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 河伯

与女[1]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2];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3];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
灵何惟兮水中;
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
流澌纷兮将来下[4];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5]。

作品评述

【注释】:
[1]:通“汝”。
[2]:音“罗”。
[3]:音“回”。
[4]:音“护”。
[5]:音“余”。

①女(ru3汝):汝,你。九河:黄河的总名,前人说是黄河到兖州境即分九道,故称九河。
 ②冲风:隧风,大风。横波:聚起波浪,扬波。
 ③骖螭(can1 chi1餐吃):四匹马拉车时两旁的马叫“骖”。螭,《说文解字》:“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或日无角曰螭。”据文意当指后者,那么“骖螭”即以螭为骖了。
 ④崑崙:山名,黄河的发源地。今作昆仑。
 ⑤极浦:水边尽头。寤怀:寤寐怀想,形容思念之极。
 ⑥灵:神灵,这里指河伯。
 ⑦鼋(yuan2元):大鳖。逐:追随,跟从。文鱼:有斑纹的鲤鱼。
 ⑧渚(zhu3主):水边。《国语·越下》:“鼋龟鱼鳖之与处,而鼃(蛙)黾之与同渚。”下注:“水边
亦曰渚。”这里泛指水,“渚”当为押韵。
 ⑨流澌(si1斯):古代成语,意思就是流水。《楚辞·七谏·沉江》“赴湘沅之流澌兮”等可证。
 ⑩交手:古人将分别,则相执手表示不忍分离。
 ⑾美人:指河伯。南浦:向阳的岸边。
 ⑿邻邻:一本作“鳞鳞”,如鱼鳞般密集排列的样子,媵(ying4硬):原指随嫁或陪嫁的人,这里指护送陪伴。

【简析】:
本篇是祭祀河伯的祭歌。歌中没有礼祀之词,而是河伯与女神相恋的故事,大约是楚人淫祀的特色,以恋歌情歌作为娱神的祭词。

河伯本指黄河之神,至战国时代人们把各水系的河神统称河伯。当时楚国国境未达黄河,所祭的只是河神。

据考本篇可能是记叙河伯与洛水女神前期相恋之事。一是因为洛水在黄河之南,不是远离楚国的其它水系;二是因为洛水女神正是宓妃。宓妃性情放荡,曾与后羿相恋,故有后羿“射夫河伯”,“眇其左目”,河伯上告于天帝请诛后羿之事。

我和你河伯游在九河之上,
大风吹起河面上掀动波浪。
随你乘着荷叶作盖的水车,
以双龙为驾螭龙套在两旁。

登上河源昆仑向四处张望,
心绪随着浩荡的黄河飞扬。
但恨天色已晚而忘了归去,
惟河水尽处令我寤寐怀想。

鱼鳞盖屋顶堂上画着蛟龙,
紫贝砌城阙朱红涂满室宫。
河伯你为什么住在这水中?

乘着大白鼋鲤鱼跟随身旁,
随你河伯一起游弋在河上,
浩浩河水缓缓地往东流淌。

你握手道别将要远行东方,
我送你送到这向阳的河旁。
波浪滔滔而来迎接我河伯,
为我护驾的鱼儿排列成行。

【赏析】
  河伯即黄河之神,河神是尊贵的地祗,商周以来一直列入祀典的主要对象,而楚国虽一向十分重视祭祀活动,但早先似乎只祭祀楚国境内的江汉等河。《左传·哀公六年》曾记载这么一件事:“(楚)昭王有疾,卜日:‘河为祟。’王弗祭。大夫请祭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睢、章,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榖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弗祭。”可知春秋时代楚昭王因为黄河不在楚国地望之内,所以不肯祭河伯。而据顾观光《七国地理考》、程恩泽《国策地名考》的考证,战国时楚国的势力范围已达到黄河流域的南侧,故陈子展以为这时“楚国王室祭祀河伯,已经不算违犯‘三代命祀,祭不越望’的什么大道理,也就是不违犯他们的先代昭王的遗教了。”(《楚辞直解》)不过,也有学者如姜亮夫认为《庄子·秋水》以及《外篇》诸篇皆言河伯事,“则南楚传河伯之事最丰盛,不得以不祀河为说”(《屈原赋校注》)。总之,不论楚祀河伯起于何时,在屈原的时代,确有此事,当可无疑。

