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

嘉州山水地,二蜀最为美。
翠岭叠峨眉,长岭叠峨眉,长澜涌锦水。

作品评述

《峨眉》是唐代诗人杨徽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

峨眉山水美嘉州,二蜀之中最瑰丽。
翠色的岭峦重叠着,长长的岭峦叠峨眉。
如锦绣般的水激荡,奔腾而下,汇成一片壮丽景色。

这首诗词描绘了中国四川省峨眉山的壮丽景色。峨眉山位于嘉州,被认为是整个四川省中最为美丽的山水之地。诗中通过对山峦和水流的描绘,展现了峨眉山的壮丽与绚丽。

首先,诗人用“翠岭”和“长岭”来形容峨眉山的山峦,翠绿的山岭层层叠加,向人们展示了山脉的壮美景色。接着,诗人提到“长澜涌锦水”,形容水流如同锦绣一般,奔腾而下,形成了美丽的水景。整首诗通过描绘山峦和水流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峨眉山壮丽景色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这首诗词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峨眉山的壮丽与美丽。诗人运用了翠岭、长岭和长澜涌锦水等生动的词语,使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峨眉山的壮丽景色。整首诗意境开阔,给人以宽广、雄奇之感,展现了中国山水诗的特色。

总之,杨徽之的《峨眉》以其生动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展示了峨眉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这首诗词让读者感受到了山水之美,欣赏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恢弘。

作者介绍

杨徽之(921~1000)宋代官员、宋初第一代诗人中的佼佼者。字仲猷,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后周显德二年举进士甲科,起家校书郎,集贤校理,累官右拾遗。因文才出众,曾奉诏参与编辑《文苑英华》,负责诗歌部分。真宗时官至翰林待读学士。为人纯厚清介,守规矩,尚名教,尤恶非道以干进者,后患足疾而卒,谥文庄。

杨徽之的生平

  杨徽之,五代后梁龙德元年(921年)生。自幼刻苦勤学。当时,同邑前辈江为、江文蔚是江南诗赋名家,杨徽之事以师礼,久后,便与之齐名并著。 

  20多岁时,杨徽之就学于浔阳庐山学舍。后潜行绕道,赴中原后周王朝应举。翰林学士窦仪和枢密直学士王朴等见其文章,都叹为奇才。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杨徽之登进士甲科,被礼部擢置“殊等”16名内上奏。周世宗柴荣命近臣复核,只有杨徽之等4人中选,授予秘书省校书郎、集贤秘阁校理,后升著作佐郎、右拾遗。深受宰相范质器重,学士窦俨推荐其同修礼乐书。 

  宋太祖赵匡胤禅代登位之初,知杨徽之于前朝曾讥议他,将欲加害,因其弟赵光义(太宗)力保而得免,贬出为唐州方城监税。复因建言得罪,再贬为陕西凤翔府天兴县令。府帅素知其名,予以礼遇。平定后蜀之后,调任嘉州峨嵋县令。杨徽之常与玉津令宋白吟咏唱酬,他们的许多诗词,广被传诵,文教为之振兴。杨徽之两任县职,清廉自守。开宝二年(969年),复职为著作佐郎,掌管盐谷数年。大臣薛居正曾向太祖荐杨徽之可为相,不见用。乃出知全州(今属广西)。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召杨徽之为左拾遗,回朝又升右补阙。太宗好诗,久慕杨徽之诗名,见面索要其平生所作,因献数百篇及谢诗以进,其末章有:“十年流落今何幸,叨遇君王问姓名”等句。太宗特选其十联警句,亲书于御屏风上。杨徽之又献《雍熙词》10篇,太宗为和韵酬答,每有御制诗,也都赐赠给杨徽之。杨徽之有病,即遣太医往视。旋迁御史、库部员外郎、判刑部南曹、同知差遣院等职,赐予金章紫绶。又奉诏与李昉等汇编前代文章,成《文苑英华》1000卷,是为宋代四大类书之一。杨徽之还受命编诗180卷(一作200卷)。后历迁刑、兵二部郎中,并同知京朝官的考课。端拱元年(988年),拜为左谏议大夫,旋出知许州(今河南许昌)二载,入朝判史馆事。太宗召见,特加史馆修撰,兼判昭文馆、集贤院。任职期间,杨徽之建议于太学增加通经术、有专长者为博士,分教皇家及权贵子弟。太宗有意委其以大任,因受反对者诬谤,贬出为山南东道行军司马,又改调为镇安军行军司马。不久,太子赵恒受命为开封府尹,特召杨徽之为左谏议大夫、开封府判官(一说为推官)。嗣后,兼任太子左庶子,进给事中。 

  宋真宗赵恒即位后,即拜杨徽之为工部侍郎、枢密直学士。咸平元年(998年),转为礼部侍郎,仍兼学士。旋称病,求解除近职,改授兵部侍郎兼秘书监。真宗欲多起用耆德老成的学者为自己讲学,乃特设置翰林侍读侍讲学士之职,命杨徽之为侍讲学士,仍兼秘书监,同时受命的还有夏侯矫等4人。杨徽之利用侍讲机会,多向皇帝纵论天下利弊。不久,称脚病告老。真宗特取名药赐予疗治。值郊礼大典,杨徽之虽不能扈从,但仍受加封赏赐。

