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东篱嗅落英,相呼相唤本同声。

出自明代王鏊的《野人献菊碧色每丛作双鸟并立名鸳鸯菊为之赋诗(其三)》

出自明王鏊的《野人献菊碧色每丛作双鸟并立名鸳鸯菊为之赋诗(其三)》

拼音和注音

bù xiàng dōng lí xiù luò yīng , xiāng hū xiāng huàn běn tóng shē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东篱:1.东边的竹篱。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人多用以代指菊圃。2.园圃名。宋陆游《东篱记》:“放翁告归之三年,闢舍东茀地,南北七十五尺,东西或十有八尺而赢,或十有三尺而缩。插竹为篱,如其地之数……名之曰‘东篱’。”3.元代散曲大家马致远的号。参见「马致远」条。

同声:同声tóngshēng∶发出声音的时间相同∶声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同声相应[speakatthesametime]∶众口一辞;随声附合台下同声叫起好来∶言语腔调相同亦须择言而发;不与净、丑同声。——清·李渔《闲情偶寄》

落英:1.落下的花:~缤纷。2.初开的花。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原诗

不向东篱嗅落英,相呼相唤本同声。

不知草木缘何事,也作人间儿女情。

诗词推荐

霜风惊度雁,月露皓疏林。处处砧声发,星河秋夜深。

天公与此强健身,故遣雨洗南徐春。梅柳暮年经老眼,江湖畴昔著覉臣。要穿遥集脚底屐,不负渊明头上巾。颇欲扶筇说幽事,漫郎端肯恕醉人。

闲来便是日侵阶,窗下棋枰林下林。晓解扁舟又南去,百年还得几回来。

厌闻饥雀噪空囷,犹喜茅斋未遽倾。悄玉岂劳青女送,飞花聊混白云霙。预占岁稔矜祥旧,不择贫家荷施平。早晚林梢挂寒日,为回和气慰饥惸。

万里故乡隔,扁舟何日还。黄云蓟北路,白雪辽西山。马倦客投店,鸡鸣人出关。吾思石桥隐,绝顶尚容攀。

读书得趣是神仙,未若神仙断火烟。解把老夫埋俗窟,多时不放上青天。

衣食须耕稼,无端浪出游。客途南北雁,世事雨晴鸠。蓬转何时已?灰寒善自谋。江湖千万里,何处久渔舟?

暮云隔树起秋阴。晚来凉渐深。清商瑟瑟和微吟。虚堂风露侵。邻烛澹,寺钟沉。青绫怀旧衾。故家风度杳难寻。与谁论素心。

建瓴败屋方倾雨,垂罄空囊正念饥。渐见炊烟多笑语,可怜僮仆太无知。

憔悴荣华怯对春,寂寥宫殿锁闲门。此身却羡宫中树,不失芳时雨露恩。

美草将为杖,孤生马岭危。难从荷筱叟,宁入化龙陂。去与秦人采,来扶楚客衰。药中称国老,我懒岂能医。

飞泉何事仰空流,无数明珠散不收。注辇昔时曾撒殿,至今抛掷未曾休。

尊嫜有严命,妾不获从夫。去去犹回首,谆谆别小姑。

玉妃步月影毵毵,燕罢瑶池酒正酣。半夜不知香露冷,春风吹梦过江南。

洞门生异竹,冉冉接同亭。石迸狂鞭怒,霜封密叶青。实应容凤食,杖欲变龙形。逋客归何日,岩阿已勒铭。

君去我来吟赏地,盘溪环绕翠微中。溪人似祠惊人语,不许从容一醉同。

此垆当日饮神仙,醉倒和衣壁上眠。酒醒兴阑人不见,但留佳话古今传。

夹篱桃李趁溪斜,浅浅清流映落花。欲问武陵源上路,度云穿石认胡麻。

五载诗鸣卧雪堂,暮年长啸走南荒。当时戏彩慈亲侧,岂复陈编羡范滂。

一声迸裂青山竹,半夜沾残病客衣。还道离於天上去,不知何苦只思归。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