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雪壁歌词题尚湿,春风又见轻红。
一枝斜插映头峰。
不辞连夜赏,银烛透纱笼。
白发欺人今老矣,尊前羞见繁秾。
清香尤嫪虎溪风。
海棠须避席,佳种谩蚕丛。

作品评述

《临江仙》是宋代葛胜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临江仙
雪壁歌词题尚湿,
春风又见轻红。
一枝斜插映头峰。
不辞连夜赏,
银烛透纱笼。

白发欺人今老矣,
尊前羞见繁秾。
清香尤嫪虎溪风。
海棠须避席,
佳种谩蚕丛。

译文:
临江仙
雪壁上刚刚题写的歌词仍然湿润,
春风又见轻柔的红花。
一枝花斜斜地插在山峰上映照。
我不顾连夜的时间去欣赏,
银烛透过纱笼照亮着。

白发已经让人误以为我年老,
在尊前感到羞愧,见不得繁花。
花的清香尤如虎溪的风。
海棠花必须避开宴席,
佳种的花却被无谓的蚕丛所困扰。

诗意和赏析:
《临江仙》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通过花朵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诗中通过对雪壁上的歌词、春风中轻红的花朵、斜插在山峰上的花枝等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和花朵的娇媚。

诗人以自然景物为媒介,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赏析的心情。他不辞辛劳地连夜去欣赏花朵,展现了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诗人通过自己的白发和尊前的羞愧,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年老的感慨。

清香的花朵和虎溪的风被诗人相提并论,表达了花朵的香气犹如清风,令人愉悦和陶醉。海棠花虽然美丽,但需要避免在喧闹的宴席上被破坏,而佳种的花却被无谓的蚕丛所困扰,暗示了美好的事物常常受到外界干扰和破坏,需要得到保护和珍惜。

整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对比展示了花朵的美丽和脆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通过诗词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美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和时光流逝的思考。

作者介绍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葛胜仲的介绍

  葛胜仲(一○七二~一一四四),葛立方之父。字鲁卿,常州江阴(今属江苏)人。(《宋史》作丹阳人,误。丹阳是其晚年寓居,见本集卷二一《里中无居寓丹阳县书怀》)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元符二年(一○九九),官杭州司理参军。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为兖州教授。崇宁二年(一一○三),入为太学正。大观元年(一一○七),充提举议历所检讨,兼宗正丞。二年,迁礼部员外郎,以事责知歙州休宁。政和三年(一一一三),召复原职。四年,擢国子司业。六年,除国子祭酒,以言事落职提举江州太平观。宣和元年(一一一九),起知汝州,因拒宦官李彦括田,徙湖州。六年,移邓州,以在湖州时忤朱勔,落职食祠禄。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起再知湖州。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致仕归。十四年,卒,年七十三,谥文康。有《丹阳集》八十卷、外集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四卷,其中诗七卷。事见本集卷末附其婿章倧《文康葛公行状》,《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葛胜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

葛胜仲的生平

  葛胜仲,葛书思的四子,字鲁卿,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生。他年幼时聪明过人,每天能诵书数千言,9岁能写文章,文章中常常妙语惊人。父亲葛书思为儿子葛胜仲随意选了一个老师。隔了一段时间,葛胜仲对父亲说,这位先生不适合当我的老师。父亲感到奇怪,便问缘故。葛胜仲便从袖中取出自己所写文稿,被老师改的面目全非。葛书思看了微微点头,便为葛胜仲换了老师。葛书思常同上门来客谈论诗文,偶有遗忘之处,就叫来儿子葛胜仲,葛胜仲对答如流,满座赞叹少年胜仲的才学不凡。从此以后,葛府有宾客云集的机会,葛书思总让儿子胜仲到场,陪侍左右。

  葛胜仲15岁已精通经史,16岁参加开封府解试,中选。19岁时,父亲任楚州涟水(今属江苏)县丞,葛胜仲随父亲住涟水。在涟水,同张氏成婚,生下长子葛立方。葛胜仲22岁,再试开封府,他写的《封建策》获主考欧阳叔弼(欧阳修三子)的赞扬,获第4名。哲宗绍圣三年(1096),第三次参加开封府考试,获“优选”。第二年,试礼部。此时恢复经义取士之制,制举官林希评定葛胜仲的试卷为“邃于经旨”,乃“擢置高等”,于是,与其长兄葛次仲同登此年进士第。朝廷提倡律学,葛胜仲参试获第一,便被任命杭州右司理参军。司理参军,“掌讼狱勘鞫之事”(《宋史》卷一六七《职官志》)。在任上司理参军,葛胜仲明法善断,秉公办理,数月间,将积案审理办结。

