姚的天空晴朗,江水深远,以及县城的繁忙景象,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示了韩持正寺丞的政治成就和余姚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韩持正寺丞的赞赏和祝福。这首诗词既展示了宋代社会的政治风貌,又描绘了自然景色,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诗词推荐

富川郡治居高闲,万顷平湖几案间。

老梅何偃蹇,雪时方始花。自守岁寒性,不肯随春花。隐人适然见,移植溪水涯。瘦影无阳艳,清香绝淫邪。间静如隐人,隐人心所嘉。樵牧无见侵,以诒隐人嗟。

昨夜前村深雪里,春信为谁传。风送清香满座间。不用热沈檀。竹外一枝斜更好,偏称玉人攀。休放游蜂去又还。嫌怕损芳颜。

教人知遁甲,笑客问勾庚。

学道不须奇,无为胜有为。气平无间断,心静自清夷。意钓非关饵,行歌不为诗。随缘皆自在,何患不期颐。

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

离人隔中庭,幸不为远征。雕梁下有壁,闻语亦闻行。天涯尚寄信,此处不传情。君能并照水,形影自分明。

忧民白发三千丈,报国丹心十二时。独倚长空望红日,满帘风雨燕喃呢。

淅淅船篷雨点声,疏疏江面縠纹生。石峰斗起三千丈,身在假山园里行。

僻居虽爱近林泉,幽径闲居碧藓连。向竹掩扉随鹤息,就溪安石学僧禅。古琴带月音声亮,山果经霜气味全,多谢故交怜朴野,隔云时复寄佳篇。

华顶当空出,云霞宿殿庭。八荒同纳纳,一气转冥冥。日驭经檐过,天河俯槛听。长年苔径合,无客到岩扃。

山下千林花太俗。山上一枝看不足。春风正在此花边,菖蒲自蘸清溪绿。与花同草木。问谁风雨飘零速。莫怨歌,夜深岩下,惊动白云宿。病怯残年频自卜。老爱遗编难细读。苦无妙手画於菟,人间雕刻真成鹄。梦中人似玉。觉来更忆腰如束。许多愁,问君有酒,何不日丝竹。

岘首风湍急,云帆若鸟飞。凭轩试一问,张翰欲来归。

风佩珊珊。云屏曲曲,愁绝春慳。无赖余寒。半醒宿酒,御夹成单。深沈院落人闲。凭阑处、眉颦黛残。彩笔慵拈。新声微度,兴入云山。

客倦南来路,河分向北流。明朝望乡泪,流不到江头。

风露凄清西馆静,悄然怀旧一长叹。海云销尽金波冷,半夜无人独凭栏。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营春。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楚女唱桃叶,楚巫歌竹枝。壮士抚长铗,语阑亦兴悲。君看拱把松,中有千岁姿。蕣华不及夕,柯叶漫成篱。

秦川渺渺楚天长,血色山花哭断肠。谢汝殷勤苦相劝,如今倦客已还乡。

檐前数点弄晴光,浥露庭花枕簟香。池草梦回诗思杳,吟窗分得一边凉。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