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修孺留别二首

十年流落敢言归,鱼鸟江湖只自知。
岂意青天扫云雾,尽呼黄发寄安危。
风流吾子真前辈,人物他年记一时。
我欲折繻留此老,缁衣谁作好贤诗。
此生别袖几回麾,梦里黄州空自疑。
何处青山不堪老,当年明月巧相随。
穷通等是思家意,衰病难堪送客悲。
好去江鱼煮江水,剑南归路有姜诗。

作品评述

《次韵李修孺留别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十年流落敢言归,
鱼鸟江湖只自知。
岂意青天扫云雾,
尽呼黄发寄安危。

风流吾子真前辈,
人物他年记一时。
我欲折繻留此老,
缁衣谁作好贤诗。

此生别袖几回麾,
梦里黄州空自疑。
何处青山不堪老,
当年明月巧相随。

穷通等是思家意,
衰病难堪送客悲。
好去江鱼煮江水,
剑南归路有姜诗。

译文:
经历了十年的流浪,我敢说话了,我要回去了。
鱼和鸟只有在江湖中自己知道自己的身份。
没想到苍天会扫清云雾,
老人们都呼叫着黄发,寄托安危。

风华出众的你真是前辈,
只能在后人的记忆中留名片刻。
我想拿起绣帷留下这位老人,
谁会才华出众地写好贤良的诗呢?

这一生别离袖子摆动了几次,
梦中的黄州让我自我怀疑。
何处的青山不堪老去,
当年的明月巧妙地相随。

贫穷和富裕都是思念家的愿望,
衰弱和疾病难以忍受送客的悲伤。
我愿去煮江水中的江鱼,
剑南归路上有能写出才华横溢的姜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苏轼的离别之情和对过去岁月的回忆。诗人在流浪十年后,终于敢于回归故土,并感叹自己像鱼和鸟一样只有自己明白自己的江湖身份。他惊讶地发现苍天竟然扫清了云雾,老人们都已经白发苍苍,托付着安危。诗人赞美了一位风华出众的前辈,并表示这样的人物只能在后人的记忆中留存片刻。他表达了自己留下老人的愿望,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有才华的人继续写好贤良的诗歌。

诗人在诗中也表达了对别离的感慨和对岁月变迁的思考。他描述了多次别离后的心情和梦中的黄州让他自我怀疑。他感叹青山无处不堪老去,而当年的明月却巧妙地伴随着他。诗人认为贫穷和富裕都是思念家的愿望,而衰弱和疾病使得送别变得更加悲伤。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愿意去煮江水中的江鱼,暗示他将踏上剑南归路,期待能够在那里遇到有才华的人,并听到他们写出的好的,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分析:

这首诗词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苏轼的离别之情和对过去岁月的回忆。诗人经历了十年的流浪,勇敢地决定归乡,敢于表达自己的言论。他提到自己在江湖中如鱼鸟般,只有自己明了自己的身份和经历。诗人惊讶地发现苍天竟然扫清了云雾,老人们都已经白发苍苍,托付着安危,这让他感慨万分。

诗中提到了一位风流出众的前辈,诗人称赞他的才华和人物魅力,但他也表达了这样的人物只能在后人的记忆中留存片刻的遗憾。诗人希望能够留下这位老人,让他继续写出优秀的贤良诗歌,但他也自问:究竟谁能写出像他一样出色的诗呢?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别离的感慨和对岁月变迁的思考。他描述了多次别离后的心情,梦中的黄州让他自我怀疑。诗人感慨青山无处不堪老去,而当年的明月却巧妙地伴随着他。他认为贫穷和富裕都是思念家乡的意愿,而衰病让送别变得更加悲伤。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愿意去煮江水中的江鱼,这是一种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和对归乡之路的期待。他提到剑南归路上有姜诗,暗示他将踏上归乡之路,希望在那里能够遇到有才华的人,听到他们写出的优秀诗歌。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归乡和离别的复杂情感,以及对过往岁月和人物的回忆和思考。诗人通过自述和抒发内心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与读者分享,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感悟和才情。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木落霜清秋色霁。菊苞渐吐金英碎。佳节不随东去水。谁得会。黄花开日重阳至。三径旧栽烟水外。故园凝望空流泪。香色向人如有意。挼落蕊。金尊满满从教醉。

