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报德寺清幽上人西峰(寺即陈文帝故乡)

陈世凋亡后,仁祠识旧山。
帝乡乔木在,空见白云还。
双塔寒林外,三陵暮雨间。
此中难战胜,君独启禅关。

作品评述

《题报德寺清幽上人西峰(寺即陈文帝故乡)》是唐代诗人皎然创作的诗歌。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陈世凋亡后,我来到陈文帝的故乡,报效德寺的清幽上人。这里依然保留着帝乡的高耸树木,只看到苍穹中飘荡的白云翻滚。离开寺庙,可以眺望到遥远的双塔和苍茫的寒林,雨水也模糊了三陵的轮廓。这个地方不轻易被征服,只有您自己去触摸禅宗的门关。

诗意和赏析:
《题报德寺清幽上人西峰(寺即陈文帝故乡)》这首诗以皎然的心情和景色描写出了陈文帝故乡的景象,并探讨了禅宗。首先,诗人表达了对陈文帝去世后陈国陷入动荡的感叹。然后,诗人通过描写德寺的清幽上人和周围环境展现了这个地方的宁静和僻远,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辉煌的一切,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升华。最后,诗人提到了禅宗,传达了战胜自我、寻求心灵与宇宙的和谐的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与抽象的思想意蕴相结合,展示了诗人对陈文帝故乡的情感和对禅宗的体验。诗歌以简洁的语言和自然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于荏苒光阴以及人生的思考。通过诗歌,诗人向读者展示了自己对自然和精神追求的敏锐观察力和对禅宗的理解。

整首诗的意境平和而宁静,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透露出对于人生命运的思索。同时,通过描绘寺庙和禅宗所代表的宁静与超脱,展现出对于内心和灵魂的平和追求。这首诗歌既反映了作者对陈文帝故乡的留恋之情,又抒发了对于宇宙真理的深思熟虑。

作者介绍

皎然,名昼,姓谢氏,长城人,灵运十世孙也。居杼山,文章儁丽,颜真卿、韦应物竝重之,与之酬倡。贞元中,敕写其文集,入于祕阁。诗七卷。 皎然,福州人。嗣灵峰。住福州长生山,世称长生和尚。诗二首。(《全唐诗》卷八一五所收皎然为贞元间僧,此为另一人)

诗词推荐

杓柄笊篱权在手,放行把住非窠臼。二时斋粥在精专,自利利他功不朽。

巴峡头边第一州,竹枝歌裹水东流。盖亭老柳今如此,六一先生几系舟。

一雨已秋深,月色寒而静。夜半披衣草树间,玉露团清影。长笛倚楼声,听彻还重省。手启柴门倦复关,云卧衣裳冷。

上客新从颍尾归,使君高会列南威。风将沉燎萦歌扇,雪带梅香上舞衣。翻样云团分御帑,如椽蜜炬出宫闱。食前方丈罗珍怪,却讶犀燃牛渚矶。

浦口晚潮来,佳期那可待。浪急行兰舟,菽花更难采。

柔桑翠竹相倾倒,细草幽花自发明。

煌煌九宫,照临下土。阴惊庶类,功施周普。恪修祀典,礼兴乐举。嘉玉量币,声非稷黍。

河水浮落花,花流东不息。应见浣纱人,为道长相忆。

叶叶里。一枝冷浸铜瓶水。铜瓶水。飞英簇簇,砚屏香几。夜阑雪片敲窗纸。半衾芳梦相料理。相料理。梨花漠漠,江南千里。

百岁谁人巧拙,一丘底处亏成。半世青苖法意,当年雪竹诗情。

人间镜是无心物,物到皆知丑与妍。欲得一双如镜眼,中书堂里坐搜贤。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恭惟道统,一绝千载。何绝之久,何续之易。师友之盛,东南洋洋。曰尹曰谢,曰游曰杨。

岂无三尺铁,巧事犀玉妆。惟君匣中藏,百鍊侔步光。小试锋莫当,崖石中开张。会须斩奸邪,晔晔神光扬。未逊古佩刀,公辅夸王祥。斯物由天成,匪但工之良。

秣陵一见叹魁梧,每恨斯人不业儒。几度剧谈俱抵掌,有时大醉劝留须。探梅尚忆陪山屐,煨芋何因共地炉。我已休官师退院,肯来林下卓庵无。

奥学传伊洛,平生尽此心。多闻推子贡,一唯妙曾参。知识皆文武,才猷冠古今。斯人苦斯疾,吾党恨尤深。

柳色鹅黄蘸碧沙,隔溪遥指四娘家。故园春事如今晚,可见东栏芍药花。

一句如铁橛子,少室秤提不起,曹溪摇感不动。有伎俩者一任左扶右持,无伎俩者不妨全体受用。巴蓬集壁,去天一尺。

文章合有老波澜,莫作鄱阳夹漈看。五十年中言定验,苍茫六合此微官。

三山二水年年在,向日浮云处处多。醉拍栏杆呼李白,东风吹雨下新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