  今人多以为《九歌》各篇中表现人神恋爱的内容颇多,郭沫若认为本篇的内容是“男性的河神和女性的洛神讲恋爱”(《屈原赋今译》),河洛之神相爱虽有来历,但《九歌》的主旨是祭神,是在歌颂天神地祗人鬼,河神是黄河的代表,那么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为什么不可表现其伟大呢?况且,诗的文本中又没有“隐思君兮啡侧”(《湘君》)、“思公子兮未敢言”(《湘夫人》)、“思公子兮徒离忧”(《山鬼》)之类明白显示相思的言辞可作直接的证据,因此,本诗不妨理解为主祭者随着河神对黄河所做的一番巡礼。

  此诗一开头,就以开阔的视野,通过主祭者的眼睛对黄河(河神)的伟大雄壮进行了描述。大风起兮,波浪翻腾,气势非凡。河神遨游黄河,驾着水车,车顶覆盖着荷叶。驾车的是神异的飞龙,两龙为驾,螭龙为骖,是何等的威赫。

  河伯驾驭龙车,溯流而上,一直飞到黄河的发源地昆仑山。来到昆仑,登高一望,面对浩浩荡荡的黄河,不禁心胸开张,意气昂扬。所遗憾的是天色将晚还忘了归去。昆仑虽是作者的故乡(帝高阳的发祥地),但他所怀念的家却是在遥远的河上。看到这里,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屈原认宗亲的思想,这种思想贯穿着他的全部作品,贯穿着他对楚国楚君和楚国人民的精诚之爱。他愁思未解时,往往想到故乡(昆仑)。河伯看到故乡后就很悲伤,悲伤之后还是得回到家里(对屈原来说就是郢都)。这种情愫既在《离骚》、《远游》等篇中都有明显的流露,那么在本诗中应是又一次表现。

  那么河伯的家又是怎样呢?是锦鳞披盖的华屋,是雕绘蛟龙的大堂,紫贝堆砌的城阙,朱红涂饰的宫殿。河伯既是河中之神,居于水下本是极自然的。居所如此的华美,却为何还要发问呢?对此,过去一些解说有点勉强,联系上文,也许就不难理解了。

  但内心的矛盾对于有着博大胸怀的河伯来说毕竟是次要的一面,所以接下来仍乘着白色的灵物大鳖,边上跟随着有斑纹的鲤鱼(按: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帛画中有神人驾龙车,鲤鱼在旁边游动的画面),在河上畅游,看到的是浩荡的黄河之水缓缓而来,这一幕场景显得宏大而深沉。

  最后,当河伯欲再往东行时,他和主祭者握手道别,主祭者送他(按:“美人”在屈赋中多指贤人或所怀念者)到面南的水边分手处。河伯巡视于黄河下游,那波涛滚滚而来,热烈地欢迎河伯的莅临,那成群结队排列成行的鱼儿伴随着河伯,为他护驾。这里的人物关系转换很明确,主祭者告别后,波涛欢迎、鱼儿随从的对象只是河伯。末一个“予”字,不仅点出了主人公,而这样的安排或许也暗示了楚国人民对作者的感情。 (王宏理)

诗词推荐

梅花旧刻字将磨,勘辨其如病眼何。千载鼠须遗墨少,一时赝本误人多。肯将金谷序文比,因想山阴气候和。最喜孤居山下姥,慕名特特为烹鹅。

得句牛女夕,转头参尾中。青春先入睡,白发不遗穷。酒社我为敌,诗坛子有功。缩头先夏鳖,(见《玉川子》。)实腹鄙秋虫。莫唱裙垂绿,无人脸断红。旧交怀贺老,新进谢终童。袍鹘双双瑞,腰犀一一通。小蛮知在否,试问嗫嚅翁。

