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刘伯温都事感兴

大将宣威起执戈,功曹况复有萧何。
共鸣鞞鼓来酣战,正拟前军奏凯歌。
天外愁云连汴合,雨余腥水入淮多。
平居殊觉成寥赖,静夜惊闻涕泗沱。

作品评述

这首诗词是明代诗人朱右创作的《次刘伯温都事感兴》。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次刘伯温都事感兴》

大将宣威起执戈,
功曹况复有萧何。
共鸣鞞鼓来酣战,
正拟前军奏凯歌。

天外愁云连汴合,
雨余腥水入淮多。
平居殊觉成寥赖,
静夜惊闻涕泗沱。

中文译文:

伟大的将军宣扬武威,挥舞着战戈,
辅佐的功曹更有萧何。
鞞鼓共鸣,战鼓嘹亮,
我正准备向前军奏凯歌。

天空外的忧愁乌云笼罩着汴京(今河南开封),
雨水过后,淮河水中弥漫着腥臭之气。
平日里的安宁变得荒凉而依赖,
在静夜中,我惊闻涕泗(泪水和鼻涕)的声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明代著名将领刘伯温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和乱世的感慨和思考。

诗的前两句写到了将军宣威执戈和功曹萧何的英勇形象,展现了战争时期的豪情壮志。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战场上鞞鼓共鸣的热闹景象,表现了战争的紧张与激烈,以及将军士兵们为国家奏凯的豪情。

诗的后两句则转移到了战乱带来的苦难和困顿。忧愁的乌云笼罩着汴京,预示着乱世的来临。雨后,淮河水中弥漫着腥臭之气,暗示着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伤害。

最后两句写到了平日里的安宁和夜晚的惊恐。安宁的生活被战乱摧毁,变得荒凉而依赖。夜晚里,作者听到了涕泗声,传递出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悲痛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和乱世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关注和思考,表达了他对战乱带来的痛苦和苦难的感受,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将军和战士们的敬佩和赞美。

诗词推荐

倚杖西山麓,褰衣古庙壖。断云依钓浦,细雨压炊烟。废学惭诗退,安贫觉气全。霜天日易晚,钟鼓隔城传。

斜风细雨酿轻寒,握手相看话别难。有酒莫辞今日醉,凤仪门外即阳关。

路入溪声远,秋深树影稀。涧云藏鸟语,松露滴人衣。诗战蜂腰怯,茶分粥面肥。胜游殊未厌,肯为夜寒归。

更烦横铁笛,吹与众山听。

世途嗟孔棘,行役苦期频。良马比君子,清风来故人。相看千里月,空负一年春。便有桃源路,吾当少避秦。

清甚冰葩淡不妆,能从盛暑到秋凉。琼楼合着移春槛,却向山斋供净香。

碧瓦小红楼,芳草江南岸。雨后纱窗几阵寒,零落梨花晚。看到水如云,送尽鸦成点。南北东西处处愁,独倚阑干遍。

铿然短策声,无事觉身轻。落叶山行软,流泉涧饮清。蟹痕沙露湿,雁影夕阳明。归路逢林叟,斑荆歃隐盟。

东君着意占残春,得得迟开亦有因。曾与掖垣留故事,又来淮海伴词臣。日烧红艳排千朵,风递清香满四邻。更爱枝头弄金缕,异时相对掌丝纶。

比寻禅客叩禅机,澄却心如月在池。松下偶然醒一梦,却成无语问吾师。

西亭石竹新作芽,游丝已罥樱桃花。鸣鸠乳燕春欲晚,杖藜时复话田家。田家父老向我说,“谷雨久过三月节。春田龟坼苗不滋,犹赖立春三日雪。”我闻此语重叹息,瘠土年年事耕织。暮闻穷巷叱牛归,晓见公家催赋入。去年旸雨幸无愆,稍稍三农获晏食。春来谷赋复伤农,不见饥鸟啄余

云雨阳台旧路迷,千山明月照人啼。背风纵作孤飞翼,索胜金笼里面栖。

小小明窗瞰水开,惜花常是手亲栽。春山欲晓听莺语,社雨才晴认燕来。自涤砚砖闲试墨,笑持茗碗胜衔杯。有时细链推敲字,搔首斜阳立几回。

龙马交战相长雄,一胜一负互始终。二气协击威力穷,凝冰迸出焦火中。跳丸飞砲怒打空,一夜白尽千头峰。

长安无缓步,况值天景暮。相逢灞浐间,亲戚不相顾。自叹方拙身,忽随轻薄伦。常恐失所避,化为车辙尘。此中生白发,疾走亦未歇。

溪浅复通桥,过者犹恨懒。赖有沙上鸥,常为独游伴。

嘿坐能除万种情,腊高兼有赐衣荣。讲经旧说倾朝听,登殿曾闻降辇迎。幽径北连千嶂碧,虚窗东望一川平。长年门外无尘客,时见元戎驻旆旌。

曲沼深塘跃锦鳞,槐烟径里碧波新。此中境既无佳境,他处春应不是春。金榜真仙开乐席,银鞍公子醉花尘。明年二月重来看,好共东风作主人。

贤愚之相悬,千万或什百。所以天地间,寥寥苦难索。

绀色毬儿让水晶,味甘如蜜冷如冰。香风飘满葵丘戍,散与鸮林解郁蒸。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