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曲二首

登坛临玉塞,报主荷金戈。
汉节当关重,胡笳出塞多。
气吞玄朔垒,兵洗白洋波。
休信单于款,谋穷伪请和。

作品评述

《出塞曲二首》是明代诗人任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登上高坛俯视玉门关,报答主公的金戈赐赏。
汉家的节令在关口重重,胡人的笳声出塞频繁。
豪气腾飞贯穿玄冥的边塞,士兵洗净白色浪花波涛。
不要相信单于虚假的款待,他们谋求的只是绝望中的和平。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明代时期边塞战事的景象。诗人站在高坛上俯瞰玉门关,报答主公的赏赐。他描述了汉家的军旅节令在关隘上的严谨,以及胡人的笳声频繁地从塞外传来。诗人用豪迈的语言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形容边塞士兵英勇无畏,用白色浪花洗净战场的血腥。最后,诗人告诫读者不要相信单于虚假的款待,因为他们只是想在绝望中争取一点和平。

赏析:
《出塞曲二首》是一首写边塞战事的抒情诗词。诗人以雄浑豪放的笔墨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和激烈的战争场面。他通过对汉节和胡笳的对比,展示了汉家军队的严密纪律和胡人的勇猛战斗,突出了两个文化的冲突和边塞的紧张局势。诗人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边塞的气势和紧迫感。

诗词中的"登坛临玉塞"和"报主荷金戈"表达了诗人对主公的忠诚和敬意,展现了武士的英勇和忠诚精神。"气吞玄朔垒,兵洗白洋波"描绘了边塞的浩渺和士兵们的英勇无畏。最后两句"休信单于款,谋穷伪请和"则提醒读者不要轻信敌方的和平倡议,以免陷入陷阱。

整体上,《出塞曲二首》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明代边塞战事的紧张局势和壮丽景色,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主公的忠诚和对敌人的警惕。这首诗词在形式上雄浑豪放,在情感上深沉激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推荐

圣主终朝勤万机,燕居专事养希夷。千门永书春岑寂,不用车前插竹枝。

西北楼开四望通,残霞成绮月悬弓。江村夜涨浮天水,泽国秋生动地风。高下绿苗千顷尽,新陈红粟万箱空。才微分薄忧何益,却欲回心学塞翁。

开遍寒梅萼。正东皇、排酥砌玉,幻成楼阁。十万琼琚仙女队,来趁春光游乐。向醉里、玉簪轻落。零乱不知何处去,甚人间、一夜东风恶。吹起在,画檐角。参差向晓森如削。似吴姬、妆残粉指,向人垂著。好似西园笋瘦,红锦衤朋儿乍剥。且莫遣、儿童敲却。拟办羔儿香瓮酒,唤刘叉、

盛衰日相寻,循环何曾歇。攀条揽柔荑,回首惊脱叶。绿槐阴最厚,零落今存荚。千林一枯槁,平地三尺雪。草木何足道,盈虚视新月。微阳起泉下,生意未应绝。

漫与东风作主人,栽培花草伴闲身。不辞伐竹成高架,收拾蔷薇一片春。

闻说年来更老成,清心寡欲厌纷纭。固知造物有深意,端享修龄看策勋。

去年今日凤山头,儿女团栾争劝酬。不及松江烟雨里,独搔华发一扁舟。

花前洒泪临寒食,醉里回头问夕阳。不管相思人老尽,朝朝容易下西墙。

春阴欲落雪,野气方升云。我游清颍尾,想见翠被君。古来聚散地,与子复言分。倦游安税驾,瘦田失归耘。独宿古寺中,荒鸡乱鸣群。送子以晓角,幽幽醒时闻。

风光今旦动。雪色故年残。薄夜迎新节。当垆却晚寒。奇香分细雾。石炭捣轻纨。竹叶裁衣带。梅花奠酒盘。年芳袖里出。春色黛中安。欲知迷下蔡。先将过上兰。

藜苋幽人室,丘园隐者居。一原青嶂合,万水绿阴疏。手把归田赋,腰县种树书。桑麻连轸秀,网罟人溪渔。

星渐稀,漏频转,何处轮台声怨。香阁掩,杏花红,月明杨柳风挑锦字,记情事,惟愿两心相似。收泪语,背灯眠,玉钗横枕边。春夜阑,更漏促,金烬暗挑残烛。惊梦断,锦屏深,两乡明月心闺草碧,望归客,还是不知消息。孤负我,悔怜君,告天天不闻。南浦情,红粉泪,争奈两人深意

夜月三杯色,晴荷十亩香。若教兴世念,不甚觉风凉。

书生穷无食肉相,老不能官犹崛强。一杯紫蕨江西羹,万户封侯犹未当。主人幕下三千士,谈王说伯如蜂起。日日椎鲜与击肥,厌饫腥膻饱而已。此生只愿吃此羹,坐看将军勋业成。金山乞取一片山,要看濈濈儿拳短,穷人更是知田汉。

偶驾鸡栖送客行,迢迢十里出关城。谁知小市萧条处,剩有丰年笑语声。聊借野风吹醉颊,更凭陂水濯麈缨。故庐想见春回近,邻曲家家已遍耕。

离宫路远北原斜,生死恩深不到家。云雨今归何处去,黄鹂飞上野棠花。

庭槐沐雨翻新翠。叠雪香罗初试。铃响彩旗天坠。忽报徐卿二。帘帏坐客欢声沸。脱紫须烦半臂。借问月娥知未。速长蟾宫桂。

春秧困深寒,夏穗仍愍雨。书来西江西,赤地扫瓜芋。墨数食指多,坐羞长袖舞。忧忧米如珠,南山采薇去。

雷出九地底,化为万鼓鼙。豕首柄石斧,剨然四海驰。夔{魁斗换虚}与罔象,辟除靡有遗。无私乃帝令,负雨多随之。苟能仆夷伯,何怨儿女为。

行秋遍历谷之阳,粲粲岩花竞晚芳。僧宇尽成金粟界,天风处处散天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