兀兀心非睡,惺惺口不言。齿津生颊舌,鼻息撼墙垣。书媿儿童问,年叨里巷尊。贫家有喜事,黍酒带醅浑。

清华昔共学,踪迹竟相左。殆天故靳子,留慰今日我。譬如蔗有根,迟食颐愈朵。当时少年游,流离感尾琐。乱世夙难处,儒冠更坎坷。秕糠六籍人,身不禁扬簸。今雨复谁来,子一已为夥。时时过陋室,书乱与争坐。俨然意如山,道义克负荷。伊予何足算,说食腹未果。诗书惯作祟,文字

持杯睥睨不逾时,一派寒声落翠微。蛟室倒翻珠乱跃,琼田耕破玉纷飞。壮怀摇动频扶槛,溅沫飘零欲湿衣。绕磵更须林荫密,呼尊重约扣岩扉。

邯郸全盛时,人物自都雅。更得幽并儿,豪气阴相假。生求赵王剑,千金不论价。力购燕国姝,临高起亭榭。使酒丛台上,夜猎西陵下。闻说五陵儿,臂鹰驰犬马。

记得去年,烟暖杏园花正发,雪飘香。江草绿,柳丝长钿车纤手卷帘望,眉学春山样。凤钗低袅翠鬟上,落梅妆。

云檐排比玉妃房,户户俱铺紫木床。圣后从来敦内治,不教雕镂杂沉香。

入朝归野不同时,蓟北江南总系思。郭有青山看竹好,门临流水得鱼迟。君游何处多题句,我到悬崖半写碑。终日借书兼借画,莫将瓻字读成痴。

竹城何檀乐,属翠分雉堞。王封尽四堑,同有岁寒节。

为客久南方,西游更异乡。江通蜀国远,山闭楚祠荒。油幕无军事,清猿断客肠。惟应陪主诺,不费日飞觞。

天气冷涵秋,川长鱼正游。虽知能避网,犹恐误吞钩。已绝登门望,曾无点额忧。因思濠上乐,旷达是庄周。

龙舒有良匠,铸此佳样成。立作菌蠢势,煎为潺湲声。草堂暮云阴,松窗残雪明。此时勺复茗,野语知逾清。

古寺秋风客,难兄昔日诗。人间非旧识,地下有新知。为禄归难早,知穷计已迟。因声语吾弟,吾亦类渠痴。

燕代官初罢,江湖路便分。九迁从命薄,四十幸人闻。迹愧趋丹禁,身曾系白云。何由返沧海,昨日谒明君。

晨夕东朝路,銮舆问寝兴。蟠桃未再熟,羽驾忽西升。逝水还天汉,流光下玉绳。圣心哀罔极,时望永昭陵。

正信风流不辱亲,高文还称掌丝纶。岂惟补衮须词伯,自是安邦出诤臣。岁晚已回松柏操,时来休爱水云身。欲为公寿倡优拙,戏遣商山四老人。

是耶非、吾年如此,更痴更悔今昨。狂吟近日疏于酒,转似秋山瘦削。浑未觉。凭儿子门生,前度登高弱。情怀又恶。叹亲友中年,不堪离别,况复久零落。长生药。有分神仙难学。人生聊复行乐。百年半梦随流水,半在南枝北萼。妾命薄。但寂寞黄昏,时听城楼角。愁无可著。且取醉尊前

江入重关,山围翠巘,湖边自古巢阳。正梅残林坞,冰泮池塘。闻道当年父老,记梅福、曾隐南昌。有长堤万柳,映□参差,尽是甘棠。共夸金斗下缺

屠苏最后酹银杯,岁月侵寻老景催。离坎新工几铢火,乾坤生意一声雷。君亲未报鬓惊雪,名业倘来心欲灰。一笑山头冰万仞,晓晴还见翠屏开。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