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耕籍田七首

肇新帝藉,率我农人。
三推终亩,祗事咸均。
陟降也时,粲然有文。
受天之祐,多透如云。

作品评述

《亲耕籍田七首》是一首隋代的诗词,作者佚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亲近田园耕作,率领我们农民。三番耕耘,务使田地均匀。上山下田的时候,精神焕发,有一种文化气息。得到上天的庇佑,丰收如云。

这首诗词以亲耕田园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农耕劳动的赞美和对丰收的期盼。诗人通过描写农民劳作的场景,展示了他们勤劳、奉公守法的精神风貌。诗中提到的三次推耕,表明了农民们辛勤努力的态度,他们希望田地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平均的分配。诗词中的"陟降也时"表达了农民们对于不同地形起伏的适应能力,无论是攀登山岭还是下到田地,他们都能应对自如。诗句"粲然有文"则表现了农民们对文化的向往和追求,他们不仅关注农田生产,也注重精神文化的提升。最后一句"受天之祐,多透如云"寄托了诗人对农田丰收的希望,认为他们的劳动会得到上天的眷顾和庇佑,带来丰收的结果。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农民的劳动精神和对农田丰收的向往。诗人赞美了农民们的辛勤劳作和对田地的爱护,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诗词也反映了隋代社会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农民阶层的尊重,体现了当时社会风尚中对农耕劳动的推崇和赞美。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农耕劳动的美好与意义,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内涵。

作者介绍

佚名,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诗词推荐

客里光阴又一年,人情真复似怜蚿。家贫尚有春名酒,才拙安能雪命篇。弱柳经霜半凋落,修篁沐雨更便娟。亲交岁晚无书劄,常闭柴扉稳昼眠。

谒款坛陛,祗祀泰社。丘圜自然,可格至神。桂尊登酌,嘉计芳新。靡福菲眇,敷佑下民。

众圣演世教,金仙独圆成。徒缘异形范,乃复遭讥评。幽居览物化,且复究吾形。捐书守寂寞,万化归无生。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见《事文类聚》)。长江风送客,孤馆雨留人。(见《杨升庵集》)。古岸崩将尽,平沙长未休。(见《吟窗杂录》)。不如牛与羊,犹得日暮归。(见《纪事》)。

寄静不寄华,爱兹嵽嵲居。渴饮浊清泉,饥食无名蔬。败菜不敢火,补衣亦写书。古云俭成德,今乃实起予。戆叟戆不足,贤人贤有馀。役生皆促促,心竟谁舒舒。万马踏风衢,众尘随奔车。高宾尽不见,大道夜方虚。卧有洞庭梦,坐无长安储。英髦空骇耳,烟火独微如。厚念恐伤性,薄田

晚烟凝碧。渐渔村山市,人归寂寂。有客飞舟还顾访,应讶纶巾欹侧。得意忘年,推诚投分,高论追元白。英标逸气,笑予穷抱真策。兴尽又复言归,秋风分袂,浩荡思无极。咫尺昭山明翠壁,那知中隐咸籍。说梦难听,闭门寻梦,肯念栖萍迹。浪吟狂醉,几时还共重得。

游子何时返,家山万里余。望云愁思切,对月赏心疏。相严烦龟卜,频逢绝雁书。浮名在京国,系我欲如何。

平时爱著游山屐,今到匡庐第一回。削壁插天星汉落,飞泉震壑石门开。村过五柳怀松菊,寺访双林忆草莱。此是人间清净地,风高晶冷绝尘埃。

茂阴深处击寒冰,洗得娘生两耳清。塞断不听呼小玉,顺风来听偃溪声。

诸公听我,自有神京。垆中亦有蓬瀛。五色霞光上下,来往飞升。识得水云活计,更无劳、足力游行。固性命,便般般打过,有甚闲争。好事先人后己,守清虚,营养一点灵明。应物真常自在,动止安宁。一朝功成行满,去朝元、云步身轻。真了了,似重阳师父,无灭无生。

四远参寻遍,修行却不行。耳边无俗语,门外是前生。塔见移来影,钟闻过去声。一斋唯默坐,应笑我营营。

我行初无折简招,出门十里未觉遥。憩装萧萧北崦寺,策蹇渺渺西村桥。眉头那可遣愁到,舌本正要著酒浇。寒风朝作入裘褐,荒祠暮过奠桂椒。平郊烟敛见聚落,细路日落逢渔樵。安得丹青王右辖,为写此段传生绡?

谗谤潜来起百忧,朝承恩宠暮仇雠。火烧白玉非因玷,霜翦红兰不待秋。花落昭阳谁共辇,月明长信独登楼。繁华事逐东流水,团扇悲歌万古愁。

堆案牛腰万轴,消磨不尽诗情。定应是我辈语,掷地当作金声。

三以囊封入紫微,一星今夜出朗闱。贾谊幸无湘水谪,知章乞得镜湖归。乘潮不等诗人别,望阙恨忧谏者稀。笠泽门前古松下,他时容我借矶。

有邦事神,享帝为尊。内心致德,外示弥文。嘉玉效珍,主以量币。恭钦伊何,惟以宗祀。

清风吹枕席,白露湿衣裳。好是相亲夜,漏迟天气凉。

胸怀拍拍贮阳秋,万里江山思远悠。自笑半生行酒禁,可能一日免诗愁。图书围里谁分榻,风雨中浊独倚楼。除却知心吾与汝,吟边何事冀旁求。

囊空口众不堪闲,却喜平生得细论。鹤发进封偿旧德,彩衣听讼勉平反。楚风剽疾观新政,浙水萧条咏旧恩。记取老人临别语,茶瓢霜後早相存。

水国鸿雁秋,烟沙风日丽。莫遣角弓鸣,惊飞不成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