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朱熹的《过樟木镇晚晴二首(其一)》
拼音和注音
fú xiù líng fēng sān shí lǐ , yī rán hán rì zhào cháng yí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拂袖:(书)(动)甩动袖子(旧时衣袖较长),表示气愤:~而去。
日照:一天中太阳光照射的时间。日照长短随纬度高低和季节而变化,并和云量、云的厚度以及地形有关。夏季我国北方日照长,南方日照短,冬季相反。
三十:1.数词。十的三倍。2.指三十岁3.指三十年。
依然:(副)依旧;仍同原样:~故我|~坚持己见。
长吟:1.音调缓而长的吟咏。2.指虫鸟长声的鸣叫。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原诗
朝晴遣我看芗林,顷刻浮云万里阴。
拂袖凌风三十里,依然寒日照长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