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头寺愿上人院古松下有小松,裁毫末新生,

皇甫冉
细草亦全高,秋毫乍堪比。
及至干霄日,何人复居此。

作品评述

诗词:《台头寺愿上人院古松下有小松,裁毫末新生》

皇甫冉细草亦全高,
秋毫乍堪比。
及至干霄日,
何人复居此。

中文译文:
台头寺中,愿上人院的古松下面有一棵小松树,
修剪过的枝叶焕然一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唐代补阙同赋所作,描述了台头寺中一棵古松树下的小松树。首先,作者用“细草亦全高”来形容小松树的身形,意味着即使是细小的松树也有自己的威严和高度。然后,作者用“秋毫乍堪比”来比喻小松树修剪得整齐干净,就像秋天人们修剪整齐的头发一样。这里的“秋毫”指的是头发中最细小的毛发,用以强调修剪的精细和细致。

接下来的两句是作者的寓意所在。作者写到“及至干霄日”,表达了对日月运行的时间流逝的感叹。在时间的推移下,人们的生命也在不断流转。最后一句“何人复居此”,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能够长久居住在这样一个美丽地方的羡慕和向往。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对于人们能够在这个繁忙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宁静之地的渴望。

整首诗词通过描写寺庙中的松树,表达了对于宁静和永恒之美的追求。作者以松树为象征,意味着坚韧和长寿,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于修身养性、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诗词表达了对于人世间繁杂纷扰的厌倦,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超脱。

总之,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寓意深远的意象,揭示了作者对于内心宁静和超脱的向往,以及对于人生短暂和时光流转的思考。它呈现了唐代文人追求心灵净化和永恒之美的情感和理想。

诗词推荐

佣贩人人有阖庐,借居如我绝无娱。书无厚禄庸何叹,赖尔诗能数起予。

昔年爱笑蚕家妇,今日辛勤自养蚕。仍道不愁罗与绮,女郎初解织桑篮。

赤手取鱼如拾块,布网鸣舷攻腹背。岂知激浊与清流,恐惧骈头牵翠带。居士仁心到鱼鸟,会有微生化余鱠。宁容网目漏吞舟,谁能烹鲜作苛碎。我亦江湖钓竿手,误逐轻车从下濑。生当得意落鸥边,何用封侯堕鸢外。不如此鱼今得所,置身暗与神明会。径须作记戒鲸鲵,防有任公钓东海。

寂寂旧桑田,谁家女得仙。应无鸡犬在,空有子孙传。古木花犹发,荒台路未迁。暮来云一片,疑是欲归年。

曾到家山里许看,星河濯月霁天寒。个时失却娘生口,始信从来鼻孔宽。

鹿门山上寺,突兀尽无尘。到此修行者,应非取次人。鸟过惊石磬,日出碍金身。何计生烦恼,虚空是四邻。

李渤读书处,乃在栖贤谷。何年作招提,来寻惬幽独。僧舍如蜂房,高下傅山麓。云来汉阳峰,时就檐下宿。古寺无所有,修竹间乔木。野衲喜客来。欣然设茗粥。便欲置草堂,岩栖于此卜。

风回荔萝香,意与尘气别。杳杳云际钟,皎皎松上月。触焉感幽处,蜡屐俟明发。

未得霜晴未是晴,霜晴无复点云生。鹭鹚不遣鱼惊散,移脚惟愁水作声。

梦寐曲江矶,矶头隐墅扉。朝筇惊鹭起,暮履看渔归。志士泣兰芷,高人甘蕨薇。怅予非所事,乐尔谢尘鞿。

含娇含笑,宿翠残红窈窕。鬓如蝉,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雪胸鸾镜里,琪树凤楼前。寄语青娥伴,早求仙。霞帔云发,钿镜仙容似雪。画愁眉,遮语回轻扇,含羞下绣帏玉楼相望久,花洞恨来迟。早晚乘鸾去,莫相遗。

[函钟为宫]五祀之本,社稷有严。芟柞伊始,夫敢不虔。吉日惟世,式荐豆笾。神其来格,用介有年。

天浮月景水浮天,路绕山头树绕烟。船小小行人意适,藕花新索酒杯传。

解绂归来早,亭开一水分。溪山知有主,鸥鹭得为群。秫熟先充酿,心闲欲化云。蒐裘终老地,非是傲征君。

名花八叶嫩黄金,色照书窗透竹林。无奈美人闲把嗅,直疑檀口印中心。

自是去凶明国是,毋轻函首启戎奸。

蜡屐终朝践石苔,飞鸢不动绝尘埃。片云忽作人间雨,尽道灵山应祷来。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云雨一萧散,悠悠关复河。俱从泛舟役,近隔洞庭波。楚水去不尽,秋风今又过。无因得相见,却恨寄书多。

薝卜林中黄土堆,罗襦绣黛已成灰。芳魂虽死人不怕,蔓草逢春花自开。幡盖向风疑舞袖,镜灯临晓似妆台。吴王娇女坟相近,一片行云应往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