  此后,葛胜仲在有关官署考试《诗》、《书》、《礼》三经,又试博学宏词科,两科俱为第一,特迁河中府知录参军,改登仕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任兖州州学教授。在兖州任上,葛胜仲勤于讲学,督诲学子。致力改善诸生学习条件,提高教育水平。葛胜仲《丹阳集》卷六收入《策问》17篇,标题为《治德》、《治功》、《治效》、《官制》、《官方》、《选举》、《考察》、《取士》、《士习》、《劝学》、《试士》、《富强》、《食货》、《藩镇》、《远识》、《靖民》、《律令》,多是在兖州期间,为诸生所作的教学蓝本。

  崇宁二年(1103),葛胜仲被召入京,晋升太学正。此后,又迁文林郎。大观元年(1107)五月,又迁承直郎,充提议历所检讨官,后任检讨。后又任通直郎,兼知大宗正丞事。此后,又转奉议郎、承议郎、秘书省校书郎,升任礼部员外郎。

  大观三年(1109)八月,因议论庙制,与时论不合,被降为歙州休宁知县。在休宁,葛胜仲勤于吏事,善断讼狱,为民辨别是非曲直,平息纷争。

  葛胜仲在休宁的4年间,诗词(特别是词)创作进入高峰期公之余,登山览水,填词自遣。《全宋词》收录葛胜仲词82首,按内容可分为游宴、赏花、节令、咏怀词等几类,其中,以在休宁吟咏的最多。颇有特点的如《江神子·初至休宁冬夜作》:

  昏昏雪意惨云容,猎霜风,岁将穷。流落天涯,憔悴一衰翁。清夜小窗围兽火,倾酒绿,借颜红。 官梅疏艳小壶中,暗香浓,玉玲珑。对景忽惊,身在大江东。上国故人谁念我,晴嶂远,暮云重。

  词写岁暮冬夜“憔悴一衰翁”,有着“流落天涯”的凄苦心境,有着“木落沧州”的悲怆感受,他不奈羁旅愁思的折磨,独自在冬夜的小窗下火盆旁,借酒浇愁。词中借梅花自喻,她虽在官衙内小壶中,身有羁绊,但仍玲珑剔透,暗香浮动,傲霜斗雪。自己虽被贬休宁,然而仍然身在江南。在关山阻碍,暮霭重重的意象中,既有对自己被贬官后,友人疏远,人情淡薄的感叹,也有知己虽念旧,但关山重重,路途遥远,难相慰安的怀念。

  另如《点绛唇·县斋愁坐作》: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此篇写词人在县衙愁坐的情思。主人公坐在简陋的藜木床上愁思闷想,看如篆字的熏香袅袅,似轻雾横飘,那萦回的篆香如愁绪徘徊,那横飞的轻雾像悲思几缕。词人在梦幻之中听到雨打芭蕉的淅沥之声。他仰望室外,只见天高云淡。孤鸿远去,听见那雁声凄厉,如泣如诉,好象替幽人低语,倾诉衷肠。大雁秋去春来,还有归乡之时,而自己呢?身处一片荒城之中,听暮鼓声声,那迁客羁臣凄凉孤寂的感受何处诉说?晚秋寒斋、芭蕉夜雨、云外哀鸿、乱山无数、斜日荒城、暮鼓声声,勾出了一个典型环境,有力地烘托出一位寒斋愁坐的人物形象。

  政和三年( 1113),葛胜仲回到京师,复召为礼部员外郎,继又擢国子司业。次年七月,转为朝奉大夫、朝散大夫(从六品)。九月,迁太常少卿,受命续修欧阳修《太常因革礼》,从治平年间(1064~1067)迄政和四年(1114),共300卷。

  政和七年(1117),葛胜仲在京师任国子祭酒、大司成,总管国子监和内外学事。次年正月,因言论不慎,被罢免大司成一职,离开京师,寓居涟水。在涟水期间,葛胜仲作有《西江月》词二首。两年多后,朝廷为葛胜仲平反,恢复右文殿修撰身份,任汝州(今河南临汝)知州。此间,他作有《汝州劝农文》云:

