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白塔铺

甘山庐阜郁长望,林隙依稀?一作熹微?漏日光。
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
迢迢涧水随人急,冉冉岩花扑马香。
望眼尽従?一作穷?飞鸟远,白云深处是吾乡。

作品评述

《歇白塔铺》是苏轼写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甘山庐阜郁长望,
林隙依稀透日光。
吴国晚蚕初断叶,
占城早稻欲移秧。
迢迢涧水随人急,
冉冉岩花扑马香。
望眼尽從穷飞鸟,
白云深处是吾乡。

诗意:
这首诗词以苏轼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为主题。苏轼身在异乡,远离家乡,但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渴望。他在远方望着甘山的庐阜郁郁葱葱,透过林隙所见到的微弱阳光,勾起了他对家乡的回忆。他提到了吴国晚蚕初断叶和占城早稻欲移秧,这些都是与农耕生活相关的景象,暗示着他对家乡的思念与牵挂。他将这些家乡的景物与自然界的涧水、岩花、飞鸟和白云相对照,表达出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赏析:
《歇白塔铺》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与家乡联系起来,展现了一种深沉的乡愁之情。诗中使用了很多富有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苏轼对家乡的熟悉与亲切。

诗人以甘山庐阜郁长望来开篇,描述了自己望向远方的场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离家的遥远。林隙依稀透日光这一描写,展现了他在异乡仅有的朝阳,也表达了他对家乡温暖阳光的向往。

接着,苏轼描述了吴国晚蚕初断叶和占城早稻欲移秧,这些描写与农耕有关,表达了他对家乡农村生活的怀念。这些细节展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入了解和情感共鸣。

在描写自然景物的同时,苏轼巧妙地将其与自己的感情联系起来。他用迢迢涧水随人急来形容他离家时的匆忙和追逐,而冉冉岩花扑马香则带来了一种愉悦和幸福的感觉。这些景物的描绘在读者心中勾起了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和向往。

最后两句“望眼尽從穷飞鸟,白云深处是吾乡”是整首诗词的精华所在。穷飞鸟指的是远行的鸟群,诗人将自己的眼神与这些飞鸟相对照,表达了他远离家乡的孤独和迷茫。白云深处是吾乡则展现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将家乡置于遥远而美好的远方。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诗人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诗词中富有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和情感共鸣,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苏轼对故乡的熟悉与亲切,引发共鸣和共情。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敏锐的观察力和对情感的把握,是他对家乡乡愁的真挚表达。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苍生千里望云霓,何事英雄去路迷。见说九重新有梦,济川人在此岩西。

鲛绡剪碎玉簪轻,檀晕妆成雪月明。肯伴老人春一醉,悬知欲落更多情。

老相邀,山作伴。千里西来,始识庐山面。爱酒杨雄浑不管。天与邻翁,来慰穷愁眼。似惊鸿,吹又散。画舸横江,望断江南岸。地角天涯无近远。一阕清歌,且放梨花满。

苍棱羼颜,璠璵蕴石而辉山;老节岁寒,琥珀抱松而永年。威音未兴之际,混沌欲凿之前。丛林大义兮道尊百丈,刹海平潮兮月现三千。我为你说法,你为我开田。据坐松根石头上,知音人信默心传。

鳌波万里。群盗如蜂起。擒却四凶天使喜。特命一官入仕。世家元在兜鍪。少年胆气横秋。自此将军一步,会看谈笑封侯。

冷落秋风宅一区,悲歌岂为食无鱼。去来军马潜窥伺,出没神奸未扫除。许国有心虽感激,济时无路谩欷嘘。何当成就周宣业,再勒岐阳石鼓书。

辇回从五福宫庭,管弦声里万花红。熙熙和气皇州满,都在乾坤橐籥中。

常与幽人过竹林,重来无地豁烦襟。青山欲去谁堪语,薄俗相期不到心。何计江湖终隐钓,去随鱼鸟共飞沉。尘埃闻说难为客,早晚归来忆旧吟。

自古多征战,由来尚甲兵。长驱千里去,一举两蕃平。按剑从沙漠,歌谣满帝京。寄言天下将,须立武功名。

旋插疏篱设矮扉,仅容老子自娱嬉。国蜗角上何嫌小,巢鸟窠边不觉危。石椁无陈鸡絮者,朱门有设雀罗时。平泉花木奇樟桧,辛苦栽培竟属谁。

决决岩下泉,翛翛竹间路。破寂孤蜩吟,送暝疏锺度。个裹欲求心,应生无所住。

南下斯须隔帝乡,北行一步掩南方。悠悠烟景两边意,蜀客秦人各断肠。

荷花明灭水烟空,惆怅来时径不同。欲到前洲堪入处,鸳鸯飞出碧流中。

十年来往常依依,此日复去来何时。青山有意退弗忍,白发不逢归未迟。乾坤不尽万里望,草木无限西风悲。尘缨欲濯恶独洁,沧浪流去清无涯。

一水中分南北市,插天蒙末有佳山。太平官府原无事,聊放衰翁半日閒。

唐虞千载道重光,奕奕元臣任赞襄。谢传风流冠江左,晋公威誉比汾阳。折冲曾不劳声色,辅政惟先振纪纲。天意高高谁可问,坐令邦国叹云亡。

燕京女儿十六七,颜如花红眼如漆。兰香满路马尘飞,翠袖笼鞭娇欲滴。春风驰荡摇春心,锦筝银烛高堂深。绣衾不暖锦鸳梦,紫帘垂雾天沉沉。芳年谁惜去如水,春困著人倦梳洗。夜来小雨润天街,满院杨花飞不起。

本期雅奉水云心,况有伽陀冠二林。海蚌得来珠莫剖,荆山凿处玉难寻。悠悠真隐渐方丈,曳曳闲云渺故岑。回首瑞峰空在望,只容俯首听拿音。

圣莫如东家,长年困行路。公养为淹留,岂不以食故。林薄鸟迁巢,水寒鱼不聚。孤士似无家,转蓬何由住。

醉玉颓来欲化仙,一洼和气蔼芳妍。终宵自向华胥去,吏部何曾瓮下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