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诗

六月三伏猛火燃,卧龙无雨口生烟。
蜩蝉何事得美荫,聒聒不上高树颠。

作品评述

《扇子诗》是李石所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炎炎六月,三伏时节,炽热的火焰燃烧着大地,烟雾从干涸的河口升腾而起。蜩螗蝉鸣唱,为何能在这酷热的夏天中找到美丽的遮荫?它们喧嚣的声音却无法传至高耸的树梢。

这首诗以夏季的炎热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火焰和烟雾的形象,展现了六月的三伏天的炙热和干旱。诗中的蜩螗蝉鸣唱声,表达了它们在炎热的夏季中依然能够找到遮荫的奇妙之处。然而,尽管它们的声音喧嚣,却无法传至高树的颠峰,暗示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常常无法得到真正的安慰和解脱。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炎炎夏日的感受,同时也借景抒发了人生的哲理。它表达了一种现实与理想、欲望与现实之间的对比,暗示人们在逆境中寻求安慰时,常常会发现真正的慰藉并不容易获得。诗中的扇子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象征,象征着人们在逆境中寻求解脱和安慰的希望。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对六月的炎热景象的刻画,以及对蜩螗蝉鸣唱和高树的对比,传达了作者对生活中困境和欲望的思考。它给人以深思,让人回味无穷。

作者介绍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红蓼千堤挺蕊,苍梧一叶辞柯。夜阑清露泻银河。洗出芙蓉半朵。解带初开粉面,绕梁还听珠歌。心期端的在秋波。想得今宵只我。

杳杳锺初发,昏昏户闭时。巢禽投树尽,疲马入城迟。醉唱眠茅屋,晓光透槿篱。荷锄休带月,亭长竖毛眉。

维舟烟柳外,风健布帆轻。雁过家千里,鹃啼月五更。山川行客梦,风雨故乡情。问宿枫林晚,袁州第一程。

去岁修途度此晨,今年抱疾更漳滨。官壶可醉难多致,城菊未开空屡巡。忆我有诗朝在手,思君何处暮伤神。遥知置酒登高者,回首西南只两人。

听听听听听听听,劳我以生天理定。若还惰懒必饥寒,莫到饥寒方怨命。

一代衣冠共胜游。晋阳祠宇若为酬。溪山影里联金勒,箫鼓声中倒玉舟。苍壁秀,锦屏幽。留连一醉也风流。生平适脱一字能如此,不信青山

相对真成泣楚囚,遂无末策到神州。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低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人寿期满百,花开唯一春。其间风雨至,旦夕旋为尘。若使花解愁,愁于看花人。

短篷摇楫暮山昏,老怯年华易断魂。夹港蒲声知小雨,隔林绩火认孤村。奉祠累岁惭家食,谢事终身负国恩。惟有愚忠穷未替,尚余一念在元元。

忆我山中竹,长身立崖谷。势重且抢头,谁欤摇蔌蔌。

君不见官渡河两岸,三月杨柳枝。千条万条色,一一胜绿丝。花作铅粉絮,叶成翠羽帐。此时送远人,怅望春水上。远客折杨柳,依依两含情。夹郎木兰舟,送郎千里行。郎把紫泥书,东征觐庭闱。脱却貂襜褕,新著五彩衣。双凤并两翅,将雏东南飞。五两得便风,几日到扬州。莫贪扬州好

三株已作萤煌煌。

棐凡吹灯丈室虚,隔窗雨点响阶除。胡床枕手昏昏著,卧听儿童读汉书。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妖胡作逆罪滔天,翠辇仓皇幸蜀川。千载业缘磨不尽,却来邀福向金仙。

琴心不复寄松萝,贺鉴湖边水自波。晚节黄花秋思淡,夕阳红树客愁多。何时归鹤招丁令,有意逃渔侣志和。不管白头乌帽落,西风一曲付狂歌。

白沙城上望金陵,满眼风烟草树青。山色千年围故国,江流万里赴沧溟。惊心采石瓜洲渡,搔首长干白下亭。一笑书生强多事,萧萧飞雁落寒汀。

蜜雨重阴一月馀,似闻虏马又长驱。怪来林外升晴日,已奏江边报捷书。

可怜颜色好阴凉,叶剪红笺花扑霜。伞盖低垂金翡翠,薰笼乱搭绣衣裳。春芽细炷千灯焰,夏蕊浓焚百和香。见说上林无此树,只教桃柳占年芳。

岁在戊午正月五,代宰臣供万寿诗。凤凰山下芙蓉阁,龙础无踪世不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