  今节届春莫,农事急矣。惟尔有众,念稼穑之艰难,深其耕,易其耨,毋卤莽灭裂以自啬,其报则年谷登熟,粒米狼戾,仰以供赋舆,次以养父母,俯以蓄妻子,无不足者。及收其赢余以为凶荒之备,生理足矣。与夫偷顷刻之安,以贻终岁饿殍沟壑之忧者,盖相万也。古者田不耕者,出屋粟垂緌五寸,以罚惰游之士。境内有惰农,不敏刺史将酌古意而罚之。

  此间,葛胜仲的诗歌创作也很活跃,在这里形成的汝州诗人群成员有葛胜仲、陈与义、陈与能、富直柔、宋唐年、陈恬、段拂等。葛胜仲与陈与义、陈与能兄弟关系密切,相互交游,诗词会友,声气相通,缘情放言,酬唱之作为数不少。

  宣和三年(1121),葛胜仲50岁,被任显谟阁侍制(从四品)。次年五月,调任湖州(今属浙江)知州。湖州是南渡以后江浙诗人的酬唱中心之一,葛胜仲在湖州任上,与闲居卞山的叶梦得常有往来,两人同游法华山、西余山,登高临远,互有唱和。还多次月下泛舟,吟赏烟霞。《临江仙》、《定风波》、《浣溪沙》等词作唱和尽显文士的风流儒雅。

  两年后,葛胜仲又调任邓州(今河南邓县)知州。

  靖康元年(1126),葛胜仲在江阴居住,被朝廷封为正四品的通议大夫。次年,徽、钦二帝被俘北去,高宗即位,改元建炎,葛胜仲被封为通奉大夫,居住平江。不久,便携家移居湖州。当时葛胜仲57岁,一直到73岁去世,一直居住在湖州。担任过湖州知州。官至从三品的正议大夫。绍兴元年(1131)退隐以后,相继加封丹阳郡开国伯、开国侯、开国公。绍兴十四年(1144)九月,葛胜仲在湖州无疾而终,终年73岁。次年九月,其子葛立方奉父亲灵柩归葬江阴花山。

  葛胜仲一生任官达46年,其中在京师20年。由于长期在太学任职,并多年担任太学的正副长官,还临时兼任礼部试的考官,加上兼任太子府的学官,在士大夫中颇有名望。去世后,谥“文康”。著有文集80卷,外集20卷。他的《丹阳集》24卷,《丹阳词》1卷被收入《四库全书》。

葛胜仲的家族起源

  江阴自北宋起,崛起了一个葛氏家族,科第连绵,人才迭出,长盛不衰。葛氏,成为古代江阴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文化氏族。葛氏家族原来居住在淮南道扬州。唐代末年,他们从扬州南渡长江,来到江阴定居。

  据葛胜仲《丹阳集》中《朝奉郎、累赠少师、特谥清孝葛公(书思)行状》记载,葛氏“其先嬴姓,夏后封国于葛,后因氏焉。世籍广陵。唐天祐中,有讳涛者,避孙、杨连兵之祸,徙江阴,家之。”由此可见,江阴葛氏的祖先姓嬴,在夏朝封于葛国,因此改姓葛,世世代代居住在扬州。唐文德至景福年间,孙儒与杨行密发生争战,战争持续了多年,使富甲天下的扬州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扬州居民死的死,逃的逃。葛涛率领本家族人员为躲避战乱,从扬州迁至江阴,葛涛成为江阴葛氏的第一代始祖。

  葛涛家族先来到江阴涂镇(今属南闸镇),后定居在青阳芙蓉湖畔,从事农业垦殖。葛涛以下,至第六代葛书思(1032~1104),字进叔,自幼聪慧,刻苦攻读,淹通六经。神宗熙宁间,进行推行科举制的改革。开始以经义取士,葛书思考中熙宁六年(1073)进士,任睦州建德县主簿,后任吉州司户参军监湖州新市务。葛密去世,葛书思丁忧持服多年。后来再调任开封府封邱县主簿,又转任和州防御推官、知楚州涟水县丞,官至正六品上,文官第十四阶的朝奉郎,也告老还乡,活到73岁,著有《安遇集》10卷。

诗词推荐

練江诗酒社,聚散十年春。君作并州客,身为绛县人。一牛甘送老,五马未全贫。出处嗟殊异,相思意谷真。

临江仙

碧溪湾,疏竹外,正小春天气。绿珠羞涩,半吐椒红可人意。月香传瘦影,露脸凝清泪。笑倡条冶叶,怕冷尚贪睡。马行迟,雪未霁。还忆前村里。青禽啁哳,疑是当时梦初起。旧愁归塞管,远恨潇湘水。望江南,故人家万里。

