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偶作

江山天下胜,北客兴悠哉。
月上千峰雪,潮生万壑雷。
酒狂怜老大,吟苦觉衰颓。
始满平生愿,征帆未忆开。

作品评述

《武林偶作》是宋代李处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江山天下胜,北客兴悠哉。
这首诗词一开始就表达了对江山国家的赞美,将其描述为胜利的一片天下。"江山天下胜"意味着整个国家繁荣昌盛,充满了胜利的气息。而"北客兴悠哉"则表达了作者身处北方的客居之地,感受到的宁静和自在之情。

月上千峰雪,潮生万壑雷。
接着,诗中描绘了一幅冬夜的景象。"月上千峰雪"形容月亮照耀下的山峰上覆盖着一层洁白的雪,给人一种冷冽而美丽的感觉。"潮生万壑雷"则描绘了海潮涌动时所带来的雷声,形象地表达了大自然的威力和壮丽。

酒狂怜老大,吟苦觉衰颓。
诗的下半部分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思考和感慨。"酒狂怜老大"意味着作者痴迷于饮酒,同时也怜悯自己的年纪渐长。"吟苦觉衰颓"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吟咏诗篇时所感受到的痛苦和衰老的思考。

始满平生愿,征帆未忆开。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未能实现平生愿望的遗憾和未知的未来。"始满平生愿"意味着诗人的愿望开始得到满足,但这种满足感并不完全。"征帆未忆开"则暗示诗人仍未忘记他未来的征程,他的航程尚未展开。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江山胜景、自然景观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索。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表达了对胜利和美好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年老和未来的担忧和不安。这首诗词给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感觉,引发人们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诗词推荐

蓬山再别四经秋,来日翩翩去日遒。无酒可倾殊省事,有诗浑忘亦良筹。梅花遮路如撩客,槲叶飘风已满沟。湖上榜舟归薄暮,斜阳红入寺家楼。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才自降胡便守边,大家齐数中兴年。姑苏寺里相逢处,为尔呻吟一怅然。

绣帘高卷沈烟细。燕堂深、玳筵初开。阶下芝兰劝金卮。有多少、雍容和气。翠眉偕老应难比。效鸾凤、镇日于飞。惟愿一千二百岁。永同欢

晴色招人步晓江,牙牙瘦石水淙淙。断云作片元随伴,白鸟无群不著双。净渚镜磨涵崛屼,飞涛云涌过{锋金换舟}{左舟右双}。烟蓑雨笠吾将老,富贵心惭苦未降。

灵羊别去几何春,尚有悬岩旧窟存。左右莫知归穴路,高低惟见去蹄痕。千寻飞瀑垂峰顶,一洞寒云锁石门。好是月明群籁寂,几声閒答树头猿。

归心已动不容留,多谢君恩许退休。虽喜溪山归似旧,却惊岁月去如流。门前已是开三径,湖上何妨具一舟。莫道此时无伴侣,得公足可共遨游。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玉食何由到草莱,重奁初喜坼封开。雪霏庾岭红丝磑,乳泛闽溪绿地材。舌本常留甘尽日,鼻端无复鼾如雷。故应不负朋游意,手挈风炉竹下来。

草底蛩吟。烟横水际,月澹松阴。荷动香浓,竹深凉早,销尽烦襟。发稀浑不胜簪。更客里、吴霜暗侵。富贵功名,本来无意,何况如今。

昨朝晴色动春熙,入夜星河弄碧漪。谁信雪花能样巧,等他人睡不教知。起来红日恍开霁,照得王花光陆离。归去中都说奇事,姑苏馆里上元晴。

乘运应须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君王自起新丰后,项羽何曾在故乡。

行客念故里,劳者思少休。如何岁华新,尚尔天南游。涉五遇佳日,品题自名流。聊复揩病眼,沙边玩轻鸥。和风着冠巾,春意动林丘。缅怀千载人,孤高谅难俦。亦有一二士,举酒相劝酬。未知吾故园,草木如此不。政拙甘下考,智短空百忧。赐归傥蒙幸,旧盟良可求。

晓踏河堤月,逢有问去舟。已为羇旅客,更挽别离愁。索寞怜同姓,丁宁数旧游。欲知幽独意,风露满城秋。

天台杰立沧海东,古今名士长相从。神游八极司马子,掷金作赋孙兴公。松窗先生千载士,文价道骨相与同。芙蓉为裳兰为佩,一笑坐断千山峰。向来羽扇挥群雄,貔貅给使如奴僮。淮南草木识姓字,烽燧一扫边庭空。勋名巍峨谢不有,天子神圣非臣功。黄扉安坐断国论,精神自折千里冲。

春风朱雀桥边路,只许游蜂独往来。□□园花兼巷柳,却寻芳事到酴醿。

渑池城郭半遗基,无限春愁挂落晖。柳渡风轻花浪绿,麦田烟暖锦鸡飞。相如忠烈千秋断,二主英雄一梦归。莫道新亭人对泣,异乡殊代也沾衣。

四十明朝是,瞻天只乞閒。自惭身计拙,早觉鬓毛斑。守岁从儿喜,搀春借酒颜。盍簪喧马意,清梦五云间。

太冬积严杀,布令兆微霜。凄凄中园木,华采欻摧藏。岂无孤芳者,佳菊独煌煌。后雕虽尔德,曷补蕙兰伤。

御林闻有早莺声,玉槛春香九陌晴。寒著霁云归紫阁,暖浮佳气动芳城。宫池日到冰初解,辇路风吹草欲生。鸳侣此时皆赋咏,商山雪在思尤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