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宗禅师(一作送僧归南岳)

衡阳到却十三春,行脚同来有几人。
老大又思归岳里,当时来漆祖师身。

作品评述

《送宗禅师(一作送僧归南岳)》是唐代周贺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衡阳到却十三春,
行脚同来有几人。
老大又思归岳里,
当时来漆祖师身。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周贺送别宗禅师(或僧归南岳)的情景。诗人提到自己与宗禅师一起旅行了十三个春天,同行的人有几个并没有具体提及。诗人表示自己年纪大了,开始思念家乡的南岳山,当初来到这里是为了拜访漆祖师。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周贺对宗禅师的告别之情和对自己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词情感深沉而朴实,通过简短的文字,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首先,诗人提到与宗禅师一同旅行了十三个春天,暗示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相互陪伴的时间。行脚同来有几人,虽然没有具体交代,但可以想象他们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同踏上了旅途。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年纪渐长,思念家乡的情感。老大又思归岳里,意味着他对南岳山的思念之情再次涌上心头。南岳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岳阳市的象征,被视为道教的圣地。诗人在旅途中对南岳山的思念,表明了他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最后,诗人提到当初来到这里是为了拜访漆祖师。漆祖师指的是岳阳楼的建造者范仲淹,他是宋代的文学家、军事家和政治家。诗人的言辞中透露出对漆祖师的敬仰和对他所代表的精神的赞颂。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离别、思乡和对先贤的敬仰之情。通过对离别和思念的描绘,诗人周贺使读者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家乡和文化传统的热爱与敬重。

诗词推荐

涌醴泉,降甘露。上下升降,不曾停住。得自然、滋润三田,紫灵芝敷布。善芽生,慧苗吐。泼焰焰兮,晃摇琼路。便化为、一粒神珠,指蓬

布叶敷条翠作围,自生芒刺护裳衣。莫嫌野兴难拘束,只伴春风亦见几。

草草蛩吟噎。暗柳萤飞灭。空庭雨过,西风紧,飘黄叶。卷书帷寂静,对此伤离别。重感叹、中秋数日又圆月。沙觜樯竿上,淮水阔。有飞凫客,词珠玉,气冰雪。且莫教皓月,照影惊华发。问几时、清尊夜景共佳节。

旧寺长桐孙,朝天是圣恩。谢公诗更老,萧傅道方尊。白法知深得,苍生要重论。若为将此望,心地向空门。

呼白新夸好手身,望尘星散渔阳滨。亦知赌胜轻七尺,不是金盘一掷人。

[黄钟为角]惟大明尊,实首三辰。功赫庶物,光被广轮。几方索乡,咸秩群神。灵游来下,户此明福。

风又雨。墙外落红无数。人不归来春不住。佳期还已误。细细一团愁绪。薄幸疏狂何处。化作去声青鸾飞得去。问天天亦许。

神仙台阁干霄汉,秀出奇峰压巨鳌。云母屏开图画古,水晶帘挂洞门高。桃林春光飞红雪,松谷风生响翠涛。跨鹤仙人归去晚,露华凉沁五云袍。

初八月,半镜上青霄。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春眠足,画楼十二屏山六。屏山六。柔波不断,远峰难续。庭前种尽相思木,机中织就相思曲。相思曲,看朱成碧,视丹如绿。

时泰亦高眠,人皆谓不然。穷经休望辟,饵术止期仙。彭蠡波涵月,炉峰雪照天。常闻风雨夜,到晓在渔船。

履艮斯绳,居中体正。龙运垂祉,昭符启圣。式事严禋,聿怀嘉庆。惟帝永锡,时皇休命。

团团岩中桂,移根篱舍间。秋风一披拂,袅袅天香寒。对此径须饮,把酒酬西山。浩歌何穷已,宁必素与蛮。

从来年少怯春寒,老大那堪行路难。已去邮亭重下马,少须朝日暖征鞍。

一番海角凄凉梦,却到长安。翠帐犀帘。依旧屏斜十二山。玉人为我调琴瑟,颦黛低鬟。云散香残。风雨蛮溪半夜寒。

百舌在墙头,其子在墙根。飞飞拾虫蚁,哺之何殷勤。

或堪时序苦侵寻,留滞谁知此日心。万事转头如堕甑,忘怀未得是微吟。

长安市中多美酒,一斗财当三百钱。堪笑书生消几许,有钱十万醉经年。

一声画角日四曛。催促掩朱门。不堪更倚危阑,肠断已消魂。年渐晚,雁空频。问无因。思心欲碎,愁泪难收,又是黄昏。

西湖卜隐为诗忙,吟到梅花字字香。鹤不归来山寂寂,梅边闲咏月黄昏。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