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复教授以事待理

负俗宁能累哲人,昔贤由此致功名。
骥收盐坂车前足,琴得焦桐爨下声。
三献荆山时未识,一鸣齐鸟众方惊。
传闻下诏搜遗逸,劝讲方思用老成。

作品评述

《何复教授以事待理》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陈师道。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何复教授以事待理,
负俗宁能累哲人。
昔贤由此致功名,
骥收盐坂车前足。
琴得焦桐爨下声,
三献荆山时未识。
一鸣齐鸟众方惊,
传闻下诏搜遗逸。
劝讲方思用老成。

【中文译文】
何复教授以事待理,
背负世俗而能不累及哲人。
古代贤人通过这种待理之道获得功名,
骏马在盐坂上奔跑,马蹄迅疾。
琴音得到焦桐木所熏火的熏陶,
在荆山上三次献曲,时代并未予以认识。
一声鸣叫,鸟群惊飞,
传闻有上谕,搜寻遗世之才。
劝勉讲学,方思用老成。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何复教授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待人接物的态度面对世俗的境遇。他以深思熟虑的态度对待琐碎的事务,不受世俗之累,从而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哲人风范。

诗中提到的"负俗"意味着作者以高尚的道德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不为世俗的浮华所动摇。"累哲人"表明世俗的琐事会使智者感到疲惫,而何复教授能够从容应对。

接下来,诗人引用了历史的例子,告诉我们古代贤人通过专注于琐事而获得功名。"骥收盐坂车前足"形象地描绘了跑得极快的骏马,表达了何复教授以出众的才华和全力以赴的态度在琐事中努力。

"琴得焦桐爨下声"揭示了何复教授在琴音的演奏中受到焦桐木所熏陶的启示。焦桐木是一种珍贵的木材,用它来熏琴能赋予琴音更加深沉的韵味,象征着何复教授在琐事中能够汲取智慧。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何复教授在荆山上三次献曲,但时代并未予以认识。这表明他的才华和贡献可能被时人所忽视,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坚持和努力。

最后两句表达了何复教授的声望渐起,他的一声鸣叫引起了众人的惊叹,甚至传闻有上谕,搜寻遗世之才。这意味着他的才华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和推崇,大家开始意识到他的价值。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何复教授的待事之道和对琐事的专注,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卓越和超越平凡的境遇的思考。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将琐碎的日常事务与高尚的品德、智慧的追求相结合,展示了何复教授的卓越和与众不同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卓越和超越平凡的思考。它在描绘何复教授的同时,也呼应了人们对于追求真理、智慧和卓越的追求。通过对琐事的思考和专注,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更加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意义。

作者介绍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诗词推荐

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正见盛时犹怅望,岂堪开处已缤翻。情为世累诗千首,醉是吾乡酒一樽。杳杳艳歌春日午,出墙何处隔朱门。

逍遥我咏杳冥中,万物齐归各异同。晓解精微无所著,先从含识践真空。希夷自变刚柔理,述作纵横道不穷。剖判三才堪测度,辉华积德上玄功。

大方广佛三身具,境号华严普贤住,三千净土毛孔吞,百亿化身尘刹赴。底事眉山迹偏显,端由象法时将暮。三乘不起正信心,一线顿开方便路。将欲神变惊风目,故敛光芒归窘步。示现虽同人异见,开遮未判谁无惧。臂力遥擎妙喜来,顶光近摄清凉互。我来亲睹未曾有,方审传闻元不误。

灵砂九转炼金顽,留得丹泉在此间。明月清风谁管领,洞天福地占幽闲。岩巅雪涌金波立,石罅潮生银屋翻。句续坡仙怀古意,梅花也觉带欢颜。

秋晴得凉行,壁阅遇佳读。巳咽犹余滋,将烬忽剩馥。语妙古未多,听难今良独。追诵惜去眼,信步遑拟足。惊心一鸟鸣,隔溪两峰绿。

宋玉高吟思万重,澄澄寰宇振金风。云闲日月浮虚白,木落山川叠碎红。寥泬雁多宫漏永,河渠烟敛塞天空。侯门处处槐花□,献赋何时遇至公。

春寒料峭透纱窗,睡起晴蜂恰报衙。怪得晓来风力劲,满阶香雪落梨花。

乱竹敲风远,高松过雨凉。检书防落烬,下幕恐遗香。好月娟娟上,轻云苒苒长。端令阻佳客,不得共清觞。

少年时节,见皇州灯火,衣冠朝市。天汉桥边瞻凤辇,帘幕千家垂地。人似神仙,身游佛国,谪堕红尘里。如今憔悴,渐无往岁欢味。此夜帝里喧传,太平祥瑞,有街头人醉。更值端门新又起,楼阙千兵严卫。朝野多欢,边庭初静,歌舞方腾沸。良宵好景,异时多少遗事。

香炉峰下异香风,长忆幽芳梦寐通。渴雨旋倾茶作碗,护霜新织翠成笼。丹青点缀琼瑶上,兰麝飞浮锦绣中。花品曏来谁第一,似挼玉蕊间鞓红。

士生万里合鹏抟,憔悴青衫且自宽。薄禄及亲虽共喜,远途将父亦诚难。关山可厌风麈恶,蓬荜应思菽水欢。只道耄年心似铁,诗成也作鼻辛酸。

一囊书重百余斤,邮吏宁知去计贫。莫讶偏吟望乡句,明朝便见岭南人。

送客沙头落日催,遥看重阁更同来。清尊与闷都倾尽,倦马和诗总勒回。憔悴远游悲骑省,豪华前事记章台。归时灯火参差晚,自脱征衣拂帽埃。

梦觉真同鹿覆蕉,相君脱屣自参寥。颜红底事发先白,室迩何妨人自遥。狂似次公应未怪,醉推东阁不须招。援毫欲作衣冠表,盛事终当继八萧。(唐萧氏自瑀及遘八宰相。)闭户端居念独深,小轩朱槛忆同临。燎须谁识英公意,(英公为其姊作粥,燎须,曰:吾与姊皆老矣,能几进粥。)

三秋不见每惓惓,握手山林复怅然。後会敢期黄考日,相看且度白鸡年。畏途石栈王尊驭,荣路金门祖逖鞭。一代官仪新藻拂,得瞻宸宇想留连。

巧匠斲山取山骨,媪神拱手不敢惜。因隆作防洼作池,以金为声玉为质。藉以绨衣便契携,置之乌皮长拂拭。忆昨随计西入关,太学三年同寝食。晨昏缀缉困蝇头,岁月磨研取鸡肋。时来偶题千佛经,吾自无功子何得。只今懒慢大可笑,身外了然无一物。经时不脱管城帽,子宜不赐汤沐邑。

渼陂寒水碧溶溶,野客江僧望不穷。更值晚来风雨歇,终南一半浸波中。

洋洋降临,肃肃布列。熙事既成,嘉笾告弃。九天下储庆,垂祐无缺。寐明寐昌,绵绵瓜{左瓜右失}。

琵琶弦急衮梁州,羯鼓声高舞臂韝。破费八姨三百万,大唐天子要缠头。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