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黄充出游三首

剩欲登临强作欢,衣冠未动意先阑。
从今泉石非吾事,只借君诗细细看。

作品评述

《和黄充出游三首》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作品。这首诗共有三首,描述了与黄充一同出游的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首诗。

中文译文:
剩下的愿望登上山峰,忍不住欢乐地创作。衣冠整齐,心意早已迫不及待。从今以后,泉水和石头已经不再是我关心的事情,我只借你的诗细细品味。

诗意: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描绘了诗人与黄充一起登山游玩的情景。诗人剩下的愿望就是登上山峰,他欢乐地创作着。诗人在准备出发之前已经整理好了衣冠,内心充满了期待和兴奋。此时,他不再关心眼前的泉水和石头,而是借黄充的诗来欣赏和品味。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欢乐和期待,展示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诗歌的赞美。诗人将自己的关注点从外在景物转移到了黄充的诗歌创作上,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敬佩和欣赏。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明朗,给人以愉悦和轻松的感受。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首诗。

中文译文:
山川留得旧时情,欲寄诗篇万事争。一片白云归去后,蓝田生绿砌苔生。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对山川的眷恋和诗歌创作的渴望。山川依旧,但时间已经改变了一切。诗人渴望将自己的感情和思考寄托于诗篇之中,以此来与世界争辩和交流。描述了白云离去后留下的蓝天和绿砌苔生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山川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和自然景物的怀念之情。诗人希望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以此与世界对话和争辩。最后两句描述了白云消散后的蓝天和石砌上长满苔藓的景象,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幻和岁月的流转。整首诗意境悠远,给人以思索和沉思的空间。

最后,我们来看第三首诗。

中文译文:
绿水无穷搅翠纹,青山有限赏余韵。双峰插云遥不见,千载文章尽入君。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绿水和青山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黄充诗歌才华的推崇。绿水无穷,搅动着翠绿的涟漪,青山虽然有限,但依然可以感受到其中的余韵。双峰高插云中,遥远而不可见,但诗人相信黄充的诗歌能够将这美景描绘得入木三分。

赏析:
这首诗以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为主,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感叹和对黄充才华的赞美。诗人通过描绘绿水和青山的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诗人虽然无法亲眼看到双峰插云的景色,但相信黄充的诗歌能够将其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最后一句表达了对黄充诗歌才华的敬佩和欣赏,认为他的诗歌能够完美地表达这样的景色。整首诗意境清新,婉约而深邃,给人以美好和憧憬的感觉。

总体来说,《和黄充出游三首》这组诗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情感思考为主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向往。诗意清新明快,语言简洁明了,给人以愉悦和舒畅的感受。通过与黄充的交流和借诗来欣赏,诗人展示了对友人才华的敬佩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整组诗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让读者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与共鸣。

作者介绍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诗词推荐

记得南楼三五夜,曾听凤管昭华。尊前此际重兴嗟。素娥端有恨,烟霭等闲遮。珍重主人留客意,厌厌缓引流霞。夜闲银汉淡天涯。亭亭丹桂现,耿耿玉绳斜。

玛瑙遗基尚未斜,两京风物使人嗟。先皇月出曾游历,空见春风发落花。

太白禅师,全无伎俩。一锡飞来,占断千嶂。以中心树,建立圣像。合水和泥,根生土长。不用换骨脱胎,不须起模打样。一段真实身心,脑后圆光万丈。

舍舟从陆更间关,径仄仍荒亦未乾。棘刺近人牢闭眼,泥涂兀马紧扶鞍。茶山盗薮路程恶,麦垄人家怀抱宽。担仆舆夫尽劬瘁,病翁那得更加餐。

八月木荫薄,十叶三堕枝。人生过五十,亦已同此时。朝出东郭门,嘉树郁参差。暮出西郭门,原草已离披。南邻好台榭,北邻善歌吹。荣华忽消歇,四顾令人悲。生死与荣辱,四者乃常期。古人耻其名,没世无人知。无言鬓似霜,勿谓发如丝。耆年无一善,何殊食乳儿。

芳蓝滋匹帛,人力半天经。浸润加新气,光辉胜本青。还同冰出水,不共草为萤。翻覆依襟上,偏知造化灵。

艳歌能起关山恨,红烛偏凝寒塞情。况是池塘风雨夜,不堪丝管尽离声。

累累盘中蛤,来自海之涯。坐客初未识,食之先叹嗟。五代昔乖隔,九州如剖瓜。东南限淮海,邈不通夷华。於时北州人,食食陋莫加。鸡豚为异味,贵贱无等差。自从圣人出,天下为一家。南产错交广,西珍富◇巴。水载每连舳,陆输动盈车。溪潜细毛发,海怪雄须牙。岂惟贵公侯,闾巷

江梅有佳实,托根桃李场。桃李终不言,朝露借恩光。孤芳忌皎洁,冰雪空自香。古来和鼎实,此物升庙廊。岁月坐成晚,烟雨青已黄。得升桃李盘,以远初见尝。终然不可口,掷置官道傍。但使本根在,弃捐果何伤。

诗礼彬彬到古风,月桥人物序斋中。郑公宅畔乡仍在,马氏台前帐已空。万事可堪评夜旦,九泉终不盖英雄。只今家学方如此,犹喜先生易未东。

雨声俄混雪声乾,混泞林堂一到难。藉使玉肌无冻粟,可能独自过春寒。

君从婺女典嘉兴,我自滁阳到广陵。同被雪霜侵两鬓,独嗟官职是三丞。郡斋新养华亭鹤,乡信时逢建业僧。愿作入朝西道主,只看黄霸诏书徵。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手所以司执,所执必正事。回德谨勿持,持必为痿痺。

风露底石上岸巾愁起。月到房心天似水。乱峰清影里。此去登瀛须记。今夕道山同醉。春殿明年人共指。玉皇香案吏。

景祚有开,符三婚昊。诞毓圣神,是崇位号。星拱天隋,祗严册宝。还御慈宁,增光舜道。

我生堕贫中,欲避将安之。去年未是贫,假贷犹有辞。亲朋戒今年,相与谢往来。朝昏曷以度,半菽藜羹杯。大笑不知悔,且和渊明诗。儿曹相与语,我幸乏此才。

无量光圆不动尊,亘今亘古语奚论。普云弥布香芬馥,周行无住海幢门。

闻君奉宸诏,瑞祝疑灵岫。山水聊得游,志愿庶可就。岂无朋从俱,况此一二秀。方蕲建春陌,十刻残昼漏。初经缑氏岭,古柏尚郁茂。却过轘辕关,巨石相撑斗。夕斋礼神祠,法衮被藻绣。毕事登山椒,常服更短後。从者十数人,轻齎不为陋。是时天清阴,力气勇奔骤。云岩杳亏蔽,花草

古君子兮道诸己,道器用兮合天理。同尘还若待时生,观象不知何处起。荆丛丛袭莪丛丛,孝兮悌兮非沚中。聚应落落滴仙露,散或泠泠扬士风。风之上兮风之下,近一指兮远一马。秋水澹交无限情,夜光照乘胡为者。伊予匪谓存馀力,咏高义兮困胸臆。巴歌百字岩叶书,飞寄汪门旧知识。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