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呈蒋少参》
拼音和注音
tài shǐ xī tái duō zhèng zhí , zhū hóu nán guó yǒu yí xí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南国:(书)(名)指我国南部:~风情。
太史:太史tàishǐ∶官名。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参之太史。——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国有:国有guóyǒu[state-owned]为国家政府所拥有国有化土地国有铁路国有国有企业
诸侯:(名)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
正直:(形)公正刚直:~无私。[近]耿直|刚正。[反]狡猾|奸诈。
仪型:同'仪刑'。做楷模,做典范。3.楷模;典范。4.仪容。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原诗
先公棠荫留虞苑,君复薇垣启楚庭。
太史西台多正直,诸侯南国有仪型。
光开心镜惟珠海,秀作文峰是玉屏。
讲学天关遗迹在,须公更筑见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