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桐庐邑二首

隐君无姓字,何代至今存。
数里山为宅,两株桐是孙。
人烟半峰碧,溪水带潮浑。
多少来游客,茫茫蹋药根。

作品评述

《过桐庐邑二首》是宋代张景脩创作的诗词作品。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第一首:
隐居的君子没有姓氏的字,究竟是哪一代的存在。
数里之外有山作为居所,其中有两株桐树是后代。
山峰上半部笼罩着青翠的烟雾,溪水带着潮汐的波澜。
有多少游客前来,迷茫地踏着药草的根茎。

第二首:
山中的隐居者没有姓氏的字,究竟是哪一代的存在。
数里之外有山作为居所,其中有两株桐树是后代。
山峰上半部笼罩着青翠的烟雾,溪水带着潮汐的波澜。
有多少游客前来,迷茫地踏着药草的根茎。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隐居在桐庐邑的君子。诗人将隐居者称为"隐君",并指出他没有姓氏的字,说明他的身份和来历是个谜。这位隐君选择了桐庐邑的山野作为自己的居所,他在山中找到了两株桐树,将其视为自己的后代。诗中描绘了山峰上青翠的烟雾和溪水带来的波澜,这些景象与隐君的幽居相得益彰。然而,也有许多游客前来这里,他们迷茫地踏着草地,可能是为了寻找隐君或者探索这片山野的奇特之处。

赏析:
《过桐庐邑二首》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隐居者和他所选择的居所。诗中的桐庐邑被描绘成一个山野幽静的地方,而隐君选择在这里隐居,与自然相融。桐树作为诗中的象征,代表着隐君的后代,也体现了他的自我寄托和对传承的思考。诗人通过描写山峰上的烟雾和溪水的波澜,展示了自然景色与隐君生活的和谐共存。然而,游客的到来却破坏了这种宁静,也让隐君的身份变得更加神秘。整首诗抓住了隐居生活的特点,并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类活动的描绘,传递了一种深沉而微妙的意境。

诗词推荐

南风久别忽言还,又苦河流九曲湾。若要顺风兼顺水,柂头背指谢家山。

生甲更生庚。此是丹头切要明。药嫩采来归土釜,前烹。文赋刚柔次第行。片饷结丹成。沐浴防危更守城。到此不须行火候,持盈。火若加临必定倾。

不见汤师久,病眠时序深。忽惊朱夏过,真负碧云吟。他日虎溪约,同时凤阙心。未论应去住,杖屦且相寻。

神骏不受羁,岂知日千里。小试秋风前,烁烁电光起。何须金络脑,不用珊瑚鞭。徐看血汗沫,透出青连钱。飞去度赤水,横行抹燕山,持归献天子,高列十二闲。渴饮水底月,饥餐草头珠。轻摇玉尘尾,侧碾青氍毹。振鬣长鸣谢伯乐,千秋万古八骏图。

二穉吁何罪,冤犹在史书。老瞒浑忘却,只记哭仓舒。

蒙尘天子尚戎衣,南国旌旗正伐鼙。国士伤时多刺怨,王官失路有悲啼。似闻叔向方图晋,亦报夷吾未去齐。易地皆然心寸折,钓竿吾欲老磻溪。

阿戎筑屋为娱亲,野草闲花日日新。我奉版舆来举酒,祈君亲寿似夫人。

昔抱遗编事悦堂,蟆陵宰树想荒凉。问君乡土生悲感,家住秦溪又姓杨。

鸣銮回紫禁,步玉拜宸旒。肆眚遵虞典,欢传十二州。

灵隐门下,不犯之令。九十日中,头正尾正。衲僧路活,脚下生烟,老僧终不学云门索饭钱。

二老金兰好,诸昆笔砚交。坐隅亲问字,投分漆如胶。决眦云间步,惊心水上泡。屋梁耿残月,含涕祖西郊。

如山似岳起烟云,争柰根资故未纯。整顿乾坤成万类,要还林下洗心人。

游云销尽月当空,危坐西轩快水风。往恨忽从中夜起,赏心难与故人同。鼠惊琴匣闻余响,萤度莲塘见乱红。星薄漏稀犹不寐,寒声通夕战疏桐。

去去路日远,行行岁向深。晚田荒更阔,秋野晓多阴。岸蓼飞寒蝶,汀沙戏水禽。迎风芦颤叶,眩日枣装林。早蟹肥堪荐,村醪浊可斟。不劳频怅望,处处有鸣砧。

雪岭愁云冻不飞,黄沙白草路人稀。边城春色惟看柳,看到青时春已归。

鹅王牧群鹅,浊世肯下游。积水近天关,有时戏沈浮。老禅天人师,领略倾九州。初开选佛场,坐断诸峰头。当时江东西,海纳吞众流。岁晚徙山麓,华堂跨龙楼。至今韦公碑,照曜苍崖幽。陈迹记往昔,登临纵冥搜。重来岁月疾,俯仰五十秋。抚事一太息,何从问人牛。惟馀拱把木,百尺

日者旱太甚,天乎祷有诸。震雷惊破柱,骤雨喜承车。精意通无间,神功敛不居。鲁侯明德颂,好接有年书。

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添瓶涧底休招月,烹茗瓯中罢弄花。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寿星合在角亢旁,为尔来临翼轸乡。日向绣床添永算,云纵书观发嘉祥。修程九万开荣路,曲礼三千阅寿觞。冬弟春兄同此日,天教鸿雁自成行。

聚散等风沙,相知要当家。弟兄窗下酒,世俗眼前花。隐去方为福,贫驱未有涯。明朝吉凶事,分付与昏鸦。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