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湖亭

古寺萧萧愁思浓,槛荷高下望秋风。
一尘不到真幽处,万象都含清景中。
但见溪光来远近,略无云气碍虚空。
谁知刺史标名意,一片灵台事事通。

作品评述

《鉴湖亭》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李翔。诗中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古寺景象,流露出思绪纷扰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

诗词中的中文译文如下:
古寺萧萧愁思浓,
凭栏高望荷叶飘。
一尘不到幽谷处,
万象皆呈明净中。
溪光远近皆可见,
虚空无云映碧蓝。
谁知刺史有担当,
灵台通事皆如领。

诗中的意境主要集中在一个古寺之思,古寺萧萧,表现出一种寂寥萧条的景象,同时也彰显了诗人内心的愁思之情。诗人站在高处,望着槛栏下飘动的荷叶,凝望着秋风吹拂的景象,将思绪融入其中。

“一尘不到真幽处,万象都含清景中。”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离世俗尘嚣的追求,诗人认为真正的幽静之处是不被尘世的纷扰所侵扰的。而万物的各种景象都在清澈的心境中展现出明净的状态。

接下来的两句“但见溪光来远近,略无云气碍虚空。”以自然景物溪光为切入点,表现出自然之美无处不在,连虚空都没有任何云气的遮挡,清澈明净。这也可理解为诗人希望自己的内心也能达到如此的纯净与通透。

最后两句“谁知刺史标名意,一片灵台事事通。”则表示刺史具有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品德,能够全面通达世间万事,充满智慧和洞察力。

整首诗通过具体而细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思和寂静之美。诗人借古寺、荷叶、秋风等自然景物的描绘,映衬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并展示了对于纯净和通透心境的追求。同时,诗人也通过“刺史”这一形象,表达了对卓越才干和智慧的向往与赞美。整个诗词洋溢着一种寂静、纯净的美感,给人以沉静和思考的空间。

诗词推荐

攻玉为方盘,可据以饮食。又可安文枰,两仙相对奕。簿书应接罢,胥不留踪迹。散步到其间,如临苍山壁。下有清冷波,滟滟欲侵席。坐兼仁智乐,岂独烦襟释。长沙春正妍,樽酒会嘉客。好事清河翁,题名刻之石。

天寒岁律今峥嵘,御街钟鼓天初明。近臣日报君颜喜,问寝慈宁圣主情。万年泄泄融融乐,此事无与凡公卿。父老问某何臻此,天子用孝公用诚。向来瞻云一万里,雁书不到江南城。初决和戎盖公策,来归驺驭人欢迎。九重日奉天下养,禁苑蟠桃春自生。当时若用他人说,至今未见风尘清。

我来衡山下,古梵见老柏。森然星野分,亶有神明力。风霜饱更练,雨露富培埴。岳灵共长久,造化与消息。本盛柯叶茂,夫岂一朝积。中断寻复续,生意仁一脉。亦由功万世,何止祚四百。五子叹将否,一旅少康出。此殆皇天意,仿佛留禹迹。倚为赤帝佐,正此苍官色。存古追蠡在,比休

缥缈蛟龙宅,风雷隔杳冥。人家多面水,岛屿若浮萍。煮海盐烟黑,淘沙铁气腥。停骖方问俗,渔唱起前汀。

亭亭风露拥川坻,天放娇娆岂自知。一舸超然他日事,故应将尔当西施。

荷衰菊老柳微黄,蝶舞风林叶共狂。阆苑无花留不住,飞来学做小春忙。

葛裙蒲履帽乌纱,迤逦乘凉到水崖。数寺晚钟声未歇,满身明月看荷花。

暮境侵寻岁月遒,齿摇发脱又经秋。此身要是归衰谢,外物何须更固留。皁白从来憎了了,登临且复送悠悠。嗣宗痛饮图南睡,万身输君此一筹。

眼前列杻械,熊挂玄蛇吼。夜看丰城气,朝光入甕牖。

暮程闻潦涨,投宿取村斜。凉借保方雨,香来隔浦花。翁分区种粒,妇进圃抽芽。官驿应无此,通宵梦亦佳。

诸将驱驰尺寸功,先生来此坐清风。汉家天地间身外,严濑烟波落照中。片石粼粼年岁晚,一丝袅袅利名空。笑余亦是垂纶客,欲借台前系短篷。

汉苑花何处,唐陵柏已空。相逢大堤柳,令我忆苏公。

溅溅溪水石磷磷,两岸山花野草春。流去前滩何处问,未应皆是酌泉人。

门外绮罗如绣。堂上华灯如昼。领略一番春,共醉连宵歌酒。今后。今后。如此遨头少有。

岁晚梅花未经眼,自嗟枉作近南官。忽来数朵惊初识,已是先生觅句残。

真僧相劝外浮华,万法无常可叹嗟。但试寻思阶下树,何人种此我看花。

曾对君王已放还,何须当道把渔竿。使轺将宿人将避,拗折渔竿趕入山。

炊烟万井着僧居,人在康衢画不如。寄语偃溪崖淡墨,图中添我一柴车。

详观凌世务。屯险多忧虞。施报更相市。大道匿不舒。夷路值枳棘。安步将焉如。权智相倾夺。名位不可居。鸾凤避罻罗。远托昆仑墟。庄周悼灵龟。越稷畏王舆。至人存诸己。隐璞乐玄虚。功名何足殉。乃欲列简书。所好亮若兹。杨氏叹交衢。去去从所志。敢谢道不俱。

年事半七十,躬耕吾本谋。读书讵云然,乃与世为雠。维我先人庐,雨风行蜗牛。假此以适我,得无岁云周。永怀鹊有巢,宁久居夫鸠。食饮所不忘,归焉买林丘。进退孰我能,万间子无由。愧子抚我厚,感子非肴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