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古

九折无停波,三光如转烛。
玄珠人不识,徒爱燕赵玉。
祖龙已深惑,汉氏远徇欲。
骊山与茂陵,相对秋草绿。

作品评述

《感古》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九折无停波,
三光如转烛。
玄珠人不识,
徒爱燕赵玉。
祖龙已深惑,
汉氏远徇欲。
骊山与茂陵,
相对秋草绿。

这首诗词以古代中国的历史和传统为背景,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往事的追忆。

诗首两句“九折无停波,三光如转烛。”通过折射和烛光的隐喻,描绘了时光的流转不息和岁月的消逝。九折表示长久的时光无法停止而持续流转,三光则象征着太阳、月亮和星辰,比喻天地间的光明永恒闪烁如烛光。这两句表达了时光的无情和人事易逝的触动感。

接着,“玄珠人不识,徒爱燕赵玉。” 这句意味深长,玄珠指的是古代神话中的宝珠,而燕赵玉则指的是珍贵的燕赵地区产的玉器。作者通过这句话表示人们对于神话传说的宝贝玄珠缺乏了解,却痴迷于追求名贵的地方特产,从而暗示人们追求虚浮的物质欲望,对于真正珍贵的东西却缺乏认知。

接下来的两句“祖龙已深惑,汉氏远徇欲。”指的是古代帝王祖先的迷惑和后人官员追逐欲望的状况。祖龙指的是中华民族的先祖,已被世俗的欲望所迷惑。而汉朝时的官员追逐欲望,忽略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和担当。

最后一句“骊山与茂陵,相对秋草绿。”描绘了两个地方的对比景色。骊山是古代千里走单骑的发源地,而茂陵是汉文帝的陵墓所在地。这两座地方象征着古代的荣誉和权力,但如今却只剩下一片青草。这句话隐含着一种对过去荣光的遗憾,以及岁月流转和物事更替的感慨。

整首诗词通过对古代历史和传统的回忆和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往事消逝的感慨。诗人借古为喻,揭示人们追求虚浮欲望的盲目和忽视真正珍贵事物的无知。诗意深远,诗情雅致,反映了诗人批判现实和追求真实精神境界的态度,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作者介绍

司马扎,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唐宣宗大中(847~858)前后在世。曾登进士第,有诗名,与储嗣宗友善。著有《司马先辈集》,《全唐诗》。

诗词推荐

城隅劳心处,雪后岁芳开。山映千花出,泉经万井来。翔鸾欲下舞,上客且留杯。

故人别后复如何,不寄新诗到薜萝。贾谊书成何日上,张衡愁比向时多。江城木落霜连地,泽国天寒水不波。重约明年秋八月,紫薇花底共鸣珂。

渠水暗流春冻解,风吹日炙不成凝。凤池冷暖君谙在,二月因何更有冰。

突兀琼楼照武林,淋漓黄榜快群心。成功共说平淮度,经世谁如钓海任。后乐园应看最好,娄丰年又数从今。太平君子方宵旰,想读豳风到凌阴。

受学龙图老,于今五十春。常为惊坐客,不比扫门人。荐我烦金口,酬公盍漆身。自怜双鬓秃,扶惫演恩新。

小莲未解论心素,狂似钿筝弦底柱。脸边霞散酒初醒,眉上月残人欲去。旧时家近章台住,尽日东风吹柳絮。生憎繁杏绿阴时,正碍粉墙偷眼觑。

香泥筠笼远擎来,曾向河阳县里开。堪笑杜陵何短拙,却凭萧八觅桃栽。

云生如涌泉,云散如翻水。百变一凭栏,悠悠定谁使。

老我心知笔力衰,颇欣腊雪瑞清时。三茅奇观亦难遇,白玉峰头灯万枝。

蒙舍秋风不作凉,少陵何咏洒衣裳。青青古树如张盖,熠熠流萤欲近床。城接银河通沆瀣,江连铁柱锁封疆。蟾光不蔽名山色,望里悠然见凤皇。

学诗将老竟无奇,犹有求交气未移。臭味只知论翰墨,情亲元乃与壎篪。见来草草都能几,别去悠悠孰慰思。衢信两邦闻击柝,叩门他日得追随。

珠帘怕卷春残景。小雨牡丹零欲尽。庭轩悄悄燕高空,风飘絮、绿苔侵径。欲将幽恨传愁信。想后期、无个凭定。几回独睡不思量。还悠悠、梦里寻趁。

有书但插架,有门亦常关。是非天下争,而我土石顽。

玉友避嫌,竹奴专宠。听官丐闲,诗勇不将。

天荒初破起乡风,东普声名日愈隆。回想国人矜式处,先生功倍蜀文翁。

甲在日。鸟中星。礼东后。奠苍灵。树春旗。命青史。候鴈还。东风起。歌木德。舞震宫。泗滨石。龙门桐。孟之月。阳之天。亿斯庆。兆斯年。

吾家阿京爱公弼,吾家泽兄敬公弼。半生梦与公弼游,岂意相逢在今日。春风和气见眉宇,玉壶冰鉴藏胸臆。人间万事君自知,未必君材人尽识。苏门水木无纖埃,闻君家近公和台。仙家近日多官府,黄帽青鞋归去来。

今夕复何夕,翠笼蒲艾香。明朝做端午,节物追楚乡。客从何方来,寄我锦云章。江山渺何许,宛然挹清扬。忽忆老先生,方上千岁觞。北园竹万个,想见清簟凉。安得子列子,御我藓古傍。剧谈坐抵掌,一吐冰雪肠。当时写巴曲,本拟书数行。笔阁不得下,聊与歌慨慷。乃今亦复尔,歌短

连科已占十名前,行听鸿胪第一传。我俟合符留劝驾,君能摛藻预兴贤。湘山点化名千佛,郴岭飞升傚九仙。此去琼林天上宴,今朝先赋鹿鸣篇。

迷悟髑髅前,徒劳更举鞭。只持鸡狗戒,不学祖师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