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山五咏 圣灯岩

石室有金丹,山神不知秘。
何必露光芒,夜半惊童稚。

作品评述

《卢山五咏 圣灯岩》是苏轼所作的一首诗词,描写了卢山圣灯岩的景致和寓意。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石室有金丹,山神不知秘。
何必露光芒,夜半惊童稚。

中文译文:
在石室中有金丹,山神却不知道它的秘密。
为何要显露光芒,让夜半的孩童惊慌不安。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卢山圣灯岩的景色和其中蕴含的神秘力量。金丹是道家炼丹术中的重要元素,象征着长生不老、超越凡尘的目标。诗中的石室指的是圣灯岩内部的洞穴,而金丹则象征着隐藏其中的宝贵之物。

苏轼以一种隐晦的方式表达了圣灯岩内部的金丹之美。他认为山神并不知道这个秘密,暗示着这种神秘力量超越了凡人的理解。诗中提到金丹不必显露光芒,意味着它的价值不需要被外界所认可。而夜半惊童稚的描绘,强调了金丹的神秘和超凡的特性,以及对人们智慧的考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隐喻的语言,展示了苏轼对金丹的理解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通过描绘圣灯岩中的金丹,苏轼试图表达人们追求长生不老和超越尘世的渴望。诗中的山神不知秘,突出了金丹的神秘性和超越常人的特质,强调了人们对于这种力量的敬畏和向往。

诗中的反问句"何必露光芒"表达了作者的思考,金丹的价值是否需要被外界所承认和赞美。这种观点可以被视作苏轼对功利主义的反思,他认为真正的价值应当是内在的,而不是依赖于外部的光环和认可。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哲理和寓意,引发读者对于生命和追求的思考。同时,通过对金丹和山神的描绘,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意境和对自然景观的把握能力。这首诗词是苏轼晚年创作的佳作之一,具有深远的内涵和思想价值。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胡髯白尽犹强饭,髀肉添多未跨鞍。不向胡沙亲矢石,却来桥冢护衣冠。归舟自此长相背,荐墨于今尚未乾。只恐燕然他日事,独无名字可同刊。

蜀犀无用苦奔忙,百尺江心如许长。无数鸬鹚巢彻顶,只将险绝作寻常。

三句,只最后一句作“怜此腰肢袅”,文字小异。当为讹成无疑。?

词场士气久衰颓,得丧关心日九回。但使圣朝闻鲠论,不妨夫子逊论魁。

治心无他法,要使百念空。秋毫作其间,有若海飓风。飓风孰能止,三日力自穷;我徐蹑其後,杲杲日出东。向来一噫者,毕竟谁为雄?万里静海氛,一望开天容。会从安期生,高会蓬莱宫。

阙然车马不闻音,行路艰危已备更。求舍问田真得计,临流据石有余清。江山满目开新卷,韦杜诸人得细评。闲处著身容我老,忙中见记识君情。

江县居人寒食下,少在县中多在野。哭声不似笑声长,丽服新妆尽游者。长郊芳草接天绿,我亦行行策罢马。盍簪命醉岂不怀,卑官出入元无假。偶来却胜特来好,触处春光可图画。几日阴寒风用壮,今朝霁景天所借。趁人胡蝶作团蜚,逐妇鸣鸠数声罢。夭桃艳杏虽已过,郁李金沙犹未谢。

游丝欲坠还重上。春残日永人相望。花共燕争飞。青梅细雨枝。离愁终未解。忘了依前在。拟待不寻思。刚眠梦见伊。

(《丰年》,神农氏之乐歌也,其义盖称神农教人种植之功。凡二章,章四句)猗太帝兮,其智如神;分草实兮,济我生人。猗太帝兮,其功如天;均四时兮,成我丰年。

烟雨三家市,黄门卜此居。著书千纸在,祠宇几掾疏。潮汐成今古,牛羊有里墟。举兵鉏逆节,风烈照无馀。

吴儿牵挽醉蓴鲈,今日西归略自如。别路冷云散驿马,望乡乔木记吾庐。湘中花月偏怜酒,淮左儿童待拥车。凡我旧游君更历,橘洲相见讶无书。

以笔写竹如写字,何独钟王擅能事。同是蒙恬一管笔,老手变化自然异。胸中渭川有千亩,咄嗟办此箨龙易。竹叶竹枝竹本根,方寸中藏竹天地。幼年癖好此亦颇,万卷书右竹图左。妄希眉山苏谪仙,拟学湖州文与可。眉山一枝或两枝,湖州千朵复万朵。李侯有之以似之,袖手独观谁识我。

合因斩关,铸印乘轩。始当果断,终得嗣天。

隔市炊烟曙色迟,小城初霁客来时。娇莺历历啼芳树,不解春风有别离。

雨暗连兵气,花飞点客愁。寓居皆野寺,相过只扁舟。不作新塘去,还为后泖游。盘飧虽杞菊,得饱胜椎牛。

道在羲皇孰断金,至人出处合天心。青山白云有生路,流水落花无足音。世外太古日色静,洞中一片春风深。自怜晚辈服膺久,亦许杖屦来相寻。

宝刀匣不见,但见龙雀环。何曾斩蛟蛇,亦未切琅玕。胡为穿窬辈,见之要领寒。吾刀不汝问,有愧在其肝。念此力自藏,包之虎皮斑。湛然如古井,终岁不复澜。不忧无所用,忧在用者难。佩之非其人,匣中自长叹。我老众所易,屡遭非意干。惟有王玄通,阶庭秀芝兰。知子后必大,故择

谢事不得去,趋朝愈更难。谁怜八旬老,日冒五更寒。指冻怯持笏,腰酸强踞鞍。细思谁缚汝,只合挂衣冠。

山枇杷,花似牡丹殷泼血。往年乘传过青山,正值山花好时节。压枝凝艳已全开,映叶香苞才半裂。紧搏红袖欲支颐,慢解绛囊初破结。金线丛飘繁蕊乱,珊瑚朵重纤茎折。因风旋落裙片飞,带日斜看目精热。亚水依岩半倾侧,笼云隐雾多愁绝。绿珠语尽身欲投,汉武眼穿神渐灭。秾姿秀色

短衣射虎早霜天,叹息南山又七年。唾手每思双羽箭,快心初见万楼船。平波漫漫看浮马,高柳阴阴听乱蝉。明日重寻石头路,醉鞍谁与共联翩?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