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默送蝤蛑

溪边石蟹小如钱,喜见轮囷赤玉盘。
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
蛮珍海错闻名久,怪雨腥风入座寒。
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

作品评述

《丁公默送蝤蛑》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描写了作者在溪边观赏蝤蛑的情景,并以此寄托了对物质享受和精神追求的思考。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溪边石蟹小如钱,
喜见轮囷赤玉盘。
半壳含黄宜点酒,
两螯斫雪劝加餐。
蛮珍海错闻名久,
怪雨腥风入座寒。
堪笑吴兴馋太守,
一诗换得两尖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溪边石蟹为题材,通过对蝤蛑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世界的关注和对物质与精神的思考。

首先,诗中描述了石蟹的大小和形状,用“小如钱”来形容它们的微小,生动地展现了蝤蛑的形态。

接着,诗中提到“轮囷赤玉盘”,这是指蝤蛑的壳,形容其颜色鲜艳如红玉。作者说它们的半壳内含着黄色的肉,适宜搭配酒品,展示了蝤蛑的美味和适合食用的特点。作者进一步用“两螯斫雪劝加餐”,形象地描绘了蝤蛑用锋利的螯刀割开雪花,诱人地邀请人们品尝。

诗的下半部分,则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思考。蛮珍和海错是一种外来的珍奇食物,这里用来对比蝤蛑的普遍和常见,强调了蝤蛑的平凡和朴素。而“怪雨腥风入座寒”则暗示了外界环境的恶劣,暗示了艰难的生存状况。

最后两句“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表达了苏轼对物质享受和精神追求的思考。吴兴是诗中地名,馋太守则指吴兴的官员。苏轼以自嘲的口吻说,自己只用一首诗就能换得两尖团(指蝤蛑),暗示了他对物质享受的看法,认为物质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精神的追求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整首诗以简洁朴素的语言描绘了蝤蛑的形态和特点,通过对物质与精神的对比,寄托了作者对人生和价值观的思考,表达了苏轼对物质享受和精神追求的看法。它既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妙,又反映了作者对虚荣和功利的批判,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梦回小枕敧寒玉。博山香暖沈烟续。帷薄怯轻纱。风牵幌带斜。夜窗云影细。月送花阴至。身世在陶唐。闲愁不挂肠。

鬼灯对对散秋萤,落魄参军泪眼荧。何不专城花县去,春眠寒食未曾醒。

归老宁常逸,时时学荷鉏。室蜼无长物,圃尚有余蔬。壮志诚衰矣,贫居亦晏如。为农当世业,安用筑门闾。

送尽小窗月,数残孤戍更。清诗时自至,幽梦久方成。衣杵断还续,灯花落复生。细衾剩得暖,纸帐不知明。

平原君,起朱楼。美人盈盈楼上居,蹒跚跛汲彼何叟,美人一笑蹒跚愁。门下士,引去不可留。高价千金值,千金不惜美人头。君不见帷中妇女观跛者,一笑五国生戈矛。

隽游回首记端平,朝退联鞍出大明。紫陌难寻看花伴,丹山聊听喊茶声。

风流双腕转凝酥,舞彻伊州汗有珠。探手始知帘外冷,照堂兽炭焰围炉。

寒雪冥蒙外,山云显晦中。

有一物,黑似漆,常在面门出入。骑声盖色,妙密中险崖。倒用逆施,险崖中妙密。三世诸佛远之愈亲,白牯狸奴得之转失。法华不惜眉毛,为汝当阳拈出。夭夭矫矫,粼粼皴皴,将谓南山鳖鼻,却是天台楖栗。

哑却我口秃我舌,明眼衲僧难辨别。今朝撒向诸人前,须弥灯王笑不彻。

九疑深路绕山回,木落天清猿昼哀。犹隔箫韶一峰在,遥传五马向东来。

二十空门元不著,三乘五教都拈却。指头消息甚分明,病瘉何须重点药。

秦国功成思税驾,晋臣名遂叹危机。无因上蔡牵黄犬,愿作丹徒一布衣。

石渠金马青云上,东里西门济水边。上冢过家真乐事,平时持节贵当年。成家旧学诸儒问,脱手新诗众口传。范叔一寒今若此,相逢犹得故人怜。

江风淡淡放宽妆晴,灯火明时月色明。谁信姮娥要行乐,随他女伴绕街行。

英英赤文凤,生此岷之阳。览辉孤竹根,振翼千仞冈。德音乃鸑鷟,下引鵷与凤。承旗从华盖,吹玉朝紫皇。雇瞻朱丘深,殆似阿阁长。肯以令仪榘,而使缯弋伤。集须集桐花,食不食藻粱。竚看发丹咮,舜殿歌明康。

花额上堆翠葆,远山横处星眸。绛宫深锁暮云浮。月破黄昏时候。谁谓霞衣玉简,便孤彩凤秦楼。桃源不禁昔人游。曾是刘郎邂逅。

荒陂古堞欲千年,名振图书剑在泉。今日诸孙拜坟树,愧无文字续燕然。

别情荼无苦,诀语若为道。日近长安遥,山围烟浪绕。星河通故都,冰雪迫凋槁。回辕尚茫茫,延颈空矫矫。卜归付乾策,此策何人抱。

衮绣貂蝉侍太清,致身将相极儒生。三槐正位岩瞻峻,两镇交兵节制荣。昼锦蚤传留鉴水,召棠重喜蔽龙城。愿将闾里新谣咏,长和滔滔西峡声。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