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三首

鸟语唤回春梦,鸡声叫出朝暾。
一段可人晴景,几家深处田村。

作品评述

《山居三首》是宋代廖行之的诗作。这首诗描述了山居生活的美好景象和宁静宜人的农村环境。

诗词的中文译文:
第一首:
鸟儿的歌声唤醒了春天的梦境,
公鸡的叫声宣告了早晨的来临。
美丽的晴天景色一派宜人,
几户人家隐藏在深处的田园村落。

第二首:
山中清晨,云雾缭绕,
温暖的阳光穿过树林照耀。
松鼠在枝头嬉戏玩耍,
野花采撷着清新的芬芳。

第三首:
山间小径蜿蜒曲折,
溪水潺潺流过石块。
青青的竹林摇曳生姿,
田园景色如画卷展开。

诗意和赏析:
《山居三首》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山居生活的美好。诗中通过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示了宁静、和谐和自然的山居环境。首先,鸟语和鸡鸣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春天的美好憧憬。其次,作者描绘了山中的云雾、阳光、松鼠和野花,营造出清新宜人的自然氛围,使人感受到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舒适。最后,诗中提到的溪流、竹林和田园村落,强调了大自然的原始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廖行之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鲜明的意象,展示了山居生活的乐趣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没有过多华丽的修饰,而是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受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整首诗给人一种宁静、舒适和恬淡的感觉,让读者在繁杂喧嚣的现实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放松。

这首诗以简约的语言展现了山居生活的美好,描绘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读者在品读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生机,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首诗以朴实的笔触传递了一种返璞归真、追求内心宁静的哲理,引发人们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和体味。

作者介绍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诗词推荐

王门激楚曲,相府西凉调。愁中换宫商,郎毋看妾笑。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危檐覆虚明,景趣清且长。曲池散涟漪,珍木含葱苍。离离荔子丹,冉冉茉莉香。有堂既足佳,无毡庸何伤。

清漳曲折逐臣居,病骨西风枕簟虚。数罢过鸿无一事,半窗槐影半窗书。

不比寻常三五夜,万家齐望清辉。烂银盘透碧琉璃。莫辞终夕看,动是隔年期。试问嫦娥还记否,玉人曾折高枝。明年此夜再圆时。阖开东府宴,身在凤凰池。

簪缨晓入凤池西,雨过重廊不踏泥。禁掖英僚初拜庆,儒林旧侣许攀携。两朝云露陪嘉宴,二纪尘埃愧旧题。四户对开参国论,风流无复羡南齐。

组绶掩衰颜,辉光里第间。晚凉经灞水,清昼入商山。行境逢花发,弹琴见鹤还。唯应理农后,乡老贺君闲。

懒慢相成拙似初,亲朋莫问近何如。居然野性成孤鹤,聊尔尘编扑蠹鱼。才比刘墙犹自短,诗如陶粟了无储。骊珠相畀知君厚,燕石轻酬笑疏。

西方龙儿口犹乳,初解驱云学行雨。纵恣群阴驾老虬,勺水蹄涔尽奔注。叶破苔黄未休滴,腻光透长狂莎色。恨无长剑一千仞,划断顽云看晴碧。

翠锁蛾眉别恨浓。罗衣初试怯春风。相思只为两西东。帘卷玉钩云淡淡,香消金鸭雨蒙蒙。此情都在不言中。

黄尘败素意,出门惬郊行。野鞠含冷焰,岩松起寒声。高山唐业崇,流水晋时清。拾薪归底用,石鼎待弥明。

木落江空又一秋。天寒几日不登楼。红绡帐里橙犹在,青琐窗深菊未收。新画阁,小书舟。篆烟熏得晚香留。只因贪伴开炉酒,恼得红儿一夜讴。

野人住处无车马,门外蓬蒿抵树高。石脚云生三伏雨,屋头松撼五更涛。田园入画真堪笑,薪水供厨只自劳。匣底豪曹苔欲满,夜来忽作老龙号。

池馆今正好,主人何寂然。白莲方出水,碧树未鸣蝉。静室宵闻磬,斋厨晚绝烟。蕃僧如共载,应不是神仙。

入台羞结舌,去国坐婴鳞。东道今行李,南宫乃故人。寒温烦见问,书劄不辞频。向日区区意,还曾扣大钧。

晚西寒雨湿黄昏,爱睡山僧已闭门。独自倚栏还独笑,男儿心事与谁论。

不见所知久,用怀何许开。百书终作恶,千里为渠来。邹鲁期程远,风霜鬓发催。不应师友地,只麽遣空回。

暖风迟日透香肌。春到柳边枝。曾见酒红潮颊,玉人初出罗帏。东坡何处,朱唇翠袖,空想芳姿。争似濡须太守,看花仍赋佳词。

地方百里身南面,翻手冷霜覆手炎。赘婿得牛庭少讼,长官斋马吏争廉。邑中丞掾阴桃李,案上文书略米盐。治状要须闻岂弟,此行端为霁威严。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棹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林碍月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