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出童尚质二首

聚散几匆匆,真如醉梦中。
分虽甥舅异,情实弟兄同。
坐夜镫前雨,嘘春扇底风。
伤心今已矣,庭草泣秋虫。

作品评述

《悼出童尚质二首》是宋代陈著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和对亲情的深深怀念之情。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聚散几匆匆,真如醉梦中。
分虽甥舅异,情实弟兄同。
坐夜镫前雨,嘘春扇底风。
伤心今已矣,庭草泣秋虫。

诗意:
这首诗词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离别的惋惜之情。作者感慨万分,认为人生的聚散如同一场飘忽不定的梦境。虽然亲人分居异地,但情义依旧深厚,像是亲兄弟一般。诗人坐在夜晚,听雨声敲打在马鞍上,感叹春风吹动扇底的凉爽。心痛之情已经发生,庭院的草地上,秋虫也似乎因为离别而哭泣。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亲情的痛切思念之情。诗人以简洁而凄凉的语言,表达了对亲人离别的感伤和对亲情的珍视。他描绘了自己坐在夜晚听雨的情景,将离别的哀愁与大自然的景象相结合,增强了离别的伤感与情感的共鸣。最后一句“庭草泣秋虫”,用寥寥几个字,表达了作者内心悲伤的情绪和对亲人离别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这首诗词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亲情的思念和珍视。它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以及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悲伤和对亲情的留恋之情。这首诗词深情而含蓄,给人以共鸣和思考,展现了宋代诗词的特点和魅力。

诗词推荐

文聚星辰衣彩霞,问谁兄弟是刘家。雁行云掺参差翼,琼树风开次第花。天假声名悬日月,国凭骚雅变浮华。曾穷晋汉儒林传,龙虎虽多未足夸。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室。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世路还相见,偏堪泪满衣。那能郢门别,独向邺城归。平楚看蓬转,连山望鸟飞。苍苍岁阴暮,况复惜驰晖。

争似休休事事忘。虚无境内觅清凉。若是会探潭底月,便教认得雪中霜。共我为邻住洞房。凭作伴*心香。不日修成功与行,骑鸾跨凤入仙乡

山枯叶落晴纷纷,莲花洞前流水分。流水自送夕阳去,洞上白猿啼白云。

谁推酆都扃,逸此魔十二。相群斗蟆供戏剧,绡墨何从拂其迹。两雄斗於前,四鬼相视欣欣然。小蟆对睨摊双膝,筠笼一蟆跳欲出。前者差壮一力肩,后者引索擎於拳。髯翁磬折目胜负,突眼老妪探头觑。就中黄叟如蹲鸱,破帽长袍吾老馗。只眼直下看不匝,诸鬼乐与吾翁狎。四丁与蟆之魁

奉诏欢均草莽臣,郊原风日自温温。欲知太守催耕意,重谷劭农本圣恩。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先生道古背今驰,羁丱诗书两鬓丝。进取不随馀子后,文章曾作几人师。未施天上经纶手,且放胸中玉佩词。三复荔台佳句法,千年风雅有谁追。

名家宰名邑,将谓屈锋铓。直是难苏俗,能消不下堂。冰痕生砚水,柳影透琴床。何必称潇洒,独为诗酒狂。

三杯成小醉,行处总堪诗。临水知鱼乐,观山爱马迟。林塘飞翡翠,篱落带酴醾。问讯边头事,溪翁总不知。

篱东菊径深,折得自孤吟。雨中衣半湿,拥鼻自知心。

军垒初分太守麾,马头南去有光辉。吏人郊外迎飞盖,父老溪边指绣衣。到日岭梅含细蕊,昔时乡树长新围。世间得意多遗旧,谁肯柴荆数款扉。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边,言追六郡雄。雁山横化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鹤舞青青雪里松。冰开龟在藻,绿蒙茸。一成不记蕊珠宫。蟠桃熟,应待几东风。玉酒紫金钟。非烟罗幕暖,宝熏秾。赠君春色腊寒中。君留取,长伴脸边红。

阌乡右邑有吾亲,河上茅亭结构新。五老分明为北里,三峰咫尺是西邻。儿孙不厌闲游客,鸥鹭偏谙醉主人。彼此眠云相隐梦,从今应更往还频。

我来袁公溪,断岸犹残垒。僵柳远临湾,新蒲初出水。行行古台近,两两惊禽起。鸡犬何处闻,人家深坞里。

黄绶归休日,仙郎复奏馀。晏居当夏晚,寓直会晴初。露散星文发,云披水镜虚。高才推独唱,嘉会喜连茹。月色摇春闼,香烟霭暝庐。千门传夜警,万象照阶除。少孺嘉能赋,文强阅赐书。兼曹谋未展,入幕志方摅。为奉灵台帛,恭先待漏车。贞标不可仰,空此乐樵渔。

听筝堂上一欷歔,翻手君恩似昔殊。按罢金滕应莫怪,近前闲捋使君须。

老谪江南岸,万里修烝尝。三子留二子,嵩少道路长。累以二孀女,辛勤具餱粮。谁令南飞鸿,送汝至我旁。饥寒不能病,气纾色亦康。拊背问家事,嗟我久已忘。力耕当及春,伙为久南方。还家语诸女,素刚非王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