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警二首(乙亥三月)

男儿生岂负头颅,久事雕虫愧壮夫。
欲问偃妖诛楛矢,谁惊穆御誓桃弧。
貉奴白帢频收系,蛾贼黄巾未伏辜。
今日拥书三万卷,可堪持作解兵符。

作品评述

《闻警二首(乙亥三月)》是明代于鉴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男儿生岂负头颅,
久事雕虫愧壮夫。
欲问偃妖诛楛矢,
谁惊穆御誓桃弧。
貉奴白帢频收系,
蛾贼黄巾未伏辜。
今日拥书三万卷,
可堪持作解兵符。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事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对有志于担当重任的壮士的期望和称赞。诗中通过男儿的形象,呼吁有志于报效国家的人们不应负有头颅之责,不应将时间花费在微不足道的琐事上,以免辜负了自己的生命。作者提到了偃妖、诛楛的词语,暗示了对于邪恶势力和敌对势力的扫荡和消除,表达了对于壮士们积极行动的期待。最后,作者提到拥有三万卷书籍,将其比喻为拥有解决战争问题的武器,表达了对于知识的重视和学识的力量。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于男儿担当重任、报效国家的期望和称赞。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如"男儿生岂负头颅"、"久事雕虫愧壮夫"等,以强调男儿应当有所作为,不应将时间浪费在琐事上。通过提到偃妖、诛楛等词语,作者进一步强调了对于邪恶势力的扫荡和消除的重要性。最后,作者以拥有三万卷书籍比喻解决战争问题的武器,体现了对于知识和学识的崇高评价。整首诗词意蕴深远,寓意悠远,表达了作者对于壮士们的期待和对知识力量的赞颂,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思想价值。

诗词推荐

一纸书来遂隔年,江湖远地水连天。纷纷横路又逢此,凛凛岁寒嗟独然。学道终期世勋业,抄经堑了佛因缘。白头下士重来拜,依旧鸥汀鹭渚边。

去年今日到荣州,五骑红尘入郡楼。貔虎只知迎太守,蛮夷不信是儒流。奸豪已息时将泰,疲瘵全苏岁又周。圣主若容辞重禄,便归烟水狎群鸥。

长江滚滚来无尽,顺流逆挽纷成阵。谁令转侧入漕河,舟似凫鹥亦难进。长江漕河唇齿间,去留异态空浩叹。孰能稍激长江水,顾使漕河舟亦起。

长安朔风起,穷巷掩双扉。新岁明朝是,故乡何路归。鬓丝饶镜色,隙雪夺灯辉。却羡秦州雁,逢春尽北飞。

满林松竹翠交加,路过衡阳得几家。门傍粉墙人寂寂,一陂春水数株花。

烟云乱画阴,雨雹交晚风。道人定眼观,只与清晓同。

士庶重重间绮罗,霁光熏作小春和。御街两行瞻天表,比似前回人更多。

畏暑闲寻湖上径。雨丝断送凉成阵。风里芙蓉斜不整。沈红影。约回萍叶波心静。催唤吴姬迎小艇。妆花烛焰明相映。饮到夜阑人却醒。风雨定。欲归更把阑干凭。

幸喜陪驺驭,频来向此宵。砚磨清涧石,厨爨白云樵。竹外村烟细,灯中禁漏遥。衣冠与文理,静语对前朝。

箪瓢未改安贫性,凫绎犹传直道余。不见失官愁戚戚,但闻高卧起徐徐。居中旧厌军容讲,补外仍遭城旦书。此去将身置何许,秋风未免忆鲈鱼。

三伏池塘沸,鸡头美可烹。香囊连锦破,玉指剥珠明。叶皱非莲盖,根甘似竹萌。不应从适口,炎帝亦曾名。

良友何年会,书来细作行。柏寒知岁晚,花落笑春忙。从宦愆行乐,休心得坐忘。神炉丹已就,一粒待君尝。

手选千株高下种,似行庾岭泛湘江。只销一朵南枝拆,尽受群花北面降。自爱空山吹缟袂,绝羞华屋照银釭。主林神禁人残毁,深夜应无斫树庞。

飘飘仙袂缕黄金。相对弄清音。几度教人误听,当窗绿暗红深。一声梦破,槐阴转午,别院深沈。试问绿杨南陌,何如紫椹西林。

祝融御节。火正缉熙。凯风徘徊。万物欣时。秩秩初筵。薄言在兹。嘉福介祜。万寿无期。

耿耿银河雁半横,梦欹金碧辘轳轻。满窗谢练江风白,一枕齐纨海月明。杨柳败梢飞叶响,芰荷香柄折秋鸣。谁人更唱阳关曲,牢落烟霞梦不成。

种竹爱庭际,亦以资玩赏。穷秋雨萧条,但见墙垣长。宣尼高数仞,固应非土壤。

宁采箕山钓颍滨,放勋天大不能臣。渔郎未必知年代,先有逃尧次避秦。

惟唐叔是景,献诸天子。天子不有,以归肇祀。

嗜酒不知淹岁月,好闲久欲弃簪缨。暂游莲社同陶令,终向瓜田学邵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