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一枕新凉供醉眠,觉来风物已凄然。
山云带雨重重合,宫树鸣秋叶叶颠。
满进一杯酬好节,休看两鬓换流年。
双星回施痴儿等,客我长斋绣佛前。

作品评述

《七夕》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高翥。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一枕新凉供醉眠,
觉来风物已凄然。
山云带雨重重合,
宫树鸣秋叶叶颠。
满进一杯酬好节,
休看两鬓换流年。
双星回施痴儿等,
客我长斋绣佛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七夕节的景象和诗人的心情。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庆祝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诗的开头,诗人描述了一夜的凉爽给他带来的愉悦,他在这凉爽的环境中入眠,享受醉意。然而,当他一觉醒来时,他感到周围的风景已经变得凄凉。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山云和雨的重叠,以及宫殿里的秋叶在风中响动。这些景象暗示着季节的转变,夏天即将过去,进入秋天。

下半部分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他借酒浇愁,以一杯酒来向这美好的节日致敬。然而,他告诫读者不要去留意他的两鬓已经变白,因为岁月的变迁是无法抵挡的。

最后两句以双星回施和痴儿等的形象来表达诗人对于牛郎织女相会的期待,同时他自己则选择在长斋(意为禁食和修行的地方)绣佛前,表示他将把自己的心思放在宗教信仰上。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七夕节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爱情与宗教信仰的思考。

作者介绍

高翥(一一七○~一二四一),字九万,号菊涧,余姚(今属浙江)人。幼习科举,应试不第弃去,以教授爲业。因慕禽鸟信天缘习性,名其居处爲信天巢,与诗友唱酬爲乐。晚年居西湖,理宗淳祐元年卒,年七十二。有《菊涧集》二十卷,已佚。《南宋六十家小集》中收有《菊涧小集》一卷,《中兴群公吟稿》中收其诗二卷。清康熙时裔孙高士奇辑爲《信天巢遗稿》。事见《信天巢遗稿》卷首高士奇序。 高翥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菊涧小集》爲底本,第二卷以顾氏读画斋刊《中兴群公吟稿》(剔除《菊涧小集》中已收诗)爲底本。酌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信天巢遗稿》(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四明太守爱西湖,想像桃源旧日图。不放尘埃生水面,为传风月到皇都。花开别屿千机锦,稻熟僯田万斛珠。闻说儿童骑竹马,至今昴首望通衢。

门外雪花飘洒。坐上乌丝方写。秋露白泠泠,更着玉人亲把。三雅。三雅。取醉莫论多寡。

高高起华堂,远远引流水。粪土视金珍,犹嫌未奢侈。陋巷满蓬蒿,谁怜有颜子。

严寒难怪马身僵,候令披衣敢避霜。驿舍孤灯强半黑,村园残叶不多黄。海鱼来往乘潮汐,巢鸟高低识雨旸。到日好凭官阁望,飓风吹过疾帆樯。

贤路尘消箧谤残,萧萧衰鬓得生还。久叨鸱尾三重阁,却趁蛾眉五日班。伤翼再来仍绕树,行云何处不思山。坐挥拙笔无文甚,正被中郎笑拙艰。

有奕明堂,万方时会。宗予圣考,作帝之配。乐酌虞曲,礼从周制。厘事既成,於皇来塈。

堂上歌,歌南山,主人为欢仰客颜。翠帷夜卷出两鬟,移尊更饮花树间。花树间,有明月。客不醉,歌不歇。

莫笑诗翁懒出门,诗公乐事在山村。莺啼杨柳金歌舞,蝶宿梨花雪梦魂。罨书丹青分曙色,压醅醽醁涨溪痕。燕帘风裹茶烟外,自选唐诗教子孙。

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谢。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人间刚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

扶母犹可免,弃君安所之。可能共母载,忍不授君绥。

半消炉火夜三更,欲灭青灯暗又明。闭户无人瞑目坐,此时一念悟浮生。

属车望幸隘东方,珠{左巾右介}金吾夹道旁。却笑甿黎惊卤簿,只知官是绿衣郎。

正昼热,深夜凉,冰壶谁复到中央。身心直许摩云月,脾肺都将洗雪霜。莫守一色处,莫坐万年床。玉人转侧机梭动,细辨里头偏正方。

不解何郎五字诗,年年长是探梅迟。未甘辜负春消息,强拟来看竹外枝。

农夫烈日夏畦耕,仙家九转丹灶成。阿奴投烛婢翻羹,飞蛾赴焰鸡遭烹。汤为池兮火为城,未如三伏南州行。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危机易蹈退难安,进退如公地最宽。忧国忧家双鬓白,通天通地一心丹。久虚海宇苍生望,专结庭帏采绶欢。终始哀荣情罔极,谁云忠孝两全难。

七事疑生何晏,三爻梦感虞翻。独养灵龟不昧,有人高卧颐轩。

时时九夏,日日三秋。闹市裹,百草头。夹山老子卖峭,重价未有轻酬。

高阁凭栏槛,中军倚旆旌。感时常激切,于己即忘情。河华屯妖气,伊瀍有战声。愧无戡难策,多谢出师名。秉钺知恩重,临戎觉命轻。股肱瞻列岳,唇齿赖长城。隐隐摧锋势,光光弄印荣。鲁连真义士,陆逊岂书生。直道宁殊智,先鞭忽抗行。楚云随去马,淮月尚连营。抚剑堪投分,悲歌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