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元年章献明肃皇太后朝会十五首

尧母之圣,放勋为子。
同心协谋,柔远能迩。
以德康俗,以文兴治。
斯焉象功,罔不昭济。

作品评述

《明道元年章献明肃皇太后朝会十五首》是一首隋代的诗词,作者佚名。这首诗描绘了明肃皇太后朝会的盛况,表达了尧母圣明的品质和放勋之子的贤能。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明道元年,章献明肃皇太后朝会,共有十五首诗。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明肃皇太后的朝会盛况,表达了尧母圣明的品质以及放勋之子的才能。诗人通过歌颂太后的德行以及她与放勋息息相关的默契合作,强调了德行能够使人民安康,文化能够推动治理。这样的成就无不昭示着功德昌盛,对国家的裨益无所不及。

赏析:
这首诗以朝会为背景,表达了明肃皇太后的崇高品质和放勋为子的贤能。诗中提到太后圣明的母亲尧,以及放勋所表现出的同心协谋、柔远能迩的特质。诗人通过对太后和放勋的赞美,传达了他们对道德与治理的重视。

诗中的“以德康俗,以文兴治”表达了太后和放勋的治理理念。他们注重德行的培养,以此影响百姓的风俗习惯,使社会安定繁荣。同时,他们也注重文化的兴盛,认为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国家的治理和进步。

诗人以“斯焉象功,罔不昭济”作为结尾,强调太后和放勋的功德昌盛,对国家的裨益无所不及。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太后和放勋的崇敬之情,也体现了他对隋代政治繁荣的期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夸赞太后和放勋的圣明与贤能,表达了对道德与文化重要性的思考,以及对治理兴盛的期望。它展示了隋代社会的政治风貌和价值观念,是一首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诗词作品。

作者介绍

佚名,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诗词推荐

长随书与棋,贫亦久藏之。碧玉琢为轸,黄金拍作徽。典多因待客,弹少为求知。近日僮奴恶,须防煮鹤时。

紫兰淅淅光风转,绿叶阴阴禁苑凉。天子万机多暇日,喜逢嘉节奉瑶觞。

苍生未苏息,谁与任安危。腾蹋里千里,栖迟尚一枝。谩劳男子志,空忆太平时。读罢君诗句,愁端愈上眉。

住近沈香浦,门前蕙草春。鸳鸯飞下柘枝新。见弄青梅初著、翠罗裙。怕唤拈歌扇,嫌催上舞茵。几时微步不生尘。来作维摩方丈、散花人。

槐叶初生如鼠目,蜗牛绿树荫新绿。冯轩高吟坐虎皮,一扫顿令千兔秃。墨池之鱼曾化龙,三尺青蛇在袖中。失马休嗟塞上翁,忘羊歧路迷西东。沐猴而冠良足耻,五百斗鸡同梦死。狗监明当荐上林,牧猪江揖商丘子。

水中金,冲牛斗。玉锁金关,护法灵童守。赤水丹台龙虎走。万象森罗,勃勃投珠口。饮灵源,明火候。太乙炉开,丹熟神光透。浮名浮利终不久。下手速修。穷取无中有。

内顾何曾足肝胆,论交晚乃得髯翁。不观器识才终隐,即较文词势已雄。逃酒人随霜阵北,谈兵心逐海潮东。飞光自抚将三十,山简生来忧患中。

一种梅生禅老家,屋檐古干恣鼓斜。诗人莫讶深红色,可胜寻常桃杏花。

城下汉江流,沧波照鬓秋。山川包楚塞,风物似荆州。试听清砧发,何如画角愁。遥知绝戎笔,水味有槎头。

甫听祥琴御,遄瞻瑞节荣。许朝丹阙去,指奉板舆行。松柳馀哀切,膏肓一梦成。意长身未老,何事了平一。

复幕重帘十二楼。而今尘土是西州。香云已失金钿翠,小景犹残画扇秋。天也老,水空流。春山供得几多愁。桃花一簇开无主,尽著风吹雨打

蠹简鑽研眼欲穿,读书何似夏侯玄。文传可使纸增价,酒尽何妨尊屡眠。唾落成珠皆至宝,笔耕有粟胜良田。席珍尽足埯时聘,经史何劳手更编。

知有之人不出头,涅槃光裹度春秋。一条水牯金穿鼻,万劫逍遥得自由。

久不作诗诗律废,时须饮酒酒皆悭。翠微云外宣平宅,一棹归欤隐此山。

苍梧城北系龙洲,水接南天日夕流。冰井鳄池春草合,火山蛟室夜光浮。千家竹屋临沙觜,万斛江船下石头。伏枕梦回霄汉远,珮声犹在凤凰楼。

君笑吾痴绝,吾知自不痴。远游陪胜士,归橐有新诗。笑觉山途近,寒因酒力迟。相从畏嘲谑,别後复怀思。

四时不皆雪,陆居本非巢。高人兴寄远,表此一把茅。吾非二祖可,夜立寒齐腰。吾非鸟窠师,结庐真树梢。白日照我心,不以见晛消。两脚踏实地,风雨无漂摇。作诗穷益工,寒瘦逼岛郊。落笔句惊人,不复寻推敲。客至不问谁,淡若君子交。直气干霄上,下视鄙斗筲。富贵顷刻花,谁能

翻手可覆手,曲身成直身。

从横才业耸青冥,出处三朝重老成。南就金城几万里,东归戎节拥千兵。书从禹穴探应古,诗想鸡林购得名。莫醉故园风月久,壶浆父老已来迎。

峨峨海中山,十二楼五城。仙人驷玉虬,径上凌紫清。中道忽回薄,珪符下玉京。彤幨曜白日,锦舆上头行。扶桑揽余辔,缓步宽作程。世间行己地,端亦胜蓬瀛。谁乎低着身,哑咤闻新莺。何如携令名,归以见母兄。用世无小大,千里亦民氓。少施五夸手,竚录屏风名。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