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乘山山势平,石排牙齿水为啮。

出自清代唐德亮的《春申涧观泉歌》

出自清唐德亮的《春申涧观泉歌》

拼音和注音

gāo dī chéng shān shān shì píng , shí pái yá chǐ shuǐ wèi niè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山势:山势,汉语词语,读音shān shì,意思是山的形势或气势。

高低:(名)高低的程度:测量地势的~。②(名)好坏,优劣(用于比较):他俩的业务能力很难分出~。③(名)分寸(指说话或做事):小孩说话不知~。④(副)无论如何:他~不肯去。⑤(方)(副)到底;终究:这场官司~打赢了。

牙齿:人和高等动物用于咀嚼食物的器官。为固立于上下颚骨之齿槽突的硬组织突起物。牙齿的构造可分为硬组织形成的珐瑯质、象牙质和牙骨质;以及包在硬组织中心而属于软组织的牙髓。人在一生中两次萌出牙齿。第一次萌出的为乳牙。再次萌出的为恒牙。根据位置、功能和形状,牙齿分为切牙(门牙)、尖牙(犬牙)、双尖牙(前磨牙)、磨牙(臼齿)等四个类型。每个牙齿包括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

排牙:谓牙前将士排列节度使庭前候参。

唐德亮

不详


原诗

九峰驱云峰欲低,寺小烟封鸟不啼。

一夜山中长新水,岩前飞瀑骄雌霓。

声如雷轰色如雪,随风散珠碎玉屑。

高低乘山山势平,石排牙齿水为啮。

褰裳绕足生波澜,登高复作临深看。

长啸激越斗奇绝,惊湍怒卷天风寒。

匡庐石梁在何处,我欲乘风不能去。

黄公涧水今如兹,漫说巴江争滟滪。

忽然迥首西冷西,岭是风篁亭过溪。

蜿蜒其间十八涧,理安桥下涛声齐。

逝者如斯应识此,江山今昔烟霜里。

一为俯仰一惘然,惟有潺潺犹在耳。

不知黄歇来何年,九龙宛颈喷珠泉。

诗词推荐

一瓶一钵非难办,住得山时更莫来。千年粪扫堆头物,优钵罗花特地开。

扁舟思独往,樯影划晴烟。要伴人随明月,踏破水中天。谁信骑鲸高逝,空对笔端风雨,如泛楚江船。老子穷无赖,端欲把降竿。白萍汀,归老计,似高闲。平生爱我,一言相置二刘间。准拟何山松桂,折足铛能安稳,芋火对阑残。何必少林语,立雪问心安。

漳滨胜地皆牢落,晚岁重来恨莫收。极浦寺藏云树老,故人门锁雨苔秋。烟霄得路轮时彦,泉石忘机阻旧游。今日重思昔年事,放怀惟上夕阳楼。

瀚海重润,地纪亦归。吞受百渎,限制北陲。一视同仁,我心则怡。嘉荐玉币,神其格思。

霜後寒溪清更清,冰如溪水水如冰。闲行也有穷忙事,问讯梅花开未曾。

垂老贫弥甚,虚教遇太平。杜闲无马穴,釜冷有鱼生。妾病常停织,儿饥屡辍耕。痴顽惟此老,未废浩歌声。

经传白马,寺假金牛。祖意西来,江水东流。于我何有,色见音求。千帆任过,长对沙洲。

羽客朝元昼掩扉,林中一径雪中微。松阴绕院鹤相对,山色满楼人未归。尽日独思风驭返,寥天几望野云飞。凭高目断无消息,自醉自吟愁落晖。

水没溪痕不见沙,小桥分路入山家。一庭野景无人管,时倩东风扫落花。

同门谁定肯论朋,拙似苕鸠懶似僧。病减不辞诗语拙,归来少贷客愁凝。老欺鬓发丝千丈,糴仰官仓日五升。台合中天清梦断,分眠山店问渔灯。

五月清凉萧史家,瑶池分水种菱花。回文地簟龙鳞浪,交锁天窗蝉翼纱。闲遣青琴飞小雪,自看碧玉破甘瓜。仍闻圣主知书癖,凤阁烧香对五车。

春酒味浓殊不解,绕廊倚柱独徘徊。苍山碧树共沈寂,明月断云相往来。细雨忽飘溪外去,好风却傍竹间回。朝来已有西归燕,为问庭花几日开。

史君家枕吴波碧。朱门铺手摇双戟。也到岭边州。真成汗漫游。归期应不远。趁得东江暖。翁媪雪垂肩。双双平地仙。

墙外雨肥梅子,阶前水绕荷花。阴阴庭户熏风满,水纹簟、怯菱芽。春尽难凭燕语,日长惟有蜂衙。沈香火冷珠帘暮,个人在、碧窗纱。

山房一事无,,开箧理残书。习气嗟难断,閒情为折除。菊篱秋烂漫,枫径意萧疎。忽枉瑶华赠,知君又起予。

丹霞烧却木佛,翠微供养罗汉。一人左手抬,一人右手按。宾主既历然,吾道一以贯。师子独游行,岂复求侣伴。团圞擘不开,打鼓普请看。虽不直分文,倾国不肯换。

你自平生行短,不公正、欺物瞒心。交年夜、将烧毁,犹自昧神明。若还替得,你可知好里,争奈无凭。我虽然无口,肚里清醒。除非阎家大伯,一时间、批判昏沈。休痴呵,临时恐怕,各自要安身。

列将朱横带,参军绿染袍。崇卑知异位,取舍见吾曹。抚字功深著,归休道更高。昆山埋玉去,春浪送行篙。

紫皇宫殿重重开,夫人飞入琼瑶台。绿香绣帐何时歇,青云无光宫水咽。翩联桂花坠秋月,孤鸾惊啼商丝发。红壁阑珊悬珮珰,歌台小妓遥相望。玉蟾滴水鸡人唱,露华兰叶参差光。

过得炎蒸月,尤宜老病身。衣裳朝不润,枕簟夜相亲。楼月纤纤早,波风袅袅新。光阴与时节,先感是诗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