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唐伯玉常卿二首

身自无安处,升州更广州。
逐教子方去,死到了翁休。
凤至虞廷喜,麟亡鲁野愁。
忧时兼悼友,白却九分头。

作品评述

《挽唐伯玉常卿二首》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身自无安处,
升州更广州。
逐教子方去,
死到了翁休。
凤至虞廷喜,
麟亡鲁野愁。
忧时兼悼友,
白却九分头。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唐伯玉和常卿的挽歌。唐伯玉是指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唐伯玉,常卿则指唐伯玉之子常建。诗人表达了对唐伯玉的赞扬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对常卿离世表示哀悼和忧虑。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几个形象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唐伯玉和常卿的思念之情。首先,诗中提到"身自无安处,升州更广州",表达了诗人对唐伯玉一生奔波、辗转流离的境况的感叹,同时也揭示了他们离故乡的遭遇。其次,"逐教子方去,死到了翁休",表达了诗人对常卿离世的悲痛之情,他们的子孙离去,而翁休也已去世。接着,"凤至虞廷喜,麟亡鲁野愁",通过凤和麟这两个祥瑞的象征,表达了当时朝廷因唐伯玉之死而感到喜悦,而鲁国的野地则因常卿之死而感到愁苦。最后,"忧时兼悼友,白却九分头",表达了诗人对唐伯玉和常卿的忧伤之情,也表示他不仅为他们的离世感到悲痛,还为失去了交往已久的朋友而痛心。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唐伯玉和常卿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同时也通过对社会和朝廷的反思,揭示了那个时代的动荡和离散的命运。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凄凉,通过对离别和死亡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作者介绍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清夜沉沉漏将换,东方月高银河淡。美人调筝促金雁,清歌一曲行云断。四座宾客不肯散,时时顾影流清盼。主人更催着舞衣,氍毹花乱银烛辉。腰支拂地鸾孤飞,钟漏残尽未忍归。问言乃知窦氏女,昔日掌中今是非?

尘眼登临清旷,水憬楼阁峥嵘。欲见普门大士,菰蒲影里钟声。

秋灯点点淮阴市,楚客联樯宿淮水。夜深风起鱼鳖腥,韩信祠堂明月里。

访旧光阴二十年,残僧相对两依然。木兰已老无花发,石竹依前有麝眠。万户直须龟手药,一龛何用买山钱。从今半座须分我,共说昏昏一觉禅。

麝烟苒苒生银兔,蜡泪涟涟滴绣闺。舞袖莫欺先醉去,醒来还解验金泥。

五君相继擅吴方,坐视群雄取乱亡。侍子奔驰先入贡,邻邦旅拒独勤王。岂惟佛刹传遗像,自有孙谋袭懿芳。应似窦融归汉日,功名累世到瑰章。

齐进退,正纪纲。提向上事,建光明幢。

银汉来从左界天,天风吹浪落苍巅。人间只见秧田润,唤作蟠龙洞里泉。

俱胝一指禅,古今成话欛。打破鬼门关,露柱寻无罅。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公子从来火伞中,解衣未定语匆匆。山行触热端何事,夹路杨梅树树红。

竹深树老小禅关,关对江淮千古山。万舶堆中江上乐,时时箫鼓寺前还。

明月在天上,流光遍草莱。平生一樽酒,思与故人开。

摄身下蓬莱,放浪云水迹。非无简书畏,心赏寄泉石。亭亭云间塔,胜地闻自昔。梯空上青冥,如鸟著两翼。化城出天半,宝甃坦如席。环山划中断,裂地开震泽。峨峨东西峰,观阙倚空碧。千寻採香遥,剑卧涟漪直。当年馆娃宫,六月避暑夕。琴台延薰风,万女曳阿锡。牛耳争齐盟,乌喙

昨日立春节,今晨春鸟鸣。前峰宿苍霭,风声和且平。南翁病来久,起绕花枝行。花枝向人笑,婉娈感幽情。摩挲朂小男,何时看汝成。童稚引我前,老至不觉惊。艰难亦已极,须汝见休明。望望替官役,不顾日月征。

为喜双岛舄,将临九鲤乡。民贫嗟辙涸,吏横正鸱张。谁与催贤令,速来仁一方。茅檐茨屋下,延颈望春阳。

郡小凋残最,兵余旱疫仍。不能无狱讼,但见可哀矜。卿自别利器,吾犹冶乱绳。新林有孳尾,珍重莫呼鹰。

玉京咫尺不应疑,龙凤交横舞屡僛。素色可能粧粉并,真香直到齿牙知。珠楼先晓月未落,瑶草自春天亦私。千里一裘谁有样,邹郎吹律为薰之。

呢喃燕贺厦,嘹呖鸿渐磐。恋主江南暖,来宾塞北寒。炎凉有变易,去就无留难。勿嫌乌鹊噪,朝朝止屋端。

乞食非为贫,妻病妾且死。晨爨不暖釜,朝饭亦辍匕。遗我我所恤,食我我所耻。我耻曾我求,我恤宁我止。应乏岂在丰,赴义实未鄙,漂母殊下乡,为惠得终始。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