北渚有狂士,病卧忘四时。绿暗知春晚,叶落识秋期。西风日已高,凝露方自兹。独有岁寒心,不负流水知。

魏佛狸,饮泗水,黄金甲身铁马箠。睥睨山川俯画地,画作西方佛名字。卷舒三军如使指,奔驰万夫凿山觜。云中孤月妙无比,青莲湛然俯下视。击钲卷箠抽行营,北徐府中军吏喜。度僧筑室依云烟,俯窥城郭众山底。兴亡一瞬五百年,细草荒榛没孤垒。

高陵者,吴武烈皇帝所葬,在今平江盘门外三里。其妻吴夫人,子长沙桓王,皆附焉。至正廿三年冬十一月,熊与同郡沈征君伯熙父访之。征君因言:“余向曾过此,闻父老言地属沙湖金氏墓,上有木如虬龙然,每阴雨,若鬼物操舟荡漾之状。人或逐之,不见。寻伐树掘地,得金船长二尺许

京洛倦游后,江南感慨多。壮怀伤岁月,醉眼小山河。无路通谈说,穷年谩揣摩。知音如有遇,终采击辕歌。

帝里谁无宅,青山只属君。闲窗连竹色,幽砌上苔文。远近高低树,东西南北云。朝朝常独见,免被四邻分。

水木谁家宅,门高占地宽。悬鱼挂青甃,行马护朱栏。春榭笼烟暖,秋庭锁月寒。松胶黏琥珀,筠粉扑琅玕.试问池台主,多为将相官。终身不曾到,唯展宅图看。

老分符竹发疏疏,手把南徐一纸书。端恨相望隔函谷,故应时展凤林图。

眼前无奈蜀葵何,浅紫深红数百窠。能共牡丹争几许,得人嫌处只缘多。

旅锁倾城慰寂寥,诗篇到眼见贤劳。三年鸾凤风声好,万里骅骝地步高。

花稀让林稠,苗疎与田远。共欣永日宽,更笑余寒褊。穷阎多乐事,粲粲翠幄展。惜君盍少假,忽泛江流缅。三年纲纪地,一意圭玉琬。臞儒道义深,傲吏威棱浅。山鞋蜡已就,画笔枯未吮。不上雁荡峰,何由寄高蹇。

火伞朱旗总叱开,新凉稍自白苹回。世人枉了嗔风伯,到底烦渠送雨来。

旧擢庚寅第,新题甲子篇。老来诸事废,归去此身全。烟树藏溪馆,霜禾被石田。鉴湖求一曲,吾计尚茫然。

金带重,紫袍宽。到头不似羽衣闲。君王若许供香火,神武门前早挂冠。

春来日渐赊,琴酒逐年华。欲向文通径,先游武子家。池碧新流满,岩红落照斜。兴阑情未尽,步步惜风花。

万态千端一瞬中,沁园芜没伫秋风。夜警池塘冷,蝙蝠昼飞楼阁空。粉貌早闻残洛市,箫声犹自傍秦宫。今朝陌上相非者,曾此歌钟几醉同。

山无凤皇飞,洞有仙人迹。蝙蝠大如鸦,莓苔遍上屐。自惭无道骨,安问缘云客。

来日一身,携粮负薪。道长食尽,苦口焦唇。今日醉饱,乐过千春。仙人相存,诱我远学。海凌三山,陆憩五岳。乘龙天飞,目瞻两角。授以仙药,金丹满握。蟪蛄蒙恩,深愧短促。思填东海,强衔一木。道重天地,轩师广成。蝉翼九五,以求长生。下士大笑,如苍蝇声。

生涯未办阔疏酒,书册相携检点梅。过眼事真如堕甑,向人口合且衔枚。昨窥古镜十分瘦,病起晴窗一砚埃。举世好竽吾好瑟,故人犹索写诗来。

杏花窗底人中酒。花与人相守。帘衣不肯护春寒。一声娇嚏两眉攒。拥衾眠。明朝又有秋千约。恐未堪梳掠。倩谁传语画楼风。略吹丝雨湿春红。绊游踪。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