  次年,真宗北巡,杨徽之入宫辞送,真宗对其温慰恳挚;北巡途中,还手诏存问。咸平三年(1000年)正月,真宗还都,特派人慰谕,当日,杨徽之疾笃去世。诏赠兵部尚书,赐钱50万,绢500匹,官给营葬。杨徽之无子,因录用其女婿、外孙、侄孙等官职。后来,夫人王氏卒,朝廷同样优厚赐葬。景佑二年(1035年),追崇先帝旧臣,升赠杨徽之为太子少师,赐谥“文庄”。 

  《宋史》称:“徽之纯厚清介,守规矩,尚名教。尤嫉非道以干进者。善谈论,多识典故,唐室以来,士族人物悉能详记。酷好吟咏,每对客论诗,终日忘倦。” 

  杨徽之有诗文集20卷传世。宋僧文宝曾高度赞美其诗,称:“当以天地皓露涤笔于金瓯雪碗中,方与此诗神骨相投。”清代纪晓岚甚至说,在当时诗坛的“一望黄茅自苇之中”,杨徽之的诗“如疏花独笑”(《瀛奎律髓汇评》卷四十二)。

杨徽之的藏书故事

  北宋藏书家、图书馆官员。字仲猷,一作杨徽。建州浦城(今福建蒲城)人。幼刻苦为学,好吟咏,每对客论诗,不知疲倦。周显德二年(955)举进士甲科。授秘书省校书郎,至集贤校理,累官左拾遗。入宋后,历官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以性淳厚清介,崇尚名教。当时会诏李昉等人采集前代文献,类为《文苑英华》。因他精于风、雅等诗歌的研究,分命编诗为180卷。历迁刑部、兵部郎中。不久拜工部侍郎兼秘书监,后以足疾告归。真宗时,官至翰林侍读学士。善谈多识,自唐室以来士族人物,悉能详记。家藏书甚富,晚年因无子,所藏之书悉赠与外孙宋绶。卒谥文庄。著有文集20卷。

诗词推荐

二十年前客中都,壁间谁挂蒙泉图。天造地设有如此,果若所画疑蓬壶。御风来游洞庭北,此境突兀眼前出。荆门之外天下稀。翻思画图才仿佛。山根寒源月一泓,细流循沼曲折分。天光倒影写晴碧,对此洗我潇洒心。云木枕崖影湿翠,金莲铺镜葩在水。流觞自是模兰亭,山阴今日那得尔。

绿发忆新梳,君前侍玉壶。相随五色凤,飞止帝宫梧。凤时入紫烟,一举万羽趋。乘风恣敖盪,众首倾云衢。帝既天上行,留凤不与俱。铩翮下永巷,髡鬄编钳徒。赭衣舂且歌,北望鸑呼。凛凛赤喙鸩,一杯死其鹐。凤亦饮瘖药,鞠域支体殊。娥姁岂不仁,幸此全贱躯。归来南山下,秋风裂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灵峰可度难,昔闻枕中书。天池在其巅,每出青芙蕖。湛如玉女盆,云影含夕虚。人静时饮鹿,水寒不生鱼。我来属始春,石壁烟霞舒。滟滟月出后,泠泠雪销余。再泛知神清,一酌欣虑除。何当逐流花,遂造仙人居。

溥绥圣泽浙江湄,风转行宫赤羽旗。责己但书农本诏,乘春岂有宴游诗。

小圃漫经营,栽培抵力耕。土松宜雨点,根稚怯鉏声。红果方当熟,清阴亦渐成。每来常竟日,聊得畅幽情。

彭寿殇龄共两空,幻泡缘影梦魂中。缺圆宿会长如月,飘忽浮生疾似风。修短百年先后定,贤愚千古是非同。南柯太守知人意,休问陶陶塞上翁。

鸣凤朝阳尺五天,匆匆忽过白鸥边。遥怜海内无双士,独酌人间第二泉。决去君今身似叶,赠行谁有笔如椽。老夫但祝重相见,未拟消魂赋黯然。

故剑不可收,姓名刻剑匣。瑟瑟白杨根,虚空葬金甲。

故人能爱客,秉烛会吾曹。家为朋徒罄,心缘翰墨劳。夜寒销腊酒,霜冷重绨袍。醉卧西窗下,时闻雁响高。

青山如有期,佳处故当屋。山势西南来,发冈自岷蜀。其下生伟人,自反常自缩。达观万物表,山界归一粟。

云门道价倾缁白,一去如何经书尺。乾竺宗旨超隐峰,客至不鸣斋后钟。杨岐儿孙真铁脊,二子等是僧中龙。平生我如拆韈线,老来要认本来面。忆昨二老初相知,竹炉拥衲清夜围。佛眼霜颅象懒瓒,圜悟辨口吞韩非。钟山往事无人识,我认二子因师得。楞伽一句作麽生,请问同参俱本色。

门前苔绿路无迹,窗下书昏云满楼。况是幽人本多睡,饮空小社一尊休。

故城故垒满江濆,尽是干戈旧苦辛。见此即须知帝力,生来便作太平人。

与师同月不同年,归墨归儒各自缘。想得山中无寿酒,但携茶到菊花前。

主人溪上宅,乌几屡曾凭。山直西南向,田分上下层。池鲜熟锦鲤,塘果致青菱。此去重阳近,遥岑共一登。

古来圩岸护堤防,岸岸行行种绿杨。岁久树根无寸土,绿杨走入水中央。

武库精兵接混茫,挥犀余论意何长。丹台此日归仙籍,紫极他年记道场。暂别鬓毛浑老大,再来风月愈凄凉。不须陨涕悲邻笛,亦对松筠为感伤。

画船女儿打吴歌,缥缈风烟莎接麽。却与桨声相应节,到来只是唤哥哥。

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