临江仙

时难何必苦嗟吁,自有山庄只自如。行担应携杏花谱,闭闭堪著竹林书。行观尘外乘风鹤,坐看人閒减水鱼。宇宙平安终有日,却从旧卜大门闾。

临江仙

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临江仙

小窗帘箔护重重,榾柮炉心蜕骨红。昨夜朔风能凛冽,冰花亦结砚池中。

临江仙

帝乡岁云暮,衡门昼长闭。五日免常参,三馆无公事。读书夜卧迟,多成日高睡。睡起毛骨寒,窗牖琼花坠。披衣出户看,飘飘满天地。岂敢患贫居,聊将贺丰岁。月俸虽无余,晨炊且相继。薪刍未阙供,酒肴亦能备。数杯奉亲老,一酌均兄弟。妻子不饥寒,相聚歌时瑞。因思河朔民,输税

临江仙

一丘一壑胸次,来在市廛结庐。只恐飞腾燕颔,未容袖手深居。

临江仙

长松夹道摇苍烟,十里绝如灵隐前。不见素鹅青嶂里,空馀碧水白云边。氛埃斗脱三千界,潇洒疑通十九泉。五月人间正炎热,清凉一觉北窗眠。

临江仙

汉相推人杰,殷宗伐鬼方。还闻出将重,坐见即戎良。上策应为豫,中权且用光。令申兵气倍,威憺虏魂亡。树比公孙大,城如道济长。夏云登陇首,秋露泫辽阳。武德舒宸眷,文思饯乐章。感恩身既许,激节胆犹尝。祖帐倾朝列,军麾驻道傍。诗人何所咏,尚父欲鹰扬。

临江仙

被旱农家怒伏龙,衰翁岁望甚於农。人方半菽延朝夕,我亦频年阙釜钟。洒润似惊萁火冷,骤寒不贷布衾重。有来喜雨清新句,一笑令人失病容。

临江仙

机难下鸥鸟,察至见渊鱼。何日抽回去,商人愿出涂。

临江仙

动者乐流水,静者乐止水。利物不如流,鉴形不如止。凄清早霜降,淅沥微风起。中面红叶开,四隅绿萍委。广狭八九丈,湾环有涯涘。浅深三四尺,洞彻无表里。净分鹤翘足,澄见鱼掉尾。迎眸洗眼尘,隔胸荡心滓。定将禅不别,明与诚相似。清能律贪夫,淡可交君子。岂唯空狎玩,亦取

临江仙

岛屿屡崩奔,石林突参错。朝云正吐秀,冬水亦渐涸。槎牙熊豹蹲,蜷曲蛟龙蠖。波涛激中洞,岚霭纷上薄。金膏赤日流,石镜青天霩。表灵征名图,延赏谐幽诺。苍鼠不惊人,丹枫时自落。兹焉可投纶,毕志甘场藿。

临江仙

月季元来插得成,瓶中花落叶犹青。试将插向苍苔砌,小朵忽开双眼明。

临江仙

客到衡门下,林香蕙草时。好风能自至,明月不须期。秋日翻荷影,晴光脆柳枝。留欢美清夜,宁觉晓钟迟。

临江仙

尝闻画鼓动欢情,及送离人恨鼓声。两杖一挥行缆解,暮天空使别魂惊。

临江仙

千年岩璞斩新硎,一片琳腴截紫青。云汉带星来玉匣,墨池蒸雨出沧溟。烟开雾敛天晶形,海静江澄地典刑。要与陶泓作佳傅,老磨松液实黄庭。

临江仙

五色阶前架,一张笼上被。殷红稠叠花,半绿鲜明地。风蔓罗裙带,露英莲脸泪。多逢走马郎,可惜帘边思。

临江仙

门有医来往,庭无客送迎。病销谈笑兴,老足叹嗟声。鹤伴临池立,人扶下砌行。脚疮春断酒,那得有心情。

临江仙

出禁城西,湖光自别,唤醒两瞳。有画桥几处,通人南北,绿堤十里,分水西东。问柳旗亭,簇山梵所,空翠烟飞半淡浓。偏奇处,看笙歌千舫,泛绮罗宫。从容。莫问城中。是则是繁华九市通。奈一番雨过,沾衣泥黑,三竿日上,扑面尘红。那壁喧嚣,这边清丽,咫尺中间敻不同。休归去

临江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