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慧则法师归上都因呈广宣上人

昨日东林看讲时,都人象马蹋琉璃。
雪山童子应前世,金粟如来是本师。
一锡言归九城路,三衣曾拂万年枝。
休公久别如相问,楚客逢秋心更悲。

作品评述

诗词《送慧则法师归上都因呈广宣上人》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昨日在东林听法师讲经时,城中的人们像马一样践踏着美丽的琉璃。雪山上的童子是前世的化身,金粟如来则是本师。我送法师离去,他将穿越九个城市的道路,他曾经的三层衣服在万年树枝上飘动过。久别之后,我和休公相逢,彷佛是旧交重聚,但是我是个楚地的客人,逢着秋天,心情更加悲伤。

诗意:
这首诗词是刘禹锡送别法师的作品。法师慧则离去回到上都,刘禹锡在诗中表达了对法师的思念和祝愿。诗人通过描绘都城人们践踏琉璃的形象,暗示人们尊佛信教的失去和忽视。诗人将法师与雪山童子、金粟如来联系起来,表现出法师的高尚品质和卓越境界。最后,诗人表达了与休公重逢的喜悦和与楚地客人的凄凉之感。

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法师的场景为背景,通过对细节的描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诗中使用了对比手法,将人们践踏琉璃与法师的高尚形象形成鲜明对照。通过对法师的描述和联想,诗人给人以对法师的景仰和推崇之感。而最后的离别和凄凉之感则增加了整首诗的情感色彩,使读者产生共鸣。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法师的赞美和思念之情,同时又以对比的手法展示出人们对佛教的忽视和遗忘。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将读者带入了法师离去的情景,给人以思考和反思。整首诗词意境高远,诗人在送别法师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教和信仰的热爱和关注。

作者介绍

刘禹锡,博通子史百家,精于医,有《传信方》二卷(《宋史·艺文志》六),已佚。事见《过庭录》。

诗词推荐

山头分下一泓清,石甃团团瞰小亭。身在赤城名绛阙,至今潭影照郎星。

迢递经恒野,崎岖薄井陉。晚风吹雨过,山色入云青。车路愁方轨,旗亭可建瓴。太行真地险,拟勒北山铭。

梦蚁浪多忧,隙驹如许遒。凄凉一霜早,黄落万山秋。得失古青简,漂零予白头。不因多病过,始觉此生浮。

晴郊漠漠翠烟浮,乘兴闲登棘下骝。风色斗回成凛冽,却添貂帽拥驼裘。

袁曹相与隔王路,四世三公恩海深。当时惟有管宁是,谩对黄河叹此心。

昆阳市上美人家,饮酒曾停过客车。万里相思不相见,东风吹尽蜜檀花。

灵矶盘礴兮溜奔错漱,冷风兮镇冥壑。研苔滋兮泉珠洁,一饮一憩兮气想灭。磷涟清淬兮涤烦矶,灵仙境兮仁智归。中有琴兮徽以玉,峨峨汤汤兮弹此曲,寄声知音兮同所欲。

公斋一到人非旧,诗板重寻墨尚新。

读书听雨过三更,定是明朝又不晴。就枕未鼾饥鼠出,掀书舐砚上灯檠。

玉币牲牷分荐享,羽旄干戚递成容。一德惟宁两仪泰,三材保合四时邕。

云峰顶上玉仙家,误入修廊一迳斜。夜半月寒风力劲,满山松影走龙蛇。

静坐取片时,妄想自家知。心口两不同,修行不透机。明朝与后日,作个野狐狸。困果全不落,百丈一言迷。

陟屺今将老,扶床昔未行。旨甘无所展,朱紫不为荣。里巷传呼入,比邻失涕惊。方知贯金石,何以易精诚。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火裹生莲终不坏,念念劳生不自在。彼既丈夫我亦然,舍短从长无罣碍。

出自蓟门行,行行望天北。何处愁杀人,黑风走沙石。华裾者谁子,意气万人敌。金鞍鞁白马,马奋飞虎生翼。书生尔何为,不草相如檄。徒有经济心,壮年已斑白。

圣治尊儒术,贤才翼帝躬。立朝防触豸,行路避乘骢。复道河南去,先愁冀北空。激扬元自任,出处岂谋同?地绝看持节,天长惜转蓬。绣衣今日把,尺素几时通?别酒花开里,征帆木落中。蓟门县夜月,梁苑度秋风。古县藤萝碧,霜林果蓏红。咨询行每遍,闲暇赋能工。白日明高岳,黄河

千金难买是乡邻,恩意相欢即至亲。年若少时宜敬老,家才足后合怜贫。

江帆去去可肠断,千古万古越王台。埽空黄叶晚风定,飞尽碧天晴鸟回。半生无成坐笔砚,万事不理问樽罍。年年看梅今白首,已矣英雄留七哀。

归来脱帽但苍华,一段风流属外家。犹有故时从事在,银钩仍落小流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